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水调歌头】苏轼自己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有起“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里的寒冷。“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我们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

  • 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3、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至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 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5、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 遥想(yáoxiǎng)公谨当年(gōngjǐndāngnián)
  • 6、遥想(yáoxiǎng)公谨当年(gōngjǐndāngnián)
  • 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8、shuǐdiàogētóusūshì水调歌头——苏轼
  • 9、『好诗天天读』孙光尧《五律•仲秋闲吟二首》※第1883期
  • 10、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 11、大家周末好,这里是书评君的音频栏目“大家小书”,我们将继续挑选该系列丛书中有意思的经典段落分享给大家。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第四十本书,是袁行霈先生的《好诗不厌百回读》。
  • 12、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 1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yǐn hú shàng chū qíng hòu yǔ èr shǒu qí èr )
  • 14、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 15、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结句与上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 16、应该读一声,上面说一声平,四声仄是不完全对的,因为古今四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代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就是平声,仄是上去入三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现代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可以简单对应为汉语拼音1234声);所以12平34仄的说法是错的,举个例子,白,现代汉语2声,,但在古代白是入声,属仄...如果不确定某字是平还是仄,最好还是查下韵书,12平34仄是不完全对的。
  • 1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18、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 使君元是此中人。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 19、使君元是此中人。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 20、bú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zhī yuán shēn zài cǐ shān zhōng 。
  • 21、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22、苏轼的水调歌头分为上片及下片上片系看着月亮,喝着酒作的《水调歌头》白话文:『我举起酒杯问青天:天上的明月是甚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当时苏轼正被贬为地方官,喝酒消悠情况下作上片系苏轼家里,睡在床,看着月亮作的《水调歌头》白话文:『夜深了,我回到了屋子里,静静的看著月光缓缓的转过朱红色的楼阁,滑进精致的小窗,并且照在我这个没有睡意的人身上。』当时苏轼与弟弟分离很久,想念弟弟情况下作

  • 2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 2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liù yuè èr shí qī rì wàng hú lóu zuì shū )
  • 25、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
  • 26、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1074)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 27、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liù yuè èr shí qī rì wàng hú lóu zuì shū )
  • 28、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 29、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30、cǐ shì gǔ nán quán 。
  • 31、zhú wài táo huā sān liǎng zhī ,chūn jiāng shuǐ nuǎn yā xiān zhī 。
  • 水殿风来暗香满。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32、水殿风来暗香满。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 33、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强烈、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 34、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 3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liù yuè èr shí qī rì wàng hú lóu zuì shū )
  • 36、苏轼遥望月宫,在瑶池仙境中跳舞,并带有醉酒的气氛,起舞弄影的飘逸中带着几分酒后的轻狂。随着月光的移动,光线照在门窗上,屋子里的文字很难入睡。孤独的睡眠和亲人的分离的悲伤只能由圆月来问。“不应有恨”,从而感情转入理智,化悲怨而为旷达。
  • 37、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38、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 39、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 40、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 41、绿槐高柳咽新蝉。苏轼《阮郎归初夏》
  • 42、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 43、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结句与上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 44、新京报书评周刊·听见文艺
  •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卜算子感旧》
  • 45、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卜算子感旧》
  • 46、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 47、一时(yìshí)多少(duōshǎo)豪杰(háojié)
  • 48、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 49、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 5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 51、小乔(xiǎoqiáo)初嫁(chūjià)了
  • 52、大江东去(dàjiāngdōngq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