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元宵节诗句古诗:《汴京元夕》明代:李梦阳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上元竹枝词》清代: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京都元夕》金朝: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上元夜六首·其一》唐代: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1、十行芝检从天下,六月荷花照水开。苏泂《闻孟良父侍郎解婺印改江东漕再和堆字韵》
  • 2、《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 3、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曹植《芙蓉赋》
  • 4、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南朝·民歌《西洲曲》
  • 5、江南岁晚水风寒,铃阁无人昼掩关。——张耒《效白体赠晁无咎》
  •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沈约《咏新荷应诏》
  • 6、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沈约《咏新荷应诏》
  • 7、杏花枝上晓风寒,镜里愁容不耐看。——汤胤勣《无题诗次刘虞部韵(二首)·杏花枝上晓风寒》
  • 8、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 9、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宋自逊《东湖看荷花呈愿父》
  • 10、方床石枕眠清画,荷叶荷花互送香。唐寅《濂溪图》
  • 11、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殷英童《采莲曲》
  • 12、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宋自逊《东湖看荷花呈愿父》
  • 13、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佚名《山有扶苏》
  • 14、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 15、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 16、《今日交冬至》
  • 17、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攽《雨后池上》
  • 18、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满江红·冬至》
  • 19、《满江红·冬至》
  • 20、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吴文英《醉桃源·芙蓉》
  • 21、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何应龙《采莲曲》
  • 22、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 23、十行芝检从天下,六月荷花照水开。苏泂《闻孟良父侍郎解婺印改江东漕再和堆字韵》
  • 24、一雨池塘水面中,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颁《雨后池上》
  • 25、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柳宗元《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 26、日高过竹湖水光,风长入座荷花香。文同《菡萏亭》
  • 27、南浦不堪看草色,西湖尚可及荷花。刘克庄《送陶仁父》
  • 28、《冬至感怀》

  • 29、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 30、建章宫里春风寒,太液水生池面宽。——陆游《太息·关辅堂堂堕虏尘》
  • 31、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
  • 32、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
  • 33、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菂重。李绅《新楼诗二十首·重台莲》
  • 34、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 35、江南岁晚水风寒,铃阁无人昼掩关。——张耒《效白体赠晁无咎》
  • 36、临平山下泛归船,何必荷花五月天。方回《过临平二首·临平山下泛归船》
  • 37、月下夜风寒,雪里梅花笑。——毛泽东《五古·咏梅》
  • 38、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 39、柳絮风前欹枕卧,荷花香里棹舟回。方干《许员外新阳别业》
  • 40、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 41、涌金门外凉生早,无数荷花斗娇好。湛道山《荷花》
  • 42、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渌水曲》
  • 43、落日青山影在沙,镜湖波净过荷花。高启《题画》
  • 44、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菂重。李绅《新楼诗二十首·重台莲》
  • 十行芝检从天下,六月荷花照水开。苏泂《闻孟良父侍郎解婺印改江东漕再和堆字韵》
  • 45、十行芝检从天下,六月荷花照水开。苏泂《闻孟良父侍郎解婺印改江东漕再和堆字韵》
  • 46、方床石枕眠清画,荷叶荷花互送香。唐寅《濂溪图》
  • 47、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 48、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 4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50、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白玉蟾《荷花》
  • 51、经秋谁念瘦维摩,酒渴风寒不奈何。——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