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云天。

  • 1、为了描绘出瀑布的长,诗人用了“三千尺”来形容,又说它仿佛是银河从九重天落下,夸张而又自然,新奇却又真切,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使得遐想的余韵绵长。
  • 2、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翻译: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七言绝句。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 3、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 4、《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代诗人,他把瀑布比喻成了。诗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再现了的雄伟壮丽,抒发了对的赞美之情。唐李白银河庐山瀑布大自然
  •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第一次到庐山旅行,为飞流直泻的瀑布赞叹不已,赞它雄伟奇丽,气象万千。
  • 6、李白第一次到庐山旅行,为飞流直泻的瀑布赞叹不已,赞它雄伟奇丽,气象万千。
  • 7、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 8、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
  • 9、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 10、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 11、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在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去往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 12、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惟妙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 13、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 1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15、看、过、听等这一类平仄两读的字意义相同 ,是可以随便用的。例如:莫听tìng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tīng。@老街味道
  • 16、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17、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 18、成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 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翻译: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七言绝句。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 19、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翻译: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七言绝句。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 20、李白所写的这首《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诗的范例。
  • 21、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
  • 22、李白的诗给世间万物披上了浪漫奇幻的色彩,他这神来的一笔惊天动地。香炉峰前,飞瀑之上,李白用这千古一喻,展现出一个超然世外的灵魂,而这灵魂的寓所似乎就在九天之外的银河之上。也许诗歌中描绘出的世界还是“诗仙”自身精神的传神写照,那么这首诗还有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呢?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望庐山瀑布》。

  • 23、“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了极度的夸张,但仍是实写,仍是把“挂”字写足。如何挂?是飞、是直。“飞”是飞腾舒展的形态,这是瀑布的上端,刚冲出悬崖的时候。而“直”既表示笔直的,也表示一览无余,这是瀑布的下端,即将落入河道的时候,所以“飞流直下”是一个完整的水流下落过程。
  • 24、银河忽如瓠子决,泻渚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 25、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 26、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
  • 27、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
  • 28、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 2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30、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31、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渚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32、银河忽如瓠子决,泻渚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 33、看、过、听等这一类平仄两读的字意义相同 ,是可以随便用的。例如:莫听tìng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tīng。@老街味道
  • 34、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
  • 35、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 36、您好,非常感谢您的提问答案;其一看到了一幅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仰观瀑布那气势真雄奇啊,这是神灵造化之功!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水流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的石壁。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的画面。其二看到了一幅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
  • 37、银河忽如瓠子决,泻渚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 38、李白在群峰之间游览,很可能已经先看到了瀑布的模糊一角,或者在雾气缭绕之中听到了巨大的声响,但又不辨其貌,于是他向着香炉峰攀登,即所谓“西登香炉峰”。在攀登的过程中啊,他仿佛一时忘记了瀑布,转而沉浸在香炉峰的美景中。你看,日光照射山峦,形成紫色的烟雾,不过这里的紫色啊,不能只从颜色上理解。
  • 39、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 40、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 41、李白在群峰之间游览,很可能已经先看到了瀑布的模糊一角,或者在雾气缭绕之中听到了巨大的声响,但又不辨其貌,于是他向着香炉峰攀登,即所谓“西登香炉峰”。在攀登的过程中啊,他仿佛一时忘记了瀑布,转而沉浸在香炉峰的美景中。你看,日光照射山峦,形成紫色的烟雾,不过这里的紫色啊,不能只从颜色上理解。
  • 4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43、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 44、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 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日复明日,
  • 45、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日复明日,
  • 46、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 47、《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表达了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 48、九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一作“半天”。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 49、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赏析的是李白的名作《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50、回复“唐诗”、“宋词”,可以查询诗词。
  • 51、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