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属春残后,春风乱拂宫门柳。——田登《杨妃春睡图》
2023-03-26 17:20:20
9566
- 1、花外霏微雨弄晴,乱红狼藉过清明。王之道《和秦寿之春晚偶成八绝·花外霏微雨弄晴》
2、堂前双桂。云泼交加翠。火老金柔花尚未。且爱清阴满地。秋风一旦花开。天香吹散亭台。却被花神见笑,先生未必能来。许有壬《清平乐·避暑神山咏桂》
- 3、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 4、欲及清明火,能销醉客酲。李德裕《忆茗芽》
- 5、高折丹桂花,纵身空中飞。白玉蟾《月庭》
- 6、寒食清明正好春,看花须着少年人。袁凯《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寒食清明正好春》
- 7、白雪幽兰犹有韵,鹊桥星渚可无人。——李之仪《浣溪沙·依旧琅玕不染尘》
- 8、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 9、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乐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凭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辛弃疾《清平乐·忆吴江赏木犀》
- 10、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骆宾王《镂鸡子》
- 11、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方岳《买兰》
12、几人曾识离骚面,说与兰花枉自开。——方岳《买兰》
- 13、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不教居士卧禅榻,唤出西厢共看来。陈与义《长沙寺桂花重开》
- 14、微风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冯延巳《采桑子·小庭雨过春将尽》
- 15、桂花裛露曙香冷,八窗玉朗惊晨鸡。李沇《梦仙谣》
- 16、还近绿水清明,叹孤身如燕,将花频绕。吴文英《珍珠帘·蜜沈烬暖萸烟袅》
- 17、声入碧云堆里,还起舞、桂花月。仇远《霜天晓角·绮帷高揭》
- 18、纤纤绿裹排金粟,何处能容九里香?范成大《次韵马少伊木犀》
- 19、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20、桃李海棠聊病眼,清明寒食又来年。杨万里《寒食雨作》
- 21、瘴风吹作兰花香,使人中此愁肝肠。——江湜《龙岩州除夕醉后赋长句三首时将赴漳泉诸郡·其三》
22、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陶渊明《闲情赋》
- 23、瘴风吹作兰花香,使人中此愁肝肠。——江湜《龙岩州除夕醉后赋长句三首时将赴漳泉诸郡·其三》
- 24、声入碧云堆里,还起舞、桂花月。仇远《霜天晓角·绮帷高揭》
- 25、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羊士谔《寒食宴城北山池,即故郡守荣阳郑钢目为折柳亭》
- 26、盆池有鹭窥蘋沫,石版无人扫桂花。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三首》
- 27、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卢照邻《长安古意》
- 28、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周德清《朝天子·秋夜客怀》
- 29、高丘归未得,空自责迟回。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贾岛《病起》
- 30、一年谁似清明节,忍向天涯除破休。赵蕃《舟中清明》
- 31、菊花开处即重阳,月桂中秋夜夜香。许月卿《用韵自述》
32、莫谓家贫厌旧醅,一尊聊对桂花开。陆游《书喜·莫谓家贫厌旧醅》
- 33、月午山空桂花落,华阳道士云衣薄。陆龟蒙《洞宫夕》
- 34、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 35、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范云《咏桂》
- 36、转毂年光逢小暑,夹第天气似清明。姚鼐《将会梦楼于摄山道中有述》
- 37、不假丹梯蹑霄汉,水晶盘冷桂花秋。曲龙山仙《玩月诗》
- 38、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冉冉孤生竹》
- 39、播种清明候已迟,今将谷雨未翻镃。郑用锡《望雨》
- 40、桂花裛露曙香冷,八窗玉朗惊晨鸡。李沇《梦仙谣》
- 41、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方回《题沈伯隽所藏赵子昂墨兰》
42、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 43、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衣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
- 44、今日清明宴,佳境惜芳菲。张说《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
- 45、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骆宾王《镂鸡子》
- 46、菊花开处即重阳,月桂中秋夜夜香。许月卿《用韵自述》
- 47、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 48、万顷寒光一夕铺,冰轮行处片云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王洧《平湖秋月》
- 49、菊花开处即重阳,月桂中秋夜夜香。许月卿《用韵自述》
- 50、已过清明谷雨天,燕忙莺懒蝶蜂翾。游九言《暮春》
- 51、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宋之问《灵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