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阙,九十五字,平韵。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 1、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2、有香影处即追攀,岂必西湖水月间。刘克庄《梅花十绝答石塘二林·有香影处即追攀》

  • 3、洞仙:仙人好居洞壑,故通称为洞仙。这里指道教成仙之人。据北宋李昉《太平广记》载,九陇(在今四川广元西)人张守珪,家庭殷富,有茶园,每岁皆召采茶人力百余,男女佣工皆有。其中一少年自言无亲族,聪慧勤恳忠实,守珪特别喜爱,收为义子。
  • 4、⑸金丝:比喻柳树的垂条。
  • 5、水月亭前且杨柳,集芳园下尽荷花。杨万里《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泛舟绕孤山赏·西湖旧属野人家》
  • 【赠刘景文苏轼】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正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 6、【赠刘景文苏轼】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正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 7、“仙郎洞”在落笔洞东20余步的峭壁底下,洞口宽3米,高近2米;洞里宽16米,深11米;洞底平坦,洞顶更平整如板。奇妙的是洞口小而内中宽敞,其内不仅溶状怪异,且洞中又有许多小洞,还有一个大泉潭,据说此水源自五指山,又以大东海为出口,其水深不可测。
  • 8、(唐诗三百首18)王之涣《登鹳雀楼》
  • 9、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10、每到西湖辄黯然,山川草木亦雕镌。钱时《唐山赤县距修门不二百里土风俭朴专务桑麻余·每到西湖辄黯然》
  • 11、(唐诗三百首38)李颀《古从军行》
  • 12、出身与我同,诗文亦璀璨。

  • 13、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 14、(唐诗三百首5)沈佺期《杂诗》
  • 15、第三句则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作者却偏偏赞之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咐“君须记”,此真以平淡无奇之语言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无力回天,则全诗必成虎头蛇尾,强弩之末。
  • 16、3)一年好景君须记:“一年好景”:借喻,指当下的政治局势;“君须记”:老苏比刘老年少几年,此言发出,已是命令警告了。可见,老苏此时已经不再顾及什么人伦礼序了,这是最强烈的暗示,保命第切不可莽撞!
  • 17、zhèngshìchénghuángjúlǜshí
  • 18、(唐诗三百首28)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19、第三句则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作者却偏偏赞之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咐“君须记”,此真以平淡无奇之语言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无力回天,则全诗必成虎头蛇尾,强弩之末。
  • 20、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21、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22、而作者乃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所谓“正是橙黄橘绿时”,乃金秋乍逝,百物丰收的季节,“橙黄橘绿”,又呈现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两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现了炫目摇情的色彩,真使人疑为神来之笔。然而作者除了用几个植物名称和几种简单明快的色调之外,再无其他噶枝蔓之句,这就给予作者一种踏实稳重、矜平躁释的美的感受。古人说:“情随事迁”。而东坡妙处,竟能用景移情,把日渐凋残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黄翠绿,虽说用笔雅淡温柔,却具有不尽的蓬勃朝气。写冬景而能化凋谢零落为饱满丰硕,非贤如东坡诚不可臻化。

  • 23、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在艳羡、赞美中附着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 24、惆怅西湖人不见,暗香依旧月黄昏。陈著《代弟茝咏梅画十景·古枝》
  • 25、尽作西湖烟雨障,今晨挂在孤山上。杨万里《二月二十四日,寺丞田文清叔及学中旧同舍诸》
  • 26、旧说西湖比西子,君言西湖似贤士。楼钥《同倪正甫尚书游西湖》
  • 27、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28、然而,南宋王明清在《挥麈余话》中却说:“‘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孟蜀主诗,东坡先生度以为词。”王明清,字仲言,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少承家学,习知各朝史实与典章制度。历孝、光、宁三朝,官来安县令、泰州通判、浙西参议等。鉴于南渡后史料散佚,因采逸闻遗献,成《挥麈录》二十卷,所记颇为详尽,为当代国史所采,说明其可信度及其价值。那么按他所言,东坡的这首《洞仙歌》并非为原作,而是将孟昶的有关诗句再扩度为词。那么孟昶的全首诗是如何的呢?
  • 29、冰一样的肌肤,玉一般的身骨,自然是遍身清凉没有汗。宫殿里清风徐来幽香弥漫。绣帘被风吹开,一线月光把佳人窥探。佳人还没有入睡,她斜倚绣枕钗横发乱。
  • 30、小阑干画桥横缘野,忆西湖月明秋夜。张可久《落梅风·玉果山先上》
  • 31、《江神子·恨别》苏轼|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 32、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世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33、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 34、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 35、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尽放我一作:须放我)
  • 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倾倒。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 36、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倾倒。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 37、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38、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 39、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 40、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 41、染得罗裙好颜色,西湖新柳绿春风。张以宁《戏作杭州歌·吴姬魫冠望若空》
  • 42、忆惜刘景文,其父死西战。

  • 43、沉思算来,一生中有一半日子是被忧愁风雨干扰。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说长说短呢?不如面对这清风皓月,以苍苔为褥席,以高云为帷帐,宁静地生活。江南的生活多好,一千钟美酒,一曲优雅的《满庭芳》。
  • 44、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45、东坡作此诗时年已也已步入老年了。他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遭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旷达乐观,主张应多方面地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不因年老而颓唐消沉。然则此诗也不妨看做诗人本身的一生写照。盖苏轼一生,坎坷挫折,亦云多矣,却始终没有被逆境吓倒,而稍摧其志。然则此诗固亦夫子自道也。其身后“橙黄橘绿”,使千载以下之人尚能分享其甘美的艺术果实,也算是美不胜收了。故窃以为如仅以景语之美来赏析此诗,犹属皮相也。
  • 46、✦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 47、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
  • 48、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吴文英《风入松·桂》
  • 49、“荷枯叶尽”“残菊傲霜”“橙黄橘绿”一首看似平淡的小诗,却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荷败菊残”呈现出秋冬的萧瑟景象,渗透悲秋情绪,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形成强烈对比,菊花傲霜斗寒的孤高之态跃然纸上。正当读者为诗人笔下的残秋伤感之时,诗人却笔锋一转,满怀喜悦地劝勉朋友,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光景还是在橙黄橘绿的美好时节!这样,青黄杂糅,硕果累累的深秋“好景”展现在读者眼前,“黄”“绿”之炫目摇情的色彩,显露出勃勃生机,此句令人惊叹为神来之笔,给人昂扬之感。
  • 50、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 “橙黄橘绿”:朝中有新旧两党,闹得正欢,实为一丘之貉(如同橙橘),切记小心行事。
  • 51、“橙黄橘绿”:朝中有新旧两党,闹得正欢,实为一丘之貉(如同橙橘),切记小心行事。
  • 52、苏轼丨《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53、苏轼丨《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54、【赠刘景文苏轼】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正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 55、游尽西湖赏尽莲,玉壶落日泊楼船。杨万里《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泛舟绕孤山赏·游尽西湖赏尽莲》
  • 56、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 57、南宋张邦基的《墨庄漫录》也载:“近有李公彦《季成诗话》乃云:杨元素作《本事曲》,记《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钱塘有老尼能诵后主诗首章两句,后人为足其意,以填此词。其说不同,予友陈兴祖德昭云:‘顷见一诗话,亦题云李季成作,乃全载孟蜀主一诗’。”所录诗与《苕溪渔隐丛话》基本相同,只有“起来琼户悄无声”一句改为“三更庭院悄无声”,而“暗香暖”为“暗香满”。明代田艺蘅的《留青日札》也载有这首诗,不过说它是花蕊夫人所作。
  • 58、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赵子昂《岳鄂王墓》
  • 59、他起来携着她的小手,走出无声的庭院,随时可见流星横穿河汉。试问夜已多深?已过了三更,月光暗淡,玉绳星向下旋转。她掐着手计算,秋风几时吹来,不知不觉间感到,流年似水,岁月在暗暗变换。
  • 60、出身与我同,诗文亦璀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