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 1、导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2、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 3、而其中的一些经典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读者所喜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超越时空的思想价值和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 4、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 5、重点学习“诗、童”的注意要点。预设:“诗”注意偏旁占格在左边的位置少一些;“童”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 6、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8、清明时节,雨纷纷落下,路上的行人都忙着赶回家去,像丢了魂一样,问一下哪儿有卖酒的地方,牧童遥指杏花村。
  • 9、作品赏析:此诗通过刻画唐末时期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表现了乱世初定后人们沉溺于短暂安乐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望之情。全诗暗用前人诗句,运用反衬手法,语言清新,抒情委婉。
  • 10、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把杨柳比作婀娜的美女,形象地描绘出枝条细柔修长的杨柳摇摆于春风之中的迷人风态。二月的春风被诗人比喻成一把剪刀,细细地剪裁出了那些嫩绿的柳叶。

  • 11、译文: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 12、《独坐敬亭山》: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悠悠地越飘越远。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这空空的敬亭山了。《望洞庭》: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风平浪静,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里托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忆江南》: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
  • 13、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把杨柳比作婀娜的美女,形象地描绘出枝条细柔修长的杨柳摇摆于春风之中的迷人风态。二月的春风被诗人比喻成一把剪刀,细细地剪裁出了那些嫩绿的柳叶。
  • 14、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 15、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 16、简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 17、作品赏析:诗题点明诗意、诗境,透露出诗人的谪宦之苦。首联中"唯"写出了诗人的不满与无奈,"冷"写出了清明的时令特点,都表现了诗人的谪居之感。颔联表面上看是恼人的春,实际上是让诗人惊心的"闲"。颈联的"夸"与"斗"两字生动传神,用拟人手法凸显春天的生趣,同时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现出诗人被贬愁绪与眼前的大自然美景形成鲜明对比,也体现了诗人希望回归自然、脱离世俗的愿望。尾联用了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诗人情绪变得十分洒脱,既来之则安之,不如将满腔郁闷出之于"笑",和着《离骚》饮酒赏春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 18、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 19、我们知道,李白是一个豪放的名士,而杜甫是一个拘谨的儒生,他们虽说都生活在开元天宝的"盛世"和安史之乱(公元755年—763年)期间,但两人的身世境遇和人生历程却是大不相同的。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21、导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22、在悲伤痛苦的时候想要而不得,让我们闭上双眼,一起想象下这样凄凉的画面,体会作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 2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 24、我喜欢春节。春节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人们做好各种好吃的,准备辞旧迎新。
  • 25、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 26、樱桃花谢已清明,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 27、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 28、《村居》的作者是,诗人描写了早春二月,儿童们兴致勃勃地的情景,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
  • 29、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 30、译文: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 31、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 32、(3)同桌交流,借助课件注释想象画面梳理诗句大意
  • 33、《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 34、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 35、一叶舟:像一片叶子飘在江上的船。这里指捕鱼小船。
  • 36、诗人描绘出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并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 37、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 38、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 39、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 40、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

  • 41、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 42、结合情境,融情于景。
  • 43、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 44、学生清明节是祭奠逝去亲人的节日,诗人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亲情。
  • 45、指导感情诵读法,通过音频和教师的范读指导,让学生将诗中画面和诗人的感情“活起来”,进而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既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节奏以及意境美,同时,又能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良好的语感,实现认知与情感双向目标的并进。
  • 46、“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 47、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的人生际遇和旷达洒脱的个性,贺知章在诗歌中没有愤世嫉俗,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
  •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 48、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 49、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 50、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 51、重点认读:莺、拂、堤、柳、醉
  • 52、明黄周星《唐诗快》:“尖巧语,却非由雕琢所得。”
  • 53、贺知章写下“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时候。
  • 5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55、《独坐敬亭山》: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悠悠地越飘越远。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这空空的敬亭山了。《望洞庭》: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风平浪静,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里托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忆江南》: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
  • 56、指导感情诵读法,通过音频和教师的范读指导,让学生将诗中画面和诗人的感情“活起来”,进而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既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节奏以及意境美,同时,又能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良好的语感,实现认知与情感双向目标的并进。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