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 1、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 2、“蝉”是一种境界,唐虞世南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3、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 4、慷慨施舍,诚心服务,成长创造,无怨无悔,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 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 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 6、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 7、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着不然,便是无上菩提大道。

  • 8、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 9、假如自己会做人,经常帮助、赞美别人,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别人也会对我们赞美、帮助,人际互动融洽,当然就会感到快乐。反之,有的人处事不够圆融,经常嫌这个不好或怪那个不是,自己没有培养好因好缘,自然不会获得友谊。难堪、烦恼一大堆,人生怎么会快乐呢?
  • 10、我们的心胸有多宽广,就能包容多少事物。身体固然是我的,国土、众生、地球也都是我的。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树木因为承受风吹雨打,所以浓荫密布,众鸟栖息;海水因为不辞百川,所以宽广深邃,水族群集;人,也唯有秉持不比较,不计较”的胸怀,才能涵容万物,罗致十方。
  • 11、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 12、各人有各人的愿力,不必去问别人的愿力,先问自己愿为大众做什么?
  • 13、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实不出本净妙明,无为无事心矣。
  • 14、心本来就不大,别什么都装进去。对昨天纠结不放,是对今天和明天的亵渎。
  • 15、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 16、能勤,时间自然比他人多;肯动,空间自然比他人广;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 17、菩提树是树,明镜台是台。此为俗谛。所谓俗谛即有分别也,即以主客方式去认识事物也。但对佛家真谛而言,其认识事物的方式是主客双泯,即佛家自语的境智双泯,能所双泯,此即无分别也。此即康德的物自身,即物之在其自己。既无分别,则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矣。此为约真谛而言也。原创作品,欢迎浏览!

  • 18、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
  • 19、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 20、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 21、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 22、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
  • 23、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 24、吾人不知道自己拥有无尽的宝藏,不求诸己,但求诸人,希求别人的关爱,别人的提携,稍有不能满足所求,即灰心失望。一个没有力量的人,怎能担负责任?一个经常流泪的人,怎么把欢喜给人?儒家说:不患无位,患所以不立。”只要自己条件具备,不求而有。观音菩萨手拿念珠,称念自己名号,不就是说明这个意思吗?
  • 25、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今日。我叩首:若非今日是何日?
  • 26、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 27、人的生活越简单就越幸福,这个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随波逐流,只去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就要经常面对各种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长期下去这样的精神负担将会使人苦不堪言。而要想达到一个轻松自在的思想境界,就必须懂得凡事随遇而安,顺天由命而不必苛求。

  • 28、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心相交,静行致远。
  • 29、有的人值得被人利用,故能成才;有的人堪受被人利用,故能成器;有的人不能被人利用,故难成功;有的人拒绝被人利用,故难成就!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
  • 30、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长寿,主要指延续慧命,而非长命百岁。
  • 31、人生美好的享受是安居,是沉默,是孤独,是听见自己的呼吸声,是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
  • 32、能勤,时间自然比他人多;肯动,空间自然比他人广;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 33、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 34、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 35、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 36、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 37、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 38、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 39、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 40、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 41、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 42、因定三生果未知,繁华浮影愧成诗。无端坠入红尘梦,惹却三千烦恼丝。
  • 43、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己对工作没有计划。
  • 44、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 45、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 46、工作时没有贵贱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别,读书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 47、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 48、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 49、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普通感情,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则是开大智慧,此智慧已不是言语所能表达;而大笑是真正的高兴,发自内心的喜悦更非笑声所能轻易表达的。
  • 50、人生当中,唯有信仰、满足、欢喜、惭愧、结缘、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真正的财富,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踏实与充足。
  •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 51、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 52、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 53、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 54、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 55、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 56、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 57、会读书不如会读人,会读人不如会识人,会识人不如会用人,会用人不如会做人。

  • 58、『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 59、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 60、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