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刘伯坚

  • 1、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 2、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何承天《战城南》
  • 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 4、作者:徐凝
  • 5、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吴仲华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 6、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 7、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 9、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 10、有些人想到人类最高贵的品质,其中包括协作、利他主义、爱国主义、领士战斗中的英勇等到,都是**的遗传成果。爱德华
  • 11、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 12、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 13、你看那湍急的流水,时而一泻千里,如狂奔的野马群,时而又在峡壁和礁石间急速地迂回,发出声震峡谷的呐喊。
  • 14、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曹植《怨歌行》
  • 15、你看那湍急的流水,时而一泻千里,如狂奔的野马群,时而又在峡壁和礁石间急速地迂回,发出声震峡谷的呐喊。
  • 16、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 1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 18、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 19、作者:徐凝
  • 20、庐山瀑布
  • 山,绵延不断;山,险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气势磅礴;山,新奇秀丽。山,无语,无悔,无惧,却永不停息地为世人演绎着最美的风景。
  • 21、山,绵延不断;山,险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气势磅礴;山,新奇秀丽。山,无语,无悔,无惧,却永不停息地为世人演绎着最美的风景。
  • 22、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 23、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 24、梅似雪,柳如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 25、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 26、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宋濂《阅江楼记》
  • 27、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 28、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 29、作者:陆龟蒙
  • 30、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 3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 32、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李商隐《陈后宫》
  • 33、从山峰俯视这片山水,更是一番引人入胜的美景。山峦包裹着湖水,湖水被山峦环抱着,郁郁葱葱的树木随处可见,偶尔还有小动物的鸣叫声,哗哗的流水声。这一切还不令人快活自在。
  • 34、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刘禹锡《蜀先主庙》
  • 35、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 3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 37、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 38、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 39、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 40、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 41、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少年行四首》
  • 42、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王勃《山中》
  • 43、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 44、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 4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 4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 47、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 48、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周邦彦《六丑落花》
  • 49、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50、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 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 51、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 52、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杨万里《竹枝词》
  • 53、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之涣《送别》
  • 54、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 5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 56、宁不知倾城与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 57、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王勃《山中》

  • 58、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 59、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