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1、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 2、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 3、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杨万里《夏夜追凉》

  • 4、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 5、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陆游《幽居初夏》
  • 6、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陆游《幽居初夏》
  •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 8、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 9、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杨万里《夏夜追凉》
  • 10、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杨万里《夏夜追凉》
  • 11、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 12、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 13、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 14、菱叶萦波荷矬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 15、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 16、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 17、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 18、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 19、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 20、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 21、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 22、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 23、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 24、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 25、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 26、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 27、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 28、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 29、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 30、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 3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 32、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 33、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 34、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 35、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 36、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 37、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李白《妾薄命》
  • 38、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 39、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李商隐《赠荷花》
  • 40、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 41、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 4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 4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 4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 45、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 46、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谢灵运《七里濑》
  • 4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 4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 49、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50、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 51、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 52、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 53、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 5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 55、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 56、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