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苏轼《琴诗》

  • 1、苏轼《屏事帖》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
  •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3、都是朗朗上口的金字佳句。可见在群众之中的流传度之广,人们对苏轼诗词的喜爱之情。
  • 4、虽只有60余字,然字里行间风流胜赏。其书体刚健阿娜,绵里藏针,足见其秀伟之气,系苏氏晚年手笔,署款“轼再拜”。曾经吴炯、项元卞等人收藏,有“抽”字编号,乾隆年间入清宫庋藏,钤清宫宝玺及名家鉴藏印40余方。《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原卷首尾有乾隆御诗题及董其昌、项元卞等人题跋,现仅存明代灵隐比丘来复行书跋文。
  • 5、( 宋 王祐 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 旦 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 王氏 。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世因以三槐;为 王氏 之代称。
  • 点评: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人若是为“称誉”陶醉心,人的品格修养就在称誉里损伤;人若是为“讥毁”动心,人的成就就会败在讥毁的手中;人若是为“利乐”所迷,人的尊严就会利乐葬送,人若是为“衰苦”所折,人就会为衰苦打倒。若能做到“八风打不动”,那么他肯定是一个顶天立地而又自由自在的人。
  • 6、点评: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人若是为“称誉”陶醉心,人的品格修养就在称誉里损伤;人若是为“讥毁”动心,人的成就就会败在讥毁的手中;人若是为“利乐”所迷,人的尊严就会利乐葬送,人若是为“衰苦”所折,人就会为衰苦打倒。若能做到“八风打不动”,那么他肯定是一个顶天立地而又自由自在的人。
  • 7、苏轼令道:“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雪是白色的)。白起问廉颇(两人同是战国时的武将):为何不养鹅(鹅又是白色)?廉颇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8、祥符相公实曾祖,庭列三槐多伯仲。——秦观《南都新亭行寄王子发》
  • 9、“藏钩”也称“送钩”,简便易行。即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这好似“猜有无”一样。
  • 10、最后到了佛印,只见他慢悠悠红豆博客开口道:天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宝光。宝光问维摩:僧行近如何?维摩曰:对客头如鳖,逢斋项似鹅。回头来看这4人的回答,各有玄机呀。苏东坡提及的“白起”可以指大雪飘飞,也可以用来指战国名将白起;而补之所言“管仲”一指毛笔(当时人称笔为“管城子”),一指战国名相管仲;而少游提到的“孔子”可以指虫蛀的洞,自然也是春秋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字;至于佛印说的“宝光”,一指佛光,一指佛名。他们所用均是“双关法”。
  • 11、灯下髑髅谁一剑,尊前尸冢梦三槐。——谭嗣同《似曾诗·无端过去生中事》
  • 12、王君系出三槐家,参坐会文真耐久。——楼钥《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
  • 13、接近年关,各种酒局恐怕是许多人要面对的难关。酒,古已有之,酒宴,是人们交际的场所,酒文化更是渗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如果你只认为喝酒,只不过是单纯的敬酒、逼酒、劝酒,那就错了。古人喝酒拼的是文化,让我们走进古人的酒令天地:
  • 14、此帖曾经明项元汴,清安岐等递藏,后入清内府。安岐将此帖与《岁新展庆帖》合成一帖,并称坡公杰作。《人来得书帖》凝重,笔法流畅,为书牍杰作。
  • 15、钟灵毓秀生英才,后先衮衮登公台,位居九棘面三槐。——王佐(汝学)《南溟奇甸歌》
  • 16、苏东坡说:“要说骂人,我看你们刚才吟的才是骂人。霜雪是见不得阳光的,煤炭是要烧成灰的,茶酒进肚是要变成尿的,都是很快消亡的东西,这还不是骂吗?而龟鳖是长寿的标志,我的行令才是祝寿的。”
  • 17、小沙弥不慌不忙,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 18、孤竹先贤国,三槐故相庭。——张以宁《贺礼部王尚书本中二十韵》
  • 19、点评: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人若是为“称誉”陶醉心,人的品格修养就在称誉里损伤;人若是为“讥毁”动心,人的成就就会败在讥毁的手中;人若是为“利乐”所迷,人的尊严就会利乐葬送,人若是为“衰苦”所折,人就会为衰苦打倒。
  • 20、译文: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杜鹃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 无限三槐仍九棘,孰知东国与西山。——方回《次韵仁近见和怀归五首·端能何地脱尘寰》
  • 21、无限三槐仍九棘,孰知东国与西山。——方回《次韵仁近见和怀归五首·端能何地脱尘寰》
  • 22、三槐老更茂,花絮春寂寂。——苏轼《次韵王巩南迁初归二首》
  • 23、一轮圆月照金樽,(李贺)
  • 24、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 25、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成语出人头地的出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 26、关注小轩私人号“hhyy1188”获取更多文玩资讯;
  • 27、明朝徐谓,晚年穷困潦倒,一天,刚咬牙沽得二两黄酒,自己尚未及解馋,恰三友来访。时至中午,留客吃饭。因见酒少,便议行酒令,胜者喝。

  • 28、流落生还真一芥,周章危立近三槐。——苏轼《次韵曾子开従驾二首》
  • 29、苏轼的主要作品集有《东坡全集》、《东坡七集》、《东坡集》、《东坡大全集》、巜东坡备成集》、《苏轼全集》、《苏轼文集》等
  • 30、“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拿走了猪肉。
  • 31、樱桃:有妾者饮,行猜点令。
  • 32、流落生还真一芥,周章危立近三槐。——苏轼《次韵曾子开従驾二首》
  • 33、“火尽炉寒”,“炉”字去掉左边的“火”,就是“户”;“来把意马拴牢”,再加上个“马”。“马”“户”左右组合为“驴”。
  • 34、流落生还真一芥,周章危立近三槐。——苏轼《次韵曾子开従驾二首》
  • 35、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
  • 宰上又添十桧,庭前不必三槐。——刘克庄《余作生坟何生谦致桧十株答以六言二首·一奴荷锸足矣》
  • 36、宰上又添十桧,庭前不必三槐。——刘克庄《余作生坟何生谦致桧十株答以六言二首·一奴荷锸足矣》
  • 37、纵观二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 38、在酒席中一个举人说想要行酒令,行酒令的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中的人物和相关的事情,这样才能吃到一盘菜。其他五个举人都觉得这个事情很好,想要好好地羞辱苏轼一番,苏轼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也没有说话,就静静地等待着机会。
  • 39、三槐终相相,驷马会封侯。——姚勉《送庐陵郭佥判致仕归》
  • 40、六纛秦官重,三槐汉相如。——楼钥《少保李公挽词》
  • 41、苏轼有如此高寿,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那乐观、风趣、超脱的人生态度。他生性幽默,爱开玩笑,总能以“笑”和“乐”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文人的幽默史。
  • 42、“武二郎景阳岗打虎。”找不着虎肉啊!
  • 43、方圆几里没有营业的馆子,想吃口饭只能在校内京师堂的一个自助餐厅。下楼梯间见墙上斗大的三个字“京师堂”,不由的想起了一段行酒令。
  • 44、公乎不可见,怅望三槐绿。——韩维《同和叔饮王文正公三槐厅吴正卿》
  • 45、家有三槐为太守,弟兄谁似李文饶。——王安石《送王郎中知江阴》
  • 46、苏东坡慢吞吞地回答:“盐也毛(mǎo,通‘冇’,‘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 47、结果学子们都对不出来,一个个满面羞惭,低头摇手。考官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

  • 48、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 49、“嫦娥家中吞仙丹。”这也没有仙丹吃。
  • 50、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中庭三槐在,遗迹百世睹。——苏辙《次韵答王巩》
  • 51、中庭三槐在,遗迹百世睹。——苏辙《次韵答王巩》
  • 52、碑书于欧阳修逝世后近二十年,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在笔画的披拂之间既得其遭劲,又显示洒脱之美,其捺与撇往往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笔笔用力,沉着宽厚,显出雄强;而又巧寓对比,错综变化,显示灵逸。
  • 53、苏辙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 54、五柳门前空寂寞,三槐堂上竟萧疏。——文天祥《题陈正献公六梅亭》
  • 55、他们规定“令”中各句须依次嵌有“天”、“地”、“左右”、“前后”、“三”、“四”等字,末句末字要是“心”,可用谐音字。并要求酒令要点明行令者的身份。
  • 56、译文: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杜鹃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 57、郎中徐徐出令:“天门冬,地骨皮,左防风右荆芥,前胡厚(后)补,三片生姜,四颗红枣,一支灯芯(心)。”

  • 58、五柳先生里,三槐宰相堂。——林熙春《王孟箕双节流芳五言律三十四韵》
  • 59、钟灵毓秀生英才,后先衮衮登公台,位居九棘面三槐。——王佐(汝学)《南溟奇甸歌》
  • 60、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