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

  • 1、本文富于思辨性,善于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立论与驳论相结合,在演绎推理中展开论述。要注意把握这些特点,并尝试用历史事实和亲身经历印证本文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辩证分析。
  • 2、御:驾御,统治。
  • 3、本文写于公元前178年,即汉文帝二年。当是时,汉由于长期战争,因而造成经济凋敝,米价昂贵,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文帝时仍未改变。贾谊有感于此,作《论积贮疏》一文,以劝诫皇帝重视农业生产,积贮粮食。疏,古文体,给皇帝的奏章。
  • 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 5、赢粮而景从(古:担负,背负;今:胜,获胜)
  •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 6、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 7、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 8、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 9、外:对国外。连衡:也作“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实施各个击破的策略。“连衡”一句为虚笔,张仪相秦始于惠文王十年,即公元前328年,是商鞅死后十年的事。
  • 10、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11、(55)倔:通“崛”,突起(粤教版已直接用所通假的字)。阡陌(qiānmò),本是田间小道,这里代指民间。
  • 12、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大事。
  • 13、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 14、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 15、《过秦论》共有三篇。其中写得最好、影响最大的是这第一篇。它最早附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篇末,列为第二篇;后来褚少孙补《史记》,又把它单独附在《陈涉世家》的篇末。《汉书》《文选》也都选录了这一篇。今传贾谊所撰专著《新书》,当由后人搜辑而成,对此文则明确标出它是三篇中的“上篇”。在《史》《汉》《新书》《文选》四部书中,本篇凡五见,文章字句颇有出入。
  • 16、在这个时期,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子,都既聪明智慧又忠诚守信,既宽厚道又友爱待人,既能尊敬能人,又能器重谋士,共同约为合纵,离散了秦国的连横,聚集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力量。于是六国的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一班人替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一类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一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 17、秦始皇横扫六和,兼并天下后,以至尊的“皇帝”自称,建立皇帝制度;
  • 18、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辈的旧业,沿袭前人留下的策略,向南占领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一带,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收取了险要的城池和地区。各诸侯国惊恐害怕,集会结盟来想方法削弱秦国,不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志士能人,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结为一个整体。

  • 19、《过秦论》一文,中心论点放在全文的最后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文言,翻译过来是,秦始皇不施行仁义,才使攻守之势起了变化,由攻势转为守势。
  • 享国:帝王在位的年数。
  • 20、享国:帝王在位的年数。
  • 21、斐然:顺服的样子。斐,通“靡”。向风:归顺。
  • 22、《过秦论》里,陈涉的实力弱于九国,九国的实力弱于秦国,秦国的实力弱于秦朝,但结局却是陈涉倾覆了秦朝。《五代史伶官传序》里,伶人的重要性弱于燕梁,燕梁又不及庄宗,但是最终结局是伶人导致庄宗身亡。
  • 23、(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
  • 24、孔子和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一脉相承,又各有特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谈话,学习时要理解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思考孔子为什么对他们的说法表现出不同的态度。《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场问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阅读时要注意把握文中的主要观点,梳理孟子阐述观点的思路。
  • 25、西汉贾谊《过秦论(上篇)》,原文选段:
  • 26、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27、(21)齐明:东周臣。周最:东周君儿子。陈轸:楚人。召滑(shào):楚臣。⑨楼缓:魏相。⑩翟景:魏人。苏厉:苏秦的弟弟.乐毅:燕将.
  • 2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29、(42)销锋镝:销毁兵器。销,熔化金属。锋,兵刃。镝,箭头。
  • 30、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3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32、议论性文章往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思考文章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写的,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33、雍州:包括今陕西省中部和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青海省的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地方。
  • 本单元特别选入这两首描写劳动的古诗,从中可以读到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感受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体会古诗超越时空的魅力。阅读时要展开想象,走进其中描摹的场景,悉心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其中表现出的劳动之美。
  • 34、本单元特别选入这两首描写劳动的古诗,从中可以读到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感受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体会古诗超越时空的魅力。阅读时要展开想象,走进其中描摹的场景,悉心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其中表现出的劳动之美。
  • 35、秦始皇横扫六和,兼并天下后,以至尊的“皇帝”自称,建立皇帝制度;
  • 36、(60)及:动词,赶得上,追得上。
  • 37、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
  • 38、《雷雨》的台词一直为人称道,要深入体会台词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阅读时要细加揣摩。

  • 39、王羲之纵情山水,叹死生之至大;陶渊明辞官返乡,欲乘化而归尽。从雅集欢会、山水田园中,他们领悟到生命的哲理,体现了魏晋文士的旷达和善思。
  • 40、本文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在谈到写作目的时,贾谊说过他之所以要“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主张“去就有序,变化因时”,其目的是求得“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下篇)。《过秦论》一文总结秦朝兴亡的教训,实为昭汉之过。
  • 41、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42、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43、《过秦论》中指出战国四公子分别是:,,,。
  • 44、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45、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
  • 46、此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就是对比的运用。为了使文章主旨鲜明显豁,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作者无论在叙述还是议论时,都采用了带有夸张意味的对比手法,使矛盾更为突出,观点更见鲜明,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对比。
  • 47、铺陈手法的不同审美体验,初步体会文赋与古代论说散文语言的不同。
  • (39)先王:本文指的是秦自孝公以来六代君王。先,已死去的长辈。

    48、(39)先王:本文指的是秦自孝公以来六代君王。先,已死去的长辈。

  • 49、(36)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顺从投降。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 50、《氓》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诵读时,要仔细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的抒情特征。
  • 51、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
  • 52、以致天下之士(古:来,招纳今:给予)
  • 53、与“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揭露压迫和不平、批判愚昧和落后、挖掘民族精神创伤的文学传统不同,沈从文的《边城》是一篇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散文化的小说,反映了作者对“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向往。小说围绕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孙女翠翠,描写了湘西淳朴的风土人情,展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也写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悲凉。
  • 54、【过秦论原文】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
  • 55、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
  • 56、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 57、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58、单元导语:学习本单元,通过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