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3、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 4、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梅尧臣《惜春》
  •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述国亡诗》
  • 6、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述国亡诗》
  • 7、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 8、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 1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 1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 12、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 13、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张正见《后湖泛舟》
  • 1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 15、原文:
  • 1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 17、下雨天别出门,雨水虽没毒,湿身事小,淋病事大啊!
  • 18、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韬钤深处》

  • 19、译文:
  • 下雨天别出门,雨水虽没毒,湿身事小,淋病事大啊!
  • 20、下雨天别出门,雨水虽没毒,湿身事小,淋病事大啊!
  • 21、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 22、原文:
  • 23、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2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 2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 2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 27、在连绵不断的下雨天,最适合练轻功水上漂了。
  • 28、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查慎行《登宝婺楼》

  • 2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 30、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 3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32、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 33、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查慎行《登宝婺楼》
  •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查慎行《登宝婺楼》
  • 34、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查慎行《登宝婺楼》
  • 35、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张谓《郡南亭子宴》
  • 36、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 37、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王维《老将行》
  • 38、下雨了,打雷了,站在树下大喊,我要穿越。

  • 39、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 40、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 41、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 42、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
  • 43、下雨天在外面玩水,玩着玩着人字还在拖没了。
  • 44、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 45、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 46、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 4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 4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 50、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写怀》
  • 5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 52、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 53、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 54、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 55、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 56、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 5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