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1、▲点击上方音频,听主播朗读

  • 2、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 3、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 4、《新唐书》评价杜牧用了八个字:其通古今,善处成败。杜牧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定然与他寻找心中的桃源——“杏花村”有关。
  • 5、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 6、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 7、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古诗二首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敕勒歌南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8、《新唐书》评价杜牧用了八个字:其通古今,善处成败。杜牧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定然与他寻找心中的桃源——“杏花村”有关。
  • 9、清明是处插垂杨,院宇深深绿翠藏。
  • 10、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破阵子》
  • 11、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 12、(词语解释)纷纷:形容多。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 13、在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等。但是诗人杜牧所写的清明节是不见阳光,而是“雨纷纷”的。这样,诗人首先就给诗歌营造了一个凄清的氛围。
  • 14、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 15、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 16、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 17、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 18、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 19、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 20、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 21、心地不为尘俗累,不簪杨柳也何妨。

  • 22、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 2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所以:猜数字为:
  • 24、杜牧写《清明》这首诗的背景:此诗作于唐武宗会昌六年,时杜牧为池州刺史。关于杏花村到底在何处,历来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或说在山西汾阳,或说在湖北黄州,或说在江苏南京,亦有以为诗人虚拟者。然而诸说之中,以池州说最为可信。而杜牧会昌年间,恰有出守池州的经历,借本地风光,组织成诗,为水到渠成之事。《清明》原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
  • 25、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 26、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 27、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你看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 28、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 29、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 30、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 31、在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等。但是诗人杜牧所写的清明节是不见阳光,而是“雨纷纷”的。这样,诗人首先就给诗歌营造了一个凄清的氛围。

  • 32、杜牧写《清明》这首诗的背景:此诗作于唐武宗会昌六年,时杜牧为池州刺史。关于杏花村到底在何处,历来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或说在山西汾阳,或说在湖北黄州,或说在江苏南京,亦有以为诗人虚拟者。然而诸说之中,以池州说最为可信。而杜牧会昌年间,恰有出守池州的经历,借本地风光,组织成诗,为水到渠成之事。《清明》原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
  • 33、译文: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 34、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 35、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 36、在清明时节到来之际,在细雨纷纷飘落之时,道路上的行人,也如诗人一样落拓断魂。请教当地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远处的杏花山村。
  • 37、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38、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 39、作者:严勇,文学硕士。曾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发诗评近百篇。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随笔集《风韵泰州》。发表文章千余篇。现为报社编辑。唐诗宋词古诗词(tcgsc8)专栏作家。
  • 40、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出自于:孟浩然《清明即事》
  • 41、这首绝句,没用一个生僻字,没用一个典故,也没有掩藏情绪,而是用直白的语言,写出清明的时令特点与自己的人生落拓。

  • 42、作者:严勇,文学硕士。曾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发诗评近百篇。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随笔集《风韵泰州》。发表文章千余篇。现为报社编辑。唐诗宋词古诗词(tcgsc8)专栏作家。
  • 43、点击阅读全文有更多精品课程
  • 44、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 45、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你看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 46、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chóng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 47、唐·白居易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 48、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 49、唯美中国风: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50、应广大家长和同学们的要求,柚子语文推出了“小翰林读诗班80天计划”打卡活动,终于可以听到孩子们认真的读诗声,看到孩子们的细致笔记。柚子老师好期待哦~
  • 51、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池州市贵池区秀山门外。

  • 52、全国最顶尖中小学孩子都读什么书?(从小学到高中,快为孩子收藏)
  • 53、杜牧(80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所撰《通典》一书,开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宣歙、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
  • 54、多音字有:行,处。 行 xíng 行动 háng 银行 处 chǔ 处理 chù 好处。
  • 55、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 56、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 57、诗歌的首句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诗歌一开始就点明诗人现在所置身的时间——清明节,气象——雨纷纷。据《中国文化史》上说,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中祭祀节日之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等。但是诗人杜牧所写的清明节是不见阳光,而是“雨纷纷”的。这样,诗人首先就给诗歌营造了一个凄清的氛围。
  • 58、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