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宝贝,知道天门山在哪里吗?为什么叫天门山吗?

  • 1、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
  • 2、闪亮古诗词:王安石《泊船瓜洲》
  • 3、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 4、「诗意里的万里路|《望天门山》李白一首古诗,几个故事,开启一段美好旅程」
  • 5、原文:碧水东流至此回。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玉笙老师讲解音频

    6、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玉笙老师讲解音频

  • 7、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以看出李白构思高妙。在这首诗里,年轻的李白热情歌颂了咱们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展现出了李白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热情、奔放、自由洒脱的性格。
  • 8、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 9、“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行舟)上望天门山的。解析:山由静态变成动态只能说明舟行江下,诗人立足于小船上穿行大江。
  • 10、《望天门山》的翻译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望天门山》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11、望天门山唐李白tiānménzhōngduànchǔjiāngkāi天门中断楚江开,bìshuǐdōngliúzhìcǐhuí碧水东流至此回。liǎngànqīngshānxiāngduìchū两岸青山相对出,gūfānyípiànrìbiānlái孤帆一片日边来。
  • 1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13、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 14、其实,如果当你真正走入其中,会发现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 15、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
  • 16、【望天门山的古诗】高高的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切断,从中间豁然断开,汹涌的江水从断口奔腾而出。浩浩荡荡的一江碧水东流至此更加激荡澎湃,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巍峨险峻的青山相对出现,仿佛是迎面扑来,我驾着一叶孤舟顺流而下,有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的感觉。

  • 17、同步课程指导,经典内容拓展
  • 18、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
  • 19、古诗解析:第3首《赠刘景文》
  • 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 20、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 21、孩子再不阅读,高考连卷子都做不完!
  • 22、《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 23、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 2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25、日边来:日边:天边。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 26、原文: 《望天门山》

  • 27、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28、▍主讲人:玉笙老师,小学语文签约老师。
  • 29、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 30、望天门山唐李白tiānménzhōngduànchǔjiāngkāi天门中断楚江开,bìshuǐdōngliúzhìcǐhuí碧水东流至此回。liǎngànqīngshānxiāngduìchū两岸青山相对出,gūfānyípiànrìbiānlái孤帆一片日边来。
  • 31、典故:商朝的时候,有一个人物叫伊尹,他接受商汤的聘请即将就任宰相。据说头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坐着船从太阳边上划过,寓意是接近君王。
  • 32、(诗词原文)《望天门山》——唐·李白
  • 3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 34、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 35、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流经上游千山万壑,冲出三峡的长江水,由西向东缓缓流来;江水流至天门山时受阻,冲开天门山形成湍急的旋涡。
  • 36、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 37、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 38、“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 3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40、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 41、几个课外知识链接:(触摸李白的自信狂放,探寻李白的远大理想)
  • 42、《望天门山》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 43、“中断”的意思是(中间隔断)。
  • 44、④两岸青山:东梁山和西梁山。出:出现,突出。
  • 45、“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 46、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 47、《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 在这一刻,李白又回到了三十五年前,站在我们面前的仿佛是那个刚刚离开蜀地的青年,所有的理想和阳光都在他的面前展开。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他依然可以像一个青年再一次走出蜀地,走向属于他的世界!
  • 48、在这一刻,李白又回到了三十五年前,站在我们面前的仿佛是那个刚刚离开蜀地的青年,所有的理想和阳光都在他的面前展开。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他依然可以像一个青年再一次走出蜀地,走向属于他的世界!
  • 49、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 50、①天门山:包括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两山隔着长江相对,像一座天然的门户,所以称为“天门山”。
  • 51、古诗《望天门山》的意思为: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 52、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 53、(4)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 54、原文:碧水东流至此回。
  • 55、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