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 1、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僧人所居。
  • 2、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3、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读者。第一首虽是古诗,其中却有不少对仗。古今读者多谓此首不如第二首绝句写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诗自有妙句,如南宋胡仔、葛立方、韦居安等。
  • 4、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 5、轻松缥缈的感觉如同升起在天空。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 6、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 7、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8、《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代诗人,他把瀑布比喻成了。诗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再现了的雄伟壮丽,抒发了对的赞美之情。唐李白银河庐山瀑布大自然
  • 9、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 10、三四两句则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两句的气势非常之大,但细细读来,还是有波折,有递进的。
  • 11、《望庐山瀑布》李白后两句诗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飞速流下来的瀑布有三千尺,让人怀疑那是银河倾落于九天。
  • 12、对于壮美的庐山瀑布,古代很多诗人都极尽描摹、礼赞之能事,但是却无人能够超越“诗仙”李白。李白不仅抓住了瀑布的神髓,还对之进行了无与伦比的渲染和发挥。一个“望”字,更是突出了全诗独具匠心的精巧构思,作者仿佛站在山峰之外,看到了紫色的烟雾从香炉峰袅袅升腾。于是整座香炉峰,都在李白的笔下鲜活跃动起来,那么李白又是如何描写瀑布的呢?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望庐山瀑布》。
  • 13、“执取”比鬼针草还黏人
  • 14、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不仅意境深邃,语言精炼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而且一直也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 15、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

  • 16、《望庐山瀑布水.其二》唐代:李白
  • 17、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18、bùshílúshānzhēnmiànmù,zhǐyuánshēnzàicǐshānzhōng
  •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 19、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 20、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两首:一首七言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另一首五言诗“西登香炉峰,南望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卢壑数十里……”。七言诗中有“遥看”二字,五言诗中要“登西峰,望南水”。可见“香炉峰”和“瀑布水”是两个相距较远的景点。瀑布并不是香炉峰瀑布。“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登此山才可望到挂在庐山前面的瀑布。
  • 21、李白望庐山瀑布是:江西九江的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22、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 23、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两首:一首七言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另一首五言诗“西登香炉峰,南望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卢壑数十里……”。七言诗中有“遥看”二字,五言诗中要“登西峰,望南水”。可见“香炉峰”和“瀑布水”是两个相距较远的景点。瀑布并不是香炉峰瀑布。“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登此山才可望到挂在庐山前面的瀑布。
  • 24、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 25、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 26、它穿过杂树而直下,它穿过重重云雾。
  • 27、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 28、九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一作“半天”。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 29、bùshílúshānzhēnmiànmù,zhǐyuánshēnzàicǐshānzhōng
  • 30、陵:通“凌”,升高而接近。
  • 31、陵:通“凌”,升高而接近。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32、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33、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
  • 34、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 35、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36、例如唐朝人李白的《静夜思》就是一首古体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南北朝·萧纲的《夜望浮图上相轮绝句诗》虽然写于南北朝,却是一首近体绝句:光中辩垂凤,雾里见飞鸾。定用方诸水,持添承露盘 。萧纲即梁太宗、梁简文帝,是梁武帝萧衍第三子,萧衍是竟陵八友之永明体诗人之一。
  • 37、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 38、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
  • 39、李白在群峰之间游览,很可能已经先看到了瀑布的模糊一角,或者在雾气缭绕之中听到了巨大的声响,但又不辨其貌,于是他向着香炉峰攀登,即所谓“西登香炉峰”。在攀登的过程中啊,他仿佛一时忘记了瀑布,转而沉浸在香炉峰的美景中。你看,日光照射山峦,形成紫色的烟雾,不过这里的紫色啊,不能只从颜色上理解。
  • 40、三是结尾用日暮的钟声留下悠悠的神思与无限的向往之情,余意袅袅,悠远不尽。
  • 41、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 42、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
  • 43、每日背诗|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
  • 44、草堂久闭庐山下,竹院新抛洛水东。自是未能归去得,世间谁要白须翁。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45、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46、彭滭收积雨,庐山放嫩晴。多情是瀑布,只作雨中声。
  • 47、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 48、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
  • 49、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 50、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51、那么我们就来仔细看一看这首诗它到底好在哪儿?诗的题目有一个“望”字——《望庐山瀑布》,所以全诗也都围绕着“望”来展开。首先是远望、瞭望、遥望,这才能领略瀑布的全景。其次这个“望”它是刻意的,他不是瞥了一眼一言,他不是瞅了一下,他是专心的,他是主动的,他不是偶遇,也不是简单的邂逅,所以整首诗虽然短小,但其中有一些曲折微妙之处,显示了作者独具的匠心与精巧的构思。
  • 52、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 53、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 54、一是开头采取铺垫的手法,前四句从数千里处落笔,一气舒卷,用“始见”二字突出了可称之名山的香炉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