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 1、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3、15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 4、在有子看来,一个人如果在家里懂得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姐妹,当他走向社会后,就会尊重上级,优待朋友同事,能以自己的行为促进人际的和谐,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子此言,深得孔子“孝道”大意。他认为,真正具有“孝悌”精神的人,在待人处世上多怀有深厚的情感,这样的人,是不喜欢冒犯上司,也不愿祸害同事的。
  • 5、(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 了解(知识)的人比不上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的人。
  • 6、了解(知识)的人比不上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的人。
  • 7、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 8、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9、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 10、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 11、(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 12、(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14、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 15、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 16、试译:孔子说起颜回,叹道:“可惜(早死)了!我眼看他天天向上,却没能见到他成道。”
  • 17、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 18、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 19、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 20、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 2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22、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 23、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 24、试译:孔子说:“有些鬼神不是保佑自己的,你也硬去祭拜求福,那是谄媚。眼见公义受损而不挺身而出,是没勇气。”
  • 25、①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 26、(注释)①放:依据,根据。
  • 2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28、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 29、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30、试译:孔子说:“教化人民,可以让他们跟好人学好样,不必让他们听多少道德说教。”
  • 31、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 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②?”
  • 32、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②?”
  • 33、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 34、26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
  • 35、26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
  • 36、②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 37、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8、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39、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40、不要伤害母亲!说文解字:母,为你做牛做马,像奶牛一样哺育你的人!
  • 4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42、(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有什么用?”
  • 43、24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 44、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 45、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 46、④比:亲近、相近、靠近。
  • 47、试译:孔子说:“唯利是图,怨气就多。”

  • 48、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 49、(注释)①约:约束,指严于律己。
  • 50、(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 51、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