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别诗上,王维也绝对可以堪称是造诣不凡的,比如说在他的好友元二离开渭城之时,他为好友所写下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就成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被后世无数之人引用。

  • 1、欧阳修说,“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这是人生常态。可小七还是喜欢李白的,“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 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释义:不要发愁未来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有谁不喜欢君子呢?
  •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5、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6、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7、十年劳远别,一笑喜相逢。
  • 8、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9、身陷贬谪现“骚”心
  • 10、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 1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意思是,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 12、“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是一首送别诗。 原诗: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1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14、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 15、次句“江风引雨入舟凉”,诗人一路相伴送友人上船,可是恰巧天空飘起了雨,阵阵呼呼的江风打进船舱,顿觉寒意袭人。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朋友已经登船,离别的一刻近在眼前,两人不仅身体感到凉意,更有离愁萦绕,挥之不去。
  • 16、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说:

  • 17、比如世人皆知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却少有人知他的《秋词》第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还有王之涣的《凉州词》,第一首中的“春风不度玉门关”脍炙人口,第二首的“不肯和亲归去来”却无人问津。诸如此般的组诗,在唐诗宋词中比比皆是。
  • 18、1《送胡大》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送窦七》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 19、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释义:不要发愁未来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有谁不喜欢君子呢?
  •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释义:不要发愁未来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有谁不喜欢君子呢?
  • 2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2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2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2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
  • 25、王昌龄的诗歌,向来钟灵神秀,自有一份傲骨。尤其是在这首诗当中,前两句写出了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寒场景,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尤其是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两个意象的对应,自然让人想起诗人的冰清玉洁的形象,所以诗歌自带清空明澈的意境。
  • 26、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送别》

  • 27、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释义:月亮有阴晴圆缺,花有花开花败,人生最痛苦的就是分别。
  • 2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29、释义:不要发愁未来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有谁不喜欢君子呢?
  • 30、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 31、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
  • 32、前两句写敬龙家乡的遥远,流露出诗人对敬龙归程的担忧。后两句幻想他在归去途中能遇上明月高照、顺风顺水的好气候,寓有祝愿他旅途顺利的意思。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但诗人对敬龙的关切之情已尽在不言中。
  • 3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3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35、送别之时,最害怕山高水长阻断了惜别的目光。“高山”是无法回避的忧伤,王昌龄送别诗中也多处写到山,如《送薛大赴安陆》“津头云雨暗湘山,迁客离忧楚地颜”一诗中提到的“湘山”,一名君山,又名洞庭山,《西江寄越弟》“南浦逢君岭外还,沅溪更远洞庭山”,就直接说“洞庭山”;《卢溪别人》“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中貌似没有山,其实“荆门”是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 36、所谓组诗,是指同一个诗题下有多首相同主题但内容不同的诗篇。其中的几首诗之间都有一些内在的联系,但每一首单独摘出来都可以作为独立的诗作。

  • 37、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 38、《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 39、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40、写景容易,将情景同感情结合起来就难了。
  • 4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赏析:作者用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把这本来与送别无关的事情连在了一起,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
  • 4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意思是,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 43、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 44、但唐朝人的送别诗写得情景交融,
  • 45、古代社会,由于交通工具、通讯技术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加上舟马劳顿,音信难传,别易会难,所以古人都很重离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用来抒发离愁别绪的送别诗随即应运而生。“送”和“别”组成了送别诗的两大主题,而“送”之作犹多,也许是因为行客匆匆,送者怅惘,无所寄托而致。离愁别绪成了文人骚客吟咏的永恒话题,因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高适《别董大》、李白《赠汪伦》等等。
  • 46、例如,人们熟知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除了边塞诗,王昌龄其他题材的诗作也很不错,例如闺怨诗和送别诗。一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 4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48、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49、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50、《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所作。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第二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王昌龄送别诗既有对洛阳亲友的平安竹报,又表现出来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 5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52、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陆龟蒙《别离》释义:大丈夫并非没有眼泪,而是不在分别时候流泪。
  • 53、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 54、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 55、《芙蓉楼送辛渐》共有两首诗,第一首的传唱度更高。使人进士及第两年后即遭贬谪,被贬岭南。谪官于岭南的第二年,北上谪迁江宁丞。辛渐是王昌龄好友,此次将从润州渡江,经过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大概是从江宁陪辛渐到润州,在此与友人告别。本就是离别时节,又逢寒雨,渲染了一派离别氛围,诗人贬谪在此,远离家乡和京城的亲朋好友,如今辛渐也要离开,怎能不心生悲戚。冷雨之“寒”,即是诗人心境之“寒”;楚山之“孤”,亦是作者心境之“孤”。
  • 56、但唐朝人的送别诗写得情景交融,

  • 57、这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不饰雕饰,浑然天成,含蓄隽永,余味无穷,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连带着这首诗都成为千古名作。而相比之下,这组诗中的第二首却成为无人问津的鸡肋。其实,这第二首才更侧重送别之情。
  • 58、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