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对曰:《论语》中记载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曰”,以表示尊敬。

    1、【论语全文翻译】54岁: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

  •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3、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 4、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 5、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 23子语(yù)鲁大太师乐(yuè),曰:“乐(yuè)其可知也:始作,翕(xī)如也;从纵之,纯如也,皦(jiǎo)如也,绎如也,以成。”
  • 6、23子语(yù)鲁大太师乐(yuè),曰:“乐(yuè)其可知也:始作,翕(xī)如也;从纵之,纯如也,皦(jiǎo)如也,绎如也,以成。”
  • 7、(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 8、翻译: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 9、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 10、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 11、试译:孔子说:“教化人民,可以让他们跟好人学好样,不必让他们听多少道德说教。”

  • 1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13、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 1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 15、57岁: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
  • 16、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 17、在孔子的学说里,“仁’是核心思想和终极的追求,其核心要义是“仁者爱人”。而要得到这个仁。达到”仁”的境界,不仅需要内心的体验,更需要投身现实。当然,不论是思想还是在行动,都必须有个出发点,而有子的这段话,则明确指出,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换句话说,就是从孝悌这个根本点出发,推而广之,就能成为仁人君子。
  • 18、(译文2)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抒发快乐的感情,但没有放荡,抒发哀怨的感情,但不致损伤。”
  • 19、(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20、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21、不潎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 2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 23、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人,鲁国陬邑人。
  • 24、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 25、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 26、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27、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 28、试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行孝道的,只晓得说能够养爹妈。可是你看狗啊马啊,我们也都能把它们养起来。没有孝敬心,怎么区别这两种养呢?”
  • 29、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 30、(译文)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 31、试译: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好争的,一定要争的话那就比比射箭吧。射手首先相互揖让,登堂射箭;射完后相互作揖下堂,比输的喝罚酒。这种比争是有君子风度的。”

  • 32、试译: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好争的,一定要争的话那就比比射箭吧。射手首先相互揖让,登堂射箭;射完后相互作揖下堂,比输的喝罚酒。这种比争是有君子风度的。”
  • 33、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人,鲁国陬邑人。
  • 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 34、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 35、在训解《论语》的诸多著作之中,《论语集解》居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从皇侃的《论语义疏》到邢昺的《论语注疏》、朱熹的《论语集注》、再到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这些“论语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经典注本,无一不是在《论语集解》的基础上成就。
  • 36、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7、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 38、(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39、(2)异端:不正确的言论。另外、不同的一端。
  • 4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41、在训解《论语》的诸多著作之中,《论语集解》居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从皇侃的《论语义疏》到邢昺的《论语注疏》、朱熹的《论语集注》、再到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这些“论语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经典注本,无一不是在《论语集解》的基础上成就。

  • 42、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 43、(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 44、(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传”字有两解,师傅之于己,己传之于人。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 45、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46、(译文)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 47、其由也与:《檀弓》,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家语》:子路为亲负米。则衣敝緼袍乃实况,非设辞。
  •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 48、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 49、【论语全文及译文】试译:孔子评价南容,“国家治理有方,不被罢官;国家混乱,也能免遭牢狱之灾,杀身之祸。”就把侄女嫁给了他。
  • 50、试译:哀公问:“弟子们哪个好学啊?”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他从不迁怒,同样的错误从不犯两次。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了,没听说有好学的了。”
  • 51、试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行孝道的,只晓得说能够养爹妈。可是你看狗啊马啊,我们也都能把它们养起来。没有孝敬心,怎么区别这两种养呢?”

  • 52、(注释)①雍:孔子的学生,姓冉,名雍,字仲弓。②佞(ning):能说会道,有口才。③御:防御,对付。①口给(ji):给,足。口给指嘴巴很管用,说话伶牙利齿,也就是“佞”的意思。
  • 5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54、(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 5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 56、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