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一个风景秀丽令人神往的地方,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此题诗,又给了多少作家写作的灵感……

  •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 2、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 3、关键词:尽指花凋谢了。
  • 4、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 5、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 识字:准确的读音很重要
  • 6、识字:准确的读音很重要
  • 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8、(每日打卡115)小学必背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 9、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 10、(每日打卡71)小学必背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11、相似之处就是杜甫和白居易都把自然界的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活灵活现,如果诗人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表现出对花的惜爱、对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 12、若是不解释四月,则很可能造成一种疑惑,比如现在已经四月,但是大多数花朵才刚刚开放,根本不像诗人所言“芳菲尽”。
  • 13、清朝:(袁枚)《所见》:老夫子撒“谎”,妙!妙!妙!
  •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 1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 16、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 1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译文: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 18、赏析五:诗歌结构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 19、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岳飞《满江红》
  • 2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岳飞《满江红》
  • 你悄然无息翻越山林栖居在这里
  • 21、你悄然无息翻越山林栖居在这里
  • 22、赏析二:思想内容《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 2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24、诗人还是士子一枚,刚刚上完香、礼完佛,本以为能装一下虔诚,谁知道一见到美好的“桃花”,便暴露了。
  • 25、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很简单,现在的寺庙像景点,人们去寺庙也常常是为了旅游观光,虔诚心、尊敬心被好奇心所代替。
  • 26、这样解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人间是平原,山寺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因此气温比人间寒冷,桃花开花迟,所以人间(平原)花谢,山寺(山地)花开,是植物随温度不同,周期不同的见证,被诗人化为意象入诗。
  • 27、个人好恶,不喜勿喷。

  • 28、读诗人可以想象一下,分析一下,至于答案则没有。
  • 29、唐朝:(李白)《夜宿山寺》:神秘的高楼,奇绝的幻象,住下吧!
  • 30、“月”,一个被历代诗人吟咏最多的事物,包含了多少文人骚客的爱恨情仇。要玩“月”字的飞花令,俩人互相对上一天一夜恐怕也用不完。
  • 31、萧纲自幼爱好文学,当了太子以后,声望愈高,成为梁朝中央文坛的领袖人物。并形成了著名的"宫体诗"流派。
  • 32、清朝:(袁枚)《所见》:老夫子撒“谎”,妙!妙!妙!
  • 33、明朝:(唐寅)《画鸡》:说的是人?还是鸡?
  • 34、你悄然无息翻越山林栖居在这里
  • 35、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 唐朝:(柳宗元)《江雪》:孤绝天地间,桃花源
  • 36、唐朝:(柳宗元)《江雪》:孤绝天地间,桃花源
  • 37、白居易因直谏冒犯了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当时白居易等十七人同游庐山,就借宿在大林寺。正值初夏,诗人看见这里桃花方开,涧草尤短,感叹这里是“匡庐间第一境”,于是口占这首绝句。这首诗看似浅近,却饱含智慧和雅趣,深得绝句三味。

  • 38、读诗人可以想象一下,分析一下,至于答案则没有。
  • 39、白居易因直谏冒犯了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当时白居易等十七人同游庐山,就借宿在大林寺。正值初夏,诗人看见这里桃花方开,涧草尤短,感叹这里是“匡庐间第一境”,于是口占这首绝句。这首诗看似浅近,却饱含智慧和雅趣,深得绝句三味。
  • 40、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虽知几年京宫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 41、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 42、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 43、关键词:不知岂料,想不到。
  • 44、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
  • 4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 46、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 47、唐朝:(李峤)《风》:神奇的“大主角”

  • 48、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 49、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 50、诗人所言没有错,错的只是时代变了,外来的阳历纪年成为主流,自家的阴历纪年反而很少提及。
  • (每日打卡117)小学必背古诗《守株待兔》(含朗诵音频)
  • 51、(每日打卡117)小学必背古诗《守株待兔》(含朗诵音频)
  • 52、诗人上完香,礼完佛,一颗世俗的心得到净化,处于一种精神极为放松的状态之中。
  • 53、读诗不可能有定规,绝对要避免标准答案、标准分析。
  • 54、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 55、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 56、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译文及注释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注释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更多知识
  • 57、(每日打卡85)小学必背古诗《绝句》

  • 58、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登庐山,时值山下桃花已谢,大林寺桃花正妍,即兴赋诗一首,一赞山中桃花美艳可人,更暗喻世间沧桑、欲归山林,名诗传千古,而大林寺今已难寻觅,但白居易咏诗的花径犹在。
  • 59、赏析公元817年,唐元和十二年孟夏,白居易游庐山香炉峰顶的大林寺,写下一首平淡自然而又意境深邃的小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