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黄鹤楼(优选100个)

  • 1、*本文选自商伟《题写名胜:从黄鹤楼到凤凰台》第三部分
  • 2、所有投稿稿件需是未在其他平台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文责自负,发表时会署作者名并有原创标识,请诚信写作来稿。
  • 3、原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出自《黄鹤楼/登黄鹤楼》。
  • 4、大概《黄鹤楼》胜于《凤凰台》,这是众口一辞的定评。《凤凰台》能否媲美《黄鹤楼》,这是议论有出入的。到金圣叹,就把《凤凰台》一笔批倒了。现在我们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作出评比。我以为,崔诗开头四句,实在是重复的。这四句的意境,李白只用两句就说尽了。这是李胜崔的地方。可是金圣叹《选批唐才子诗》却说:
  • 5、李白非常有才华,又有经世治国的抱负,可又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只能找朋友推荐了。于是24岁的时候,李白辞别父母,开始云游四方,广交天下朋友。希望有一天被朋友举荐到朝廷做官,施展他的才华,实现他经世治国的梦想。后来机会终于来了,42岁的时候经朋友举荐,李白被唐玄宗盛情迎入金銮殿,当上供奉翰林之职。成为皇帝的御用诗人。其间写下《清平调词》三首盛赞杨贵妃的美艳和唐玄宗对贵妃的娇宠。
  • 而在李白的虚构中,他将这充满仙气的黄鹤楼捶碎了,但是他如此胆大的作为,却没有受到玉帝的惩罚。
  • 6、而在李白的虚构中,他将这充满仙气的黄鹤楼捶碎了,但是他如此胆大的作为,却没有受到玉帝的惩罚。
  • 7、自从唐汝询否定了“白云”之后,还有人在讨论“白云”与“黄鹤”的是非。于是金圣叹出来助阵,在《选批唐才子诗》中,极力为“黄鹤”辩护。他说:

  • 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9、此诗第一句就用了贾谊的典故,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故李白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间有自我辩白之意。这是李白第三次上黄鹤楼。武昌蛇山留下了许多李白的传说和遗址,有搁笔亭、太白亭、李白读书处等。
  • 10、古人说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就是说诗书读多了,在人群中一定气度不凡。不管有钱没钱,靓帅与否,关键看气质!
  • 11、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楼空江自流。
  • 12、从此,李白同学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游侠之旅。根据有心人的统计,他这一生总共到访了18个省市自治区,206个县城县镇,攀登过80多座名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 13、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 14、辛文房!王琦!你们是想把李白从土里气出来麽?好歹文人一介不要随便误导后人好不咯?叫我相信李白,那个傲娇自负的李白会写出”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这么没文化的诗句,你们是疯了吗?他怎么会砸自己招牌!
  • 15、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康熙南巡时为国子监博士,累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康熙三十九年罢官。翌年来武昌探望朋友,多次题咏于黄鹤楼,想起崔颢题诗竟使李白搁笔的典故,因无遗迹纪念而颇感遗憾,遂将附近一小亭命名为“搁笔亭”并为之赋诗。
  • 16、黄鹤楼这首诗中赠孟浩然看不出敬仰之情,倒是另外一首李白写给孟浩然的诗中可以看得出。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三两联描绘了孟浩
  • 17、诗的第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

  • 18、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 19、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 20、越是没文化,越会流传千年,反而使得此诗变成李白公认的没文采作品。
  • 21、离家日久,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渺烟波,便产生了思乡怀归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纵笔顺势一路写去,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变化着的感情和变化着的景色,造成了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意境。
  • 22、后来,李白在游金陵凤凰台时,仿效崔颢的诗,也写了一首。
  • 23、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
  • 24、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 25、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 26、总之,李白和黄鹤楼的缘分不浅,他和黄鹤楼的故事,他在黄鹤楼留下的优美诗篇,都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 27、如果能重来,李白肯定不去凤凰台!请就在黄鹤楼和崔颢抱成一团决一死战吧!

  • 28、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书阅吧”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免费收到我们的最新内容了,每天都会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 29、但这个故事流传甚广,许多人都信以为真。崔颢的这首诗确实出色,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而李白也确实特别推崇这首诗,他曾经模仿这首诗写了两首诗,一首叫《登金陵凤凰台》:
  • 30、唐诗可谓中国诗歌历史上一座无人企及的高峰,提起唐代诗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李白这位风流成性、狂傲不羁的诗仙了。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 3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 32、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 33、适逢孟浩然也来到江城,陪着李白过了几天看景聊天、饮酒对诗的好日子。这天孟浩然要去扬州了,李白送于扬子江码头,拱手相别,情意切切。离情催发诗意,诗仙张口吟唱:“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34、[按:李]白前后三拟《词选》[按:《李太白集》王琦注引作《文选》],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别》赋。
  • 35、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元代辛元房的《唐才子传》,其真实性在古代就受到了人们的质疑,明朝的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就说“眼前有景”这两句话不是李白说的。广州大学的曾大兴教授在《百家讲坛》里说,这只是一个传说。
  • 36、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 37、唐朝的文学光辉灿烂,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知名的诗人不胜枚举。其中,崔颢虽然算不得无名小卒,但地位在人才济济英杰辈出的唐朝,绝对算不得多出色。但是,因为一件事,崔颢的名气不胫而走。这就是文坛津津乐道的黄鹤楼崔颢题诗李白搁笔。听说李白在黄鹤楼看到崔颢题诗,举笔又止,是怎么一回事?文人墨客游览名胜古迹,总爱题诗留念。传说李白当年游黄鹤楼时,感叹水光江色,正待提笔留作,抬头却恰好看见诗人崔颢已经题在黄鹤楼上的一首七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

  • 38、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 39、晨晨爸比说:这个传说故事告诉我们,助人助己。我们要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常怀感恩心,多多帮助别人。
  • 40、丰富的体验决定思维的高度!
  • 4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42、晨晨爸比说:关键看气质!
  • 43、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翻译
  • 44、黄鹤楼本就带有神异的色彩,传闻曾有人在此乘黄鹤飞升成仙。
  • 4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 46、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 47、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 48、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 4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50、东汉的时候扬州的首府叫广陵,荆州的首府叫江陵。所以,李白后来有诗云:千里江陵一日还。就是指他从重庆白帝城到荆州一天的时间就到了。
  • 51、如果把中国地图比喻成一只“大公鸡”的话
  • 52、莫怪纷纷题壁者,模糊未见上头诗。
  • 53、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 54、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 55、由于这首诗句中饱含了李白对好友的真挚情感,又写出长江浩浩荡荡的气势,所以后来,人们认为,崔颢和李白在为黄鹤楼作诗的过程中,两人“打”了个平手,于是,这两首诗都成为了我国唐诗中的著名诗篇。不仅如此,后来,李白还为这一著名建筑写下了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昔人已乘白云去,——白云千载空悠悠。
  • 56、昔人已乘白云去,——白云千载空悠悠。
  • 57、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 58、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 59、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引得千古骚人墨客驻足题咏。在楼的东边还有一座搁笔亭,亭上有一副对联:“楼未起时原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这座亭和这副对联,来源于一段诗坛佳话。
  • 60、风雅阁诗社为广大网友开放投稿通道啦!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 6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62、《武昌城区域示意图》:明天启之后,在靠近汉阳岸边的长江水面上,淤积了一个小洲。它被命名为“鹦鹉洲”,但后与江岸连为一体
  • 63、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 6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黄鹤楼名字的来历说到武汉,很多人会想到黄鹤楼。如今黄鹤楼虽已成为全国5A级旅游景点,并被冠以“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名号。
  • 65、这一年是新皇帝肃宗登基的第二年。历朝历代,刚刚登基的皇帝,立足不稳,正处在敏感时期。作为他的兄弟们,是最危险的,稍有不慎,就有谋反的罪名。肃宗一看永王李璘擅自跑到别的王的地盘上去了,立刻被定性为叛乱。唐肃宗于是调集了几支人马,包括李白的老朋友高适,一起围剿永王。永王立即土崩瓦解。
  • 66、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 67、后来辛阿姨为了纪念这位仙人的帮助之恩,就用积蓄在这个地方盖了一座楼,取名“黄鹤楼”。

  • 68、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永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69、译文:雪花点缀着翠云裘衣,正当冬季,我在黄鹤楼携酒送你。
  • 70、安史之乱中,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以“附逆”之罪名流放夜郎。李璘事件是怎么回事呢?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唐玄宗仓皇逃往成都。皇权交给了唐肃宗,肃宗上台之后,他得阻遏叛乱的蔓延,他想到一个办法叫“诸王分政”。就是让他的兄弟们每人掌管一块地盘,每个地盘有一个王,这些王大部分是不出阁的,都是遥控。只有玄宗第十六子李璘,开元十三年封永王,当时在江西一带,他是带有兵权的。永王李璘觉得自己有军队啊,有军权,在江西待着,但江西不是主战场,永王要往东打,往北打,甚至有收复全国的雄心,于是擅自离开自己的地盘向东部进军。
  • 71、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 72、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我们一般把律诗分为四联,每两句一联。从上往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 73、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 74、辛亥革命1天研学素养课
  • 75、诗歌类,古典诗词3首起投,现代诗歌或散文诗不低于10行。
  • 76、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赏析
  • 77、在今天的武汉市武昌地区长江南岸,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在闻名于唐代,诗人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把黄鹤楼的名声打响了,随后也陆续有诗人来描写黄鹤楼,李白也是其中一位。

  • 78、【李白的黄鹤楼】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 79、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 80、不过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大胆有余,却仙气不足,是后人假托李白之名所作,不知你们怎么看呢?
  •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 81、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 82、原诗第一句的“白云”和第三句的“黄鹤”是虚用,实质上代替了一个“仙”字。第二句的“黄鹤”和第四句的“白云”是实用,表示眼前的景物。经过这样一分析,谁都可以承认原作应该是“乘白云去”,而金圣叹却说:“白云既是昔人乘去,而至今尚见悠悠,世岂有千载白云耶?”这话已近于无赖。依照他的观念,昔人既己乘白云而去,今天的黄鹤楼头就不该再有白云了。文学语言有虚用实用之别,圣叹似乎没有了解。
  • 83、仙人已经乘黄鹤飞走了,只留下这座黄鹤楼了
  • 84、李白曾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写下千古传诵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 85、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 86、此诗接连三联都用“楼”与“水”,而彼此都没有呼应作用,手法还不如崔颢严密。而金圣叹却大为称赞,评云:“一时奇兴既发,妙笔又能相赴。”由此可见圣叹评诗,全靠一时发其“奇兴”,说到那里是那里,心中本无原则。他的《选批唐才子诗》,尽管有不少极好的解释,但前后自相矛盾处也很多。
  • 87、李白登上黄鹤楼之后也曾想赋诗一首,但见到崔灏的诗便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此后崔灏的《黄鹤楼》堪称绝响。

  • 88、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 89、但无奈去凤凰台的人拼不过黄鹤楼啊!!虽然诗总体超越崔颢的那首,但自己这是赤裸裸的模仿啊,所以还是输了。
  • 90、【李白的黄鹤楼】李白每次登临黄鹤楼,总有佳作,尤其是第一次和第三次。
  • 91、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
  • 92、李白在黄鹤楼所作的另一名篇叫《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这是他最后一次登上黄鹤楼:
  • 93、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
  • 94、唐人不及今人胆,敢续崔郎以后诗。
  • 95、清顺治十七年守真草堂藏版
  • 96、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 97、旅行之中,李白不只是观看了许多的美景,经历了很多的风俗,还结交了很多的好友。在襄阳结识了大他12岁,当时文坛大咖级的孟浩然。据说在孟夫子的撮合下,李白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紫烟,从此做了湖北安陆上门女婿。

  • 98、首先考就诗赋,诗赋得分高的,才能参加后面的试策和帖经两场考试。诗赋成绩不好就直接凉凉了,直接被淘汰了。
  • 99、一首《送孟浩然》,李自也算是偿还了黄鹤楼的诗债。
  • 100、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经历了历代的毁坏、重建、变迁,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黄鹤楼,还远远不像历史上的那座,但作为地标性建筑,黄鹤楼自古以来就存在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