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的。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种思想符合于人道主义。

  • 1、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 2、(注释)①雍:孔子的学生,姓冉,名雍,字仲弓。②佞(ning):能说会道,有口才。③御:防御,对付。①口给(ji):给,足。口给指嘴巴很管用,说话伶牙利齿,也就是“佞”的意思。
  • 3、(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 4、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5、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 试译:哀公问:“弟子们哪个好学啊?”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他从不迁怒,同样的错误从不犯两次。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了,没听说有好学的了。”
  • 6、试译:哀公问:“弟子们哪个好学啊?”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他从不迁怒,同样的错误从不犯两次。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了,没听说有好学的了。”
  • 7、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 8、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10、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19岁,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 11、又如,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称“子”不称“孔子”,门人问学也不作“问于孔子”。而后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称孔子,《阳货》篇子张问仁,《尧曰》篇子张问政,皆称“问于孔子”,与《论语》其他篇不同,“其非孔氏遗书明甚,盖皆后人采之他书者”。
  • 12、受崔述的影响,以后学者继续从《论语》前后十篇用语、称谓的差异对其成书作出判断,有学者甚至认为《论语》最初只有单独的篇,其编定成书,要在汉代以后。
  • 13、翻译: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 15、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 16、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17、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
  • 18、(译文)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 12岁:公元前540年(鲁昭公二年)
  • 19、12岁:公元前540年(鲁昭公二年)
  • 20、试译:孔子说:“三年学习中,始终对俸禄不动心,这个不容易做到。”
  • 21、(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 22、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 23、(1)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不妥。

  • 24、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25、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 26、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 27、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 2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29、68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
  • 30、(译文)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就叫抛弃他们。”
  • 31、(译文)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不与妻妾同房)。
  • 君子和而不同。所谓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样。天下君子千千万万,大家的心都是人一样,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至於说“小人同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
  • 32、君子和而不同。所谓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样。天下君子千千万万,大家的心都是人一样,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至於说“小人同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
  • 33、不潎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 3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 35、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 36、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37、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 38、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 39、13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 40、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 41、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42、(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 43、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 44、(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 (译文)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 45、(译文)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 46、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 47、孔子居鲁,吴国使人聘鲁,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 48、(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49、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 50、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鲁国人。
  • 51、(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 52、试译: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恭恭敬敬、忠诚老实而又努力工作,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自己待人接物能庄重自持,老百姓就恭敬了;你自己能孝顺长辈、慈爱晚辈,老百姓就忠实了;你自己提拔好人、开导弱者,老百姓就卖力了。”
  • 53、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