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

  • 1、《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 2、孙中山先生一生酷爱读书,他有每天都读些书的习惯,许多人都十分钦佩他“手不释卷”的苦读精神,称他为“无不博览的表率”
  • 3、高尔基救书
  • 4、经老师的点拨,同伴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樟寿虽小却语惊四座。
  • 5、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马克思
  • 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苏霍姆林斯基
  • 6、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苏霍姆林斯基
  • 7、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 8、鲁迅读书:嚼辣椒驱寒
  • 9、荣誉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因而只有那些禀性高尚积极向上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备。爱迪生
  • 10、(经典分享)曾国藩:一个家庭的福和运,藏在这3个字里

  • 11、高凤,字文通,是南阳叶人。在他青年还是书生时,他的家庭以种田为生,但却精通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息。他的妻子(曾经)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庭院里面晾晒着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后来突然下了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读经书,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妻子回来后责问他,高凤这才恍然大悟(小麦被冲走了)。后来高凤成了著名的学者,在西唐山教书。高凤年老后,依旧拿着书本不知疲倦,闻名于天下。
  • 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 13、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 14、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头脑清醒的办法,他准备了一个锥子,只要稍微一打瞌睡,他就会用这个锥子特别用力的在自己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的话,苏秦就会突然间感觉到疼痛就会清醒起来,继续读书。
  • 15、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 16、孙敬悬梁刺股。孙敬读书时,为避免疲劳瞌睡,就把自己的头发用绳子悬在屋梁上,并用锥子刺大腿。
  • 17、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是位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 19、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是位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 20、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 2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 22、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马克思
  • 23、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 24、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 25、名人读书的故事映雪夜读
  • 26、文中叙述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因曾十载之间,浮沉于国子博士之职)训诲他的学生说:“你们要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有成就。学问和品德都好,未来也不怕被埋没。”话都还没说完,就有一位学生质疑的说:“老师,您不要骗我们了!这么久以来,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艺,每天仍是手不释卷,连夜晚都点灯接着白天来读书。结果呢?只因思想不符合当政者,便遭当权者排挤,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这样的遭遇,居然还要我们专心做学问!”
  • 27、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 28、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 29、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 30、蒲松龄草亭路问。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讲的故事。

  • 31、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伽利略
  • 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
  • 32、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
  • 33、将来,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的。吉福德·平肖第三
  • 3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 35、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 36、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约瑟夫·鲁
  • 37、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列宁
  • 38、ISBN:9787520716246
  • 39、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英国
  • 40、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 41、荣誉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因而只有那些禀性高尚积极向上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备。爱迪生
  • 42、在古代的战国时期,有一位政治家很有名气,他叫做苏秦。苏秦在年轻时学问并不高,所以他去到好多地方做事都没有受到重视和重用。
  • 43、刺骨讲的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个著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 44、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 45、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 46、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 47、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 48、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 49、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 50、名人读书故事▏疫情之下读梁晓声——读书是一种抵抗寂寞的能力

  • 51、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伽利略
  • 52、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是位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