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 1、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 2、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4、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 5、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 6、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 7、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 8、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 9、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 10、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 11、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 12、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 1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 14、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高適《送李侍御赴安西》
  • 1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16、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 17、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
  • 1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 19、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 20、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 21、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 22、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 23、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 24、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 25、汉女输?布,巴人讼芋田。——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 26、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古离别》
  • 27、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
  • 2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 29、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 3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31、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____佚名《送别诗》
  • 32、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 33、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杜甫《别房太尉墓》
  •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 34、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 35、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 36、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37、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高適《送郑侍御谪闽中》
  • 38、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 39、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李颀《送陈章甫》
  • 40、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 41、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 42、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
  • 4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 4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45、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 46、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次前韵送刘景文》
  • 4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 48、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 49、相关材料
  • 50、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 51、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高適《送郑侍御谪闽中》
  • 52、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戎昱《桂州腊夜》
  • 5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 54、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 55、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卢纶《送李端》

  • 5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57、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