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东风雪洒裾。苏轼《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 1、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为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人头地!”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 2、【苏轼的故事】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 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苏轼在黄州东坡种菜时写下的对联,是写给苏小妹的。
  • 4、其实,朝云一直是苏东坡的情人、红颜知己,扶正与否已经不重要!
  • 5、“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 12个地点呈现详尽的东坡人生路线图

    6、12个地点呈现详尽的东坡人生路线图

  • 7、最终,老虎无奈地离开了。
  • 8、“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 9、苏轼的故事有很多,最经典的就是《苏东坡改诗》的故事。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该故事的由来:
  • 10、苏东坡有诗句曰:“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可见他对女人并不太在意,他每次被贬之时,都会将身边的姬妾送人,但始终没有舍得将王朝云送人,由此可见他对王朝云的喜爱和依赖。
  • 11、▏▎庐山:畅游庐山,破戒题诗
  • 12、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初到贬地的感受。
  • 13、从此事可见王安石之读书破万卷之势,数万的典籍对于他历历在目,天下奇才呀。而苏轼呢?正中了孔老夫子的训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14、苏东坡的故事(第一讲)
  • 15、2021年第136期·总第691期
  • 16、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 17、之后苏东坡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
  • 18、一番话,说得桃符和艾草人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 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 19、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 20、宋哲宗元祐四年,苏轼回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
  • 21、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少游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少游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好走
  • 22、苏东坡跟我们一样喜欢宅家独自呆着;
  • 23、这5则寓言里,藏着苏东坡对生活的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 24、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 25、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 26、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不能道听途说。

  • 27、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 28、很多时候,一个人懂得越多,想得过于周全,反而唯唯诺诺,因为害怕而丧失勇气。
  • 29、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
  • 30、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 31、不是李白、杜甫、曹雪芹。
  • 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 32、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 33、很多时候,一个人懂得越多,想得过于周全,反而唯唯诺诺,因为害怕而丧失勇气。
  • 34、怎么说呢!我们的王安石属于张居正式的人物,眼里揉不得沙子,苏轼确实也对当时变法的客观因素提出了比较中肯的见解,但是我们的王改革家又是一根筋,所以九头牛也没法拉回来了......再加上一些误解,导致了苏轼的杯具。可以说他们不是政敌。因为根据后来苏轼对司马光的不满可以看到他是个比较客观实际的人,记得有著名人物说过,苏轼自己深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自身即有文人寻求超脱的理想,寻求道家的自然无为,又有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想通过仕途平天下。所以两头都放不开,导致自己处在夹缝中,两边不讨好。
  • 35、我们期待,与你一起,重新认识,我们的苏东坡。
  • 36、网上很流行这样一句话:“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 37、2021年第136期·总第691期
  • 38、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 39、嘉祐二年即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即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
  • 40、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 41、一番话,说得桃符和艾草人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 42、相传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和尚共同打坐悟禅,时间过了很久,佛印突然对苏东坡说道:“我看你的坐姿,非常像佛。”苏东坡听闻后满心欢喜,但是苏东坡想超越佛印,就对佛印说:“我看你的坐姿,就像牛粪一样。”
  • 43、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
  • 44、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 当时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也在场,二人都是贪官。王笔说:“我先来,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 45、当时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也在场,二人都是贪官。王笔说:“我先来,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 46、当地人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 47、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 48、苏轼经过一番思索,提出了加“摇”、“映”两字,于是这两句便成了“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 49、12个地点呈现详尽的东坡人生路线图
  • 50、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 51、苏东坡饮酒虽然很少沉醉,但他却掌握了极好的醒酒药,准备随时帮忙朋友。《苏东坡集》中记载了一则故事,说明他醒酒药的来历:
  • 52、那些是词,严格说不是诗,更不是古诗!苏轼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是反对古诗的!古诗很少!如: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53、怎么说呢!我们的王安石属于张居正式的人物,眼里揉不得沙子,苏轼确实也对当时变法的客观因素提出了比较中肯的见解,但是我们的王改革家又是一根筋,所以九头牛也没法拉回来了......再加上一些误解,导致了苏轼的杯具。可以说他们不是政敌。因为根据后来苏轼对司马光的不满可以看到他是个比较客观实际的人,记得有著名人物说过,苏轼自己深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自身即有文人寻求超脱的理想,寻求道家的自然无为,又有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想通过仕途平天下。所以两头都放不开,导致自己处在夹缝中,两边不讨好。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