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静态和动态描写(九十九句)
2023-03-07 00:08:58
7096
- 1、【雨后的静态和动态描写】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2、例一个冬天的早晨,凛冽的寒风疯狂地尖叫着,卷起尘土和纸屑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它一会儿拍打着冰冷坚硬的墙壁,一会儿又生气似的扑打着教室窗户上的玻璃,发出沙啦沙啦的响声。
- 3、正侧面描写结合。首句从人的感觉写夜雪,一个冷字,写雪大,写空气中的严寒。一个讶字,于寒之外写出夜雪无声无息的又一特点。次句,夜深却见窗户明,从视觉角度写雪下得很大,积得很深。最后一句写不时传来的折竹声,表现雪势的有增无减,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而第三句直接道出“雪重”。诗歌句句写人,却处处写雪,诗境平易自然,浑成熨帖,却又韵味悠长。
- 4、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对荷塘周围环境的描写:
- 5、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诗中描画了一幅雨后池塘图。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前二句着眼于“静”,写雨后池上的静态美。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后二句则由静而动,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雨后静
- 6、例写一条溪水,站在比较远的地方看去,就像一条银色的项链;如果在近一点的地方看去,不但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还能看清它那清澈如镜的水面;如果再进一点,我们还可以看到溪流里德小鱼、碎石,感受到溪水的温柔。
- 7、“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态描写。
8、对事物的动态描写,可以避免呆板、僵化、枯燥。例如对人物行为的动态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风度,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感人。如,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父亲为“我”去买桔子时的一段描述:
- 9、【雨后的静态和动态描写】例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一文中不仅写出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而且还写出了火烧云形态的变化:像马—像狗—像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这样的描写不仅写出了云的变化多端的特点,而且给读者展示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美妙画卷。
- 10、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描写,清泉石上流是动态描写。
- 11、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 12、描写景物时注意动静结合。
- 13、静态查找表:只作查找操作的查找表。A:查询某个“特定”数据元素是否在查找表中;B:检索某个“特定”数据元素和各种属性。动态查找表:在查找过程同时插入查找表中不存在的数据元素,或者从查找表中删除已经存在的某个数据元素。A:查找是插入数据元素;B:查找时删除数据元素。习得摘录的谢谢。
- 14、出处《雨后池上》是北宋史学家刘攽创作的七言绝句。
- 15、相互映衬,多角度突出。
- 16、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 17、如何能实现这种和谐与统一呢?
18、吹生命一池涟漪,秋风莫逆。千年不渝的梦终化作斑斑殷红的浮萍,不胜风雨。
- 19、指像画家画静物写生似地描写对象在静止中的状态,静态描写应注意不要过于细致,以免使读者感到呆板、冗长而影响可读性。
- 20、①按时间变化顺序写,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内,同一景物会出现不同的变化,要求我们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描绘出同一景物的不同画面。
- 21、北宋刘攽的《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 22、“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影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
- 23、《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 24、踏入森林公园,呵,好一片绿!湖水是绿的,各种树木的叶子刚经过大雨的洗礼,上面滚着一颗颗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是一颗颗闪闪发亮的珍珠!一阵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偶尔会有一滴水珠。
- 25、学习完《威尼斯的小艇》,学生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的活动也是动态之美,写威尼斯的小艇在河道中自由灵活地穿行,突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之高,再现了威尼斯水城独特的魅力。马克吐温紧紧抓住小艇在速度极快时平稳行驶,极拥挤时灵活穿行,极窄处快速通过并且能急转弯,这三个动态画面的描写,写出了小艇给这座世界著名的水城带来的活力。
- 2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27、范例:稻田里,那一株株饱满的稻穗充满着成熟的喜悦,弯着腰,弓着背,低着头,它好像是成功者谦虚的楷模。
28、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 29、《枫桥夜泊》:写夜晚停泊在枫桥边看到的凄凉景色。月落乌啼霜满天,是动态。江枫渔火对愁眠,是静态。
- 30、描写景物:描述整体的样貌、位置、色彩、质感等。
- 31、雨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有所不同。如静态描写雨时单描写雨景:
- 32、这段静态描写,用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树,淡淡的月光,既简要地描写了荷塘周围的情景。同时也进一步烘托了作者内心的世界。
- 33、《山居秋暝》:写山中秋天晚上静谧而又富于生机的景色。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清泉石上流,是动态。
- 34、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
- 35、这句话分别对邻居家妹妹的身高、体型、外貌神态、人物特色和印象进行了描述。
- 36、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侧重理解课文内容,五年级下册的“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则侧重学习表达方法。怎么理解和把握对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内涵有一些困惑。
- 37、
38、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39、静态描写:指像画家画静物写生似地描写对象在静止中的状态。
- 40、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一滴一滴打在我的心上,那些记忆倏地一下涌上心头。江南的雨,总是绵柔情长,带着丝丝儿的凉意,直往心里钻。空气中弥漫着一份压抑,不一会儿倾盆大雨就落了下来,那奔腾的气势,溅起的水花,如同万马齐发豪迈,没有一丁点的拖沓。
- 4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42、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画”字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大自然用妙手“画出”山峰的奇妙,表达了诗人的惊奇和喜悦,别有情趣。
- 43、如动态描写雨时,将雨与人物相结合写:
- 4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45、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 46、这里画声、画色、画水的动感,描绘出一种壮观的气势,是雨爬泰山独特的风景。它描述了作者如何能享受到别人从泰山上看不到的奇观。另一个例子是云步桥旁的一棵松树的摹本,它把宁静变成了运动,给人以灵性的活力,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动人的艺术效果。
- 47、春天的气息是随风降落的,一夜之间,这风就吹来了春天,温暖而捎带着料峭之意,而雨呢?这润物无声的精灵悄悄地就来了,可能就在不经意间出现在面前;
48、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扩展资料: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49、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 50、事实上,除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外,一般用户几乎申请不到整段的C类IP地址如果觉的我答案有用,请点赞。
- 51、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上翠搂”,以扬的手法表现少妇赏春景的欢欣,后面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悔恨”不已,形象地刻画出少妇情绪的微妙变化,表现出她的感伤和哀怨。
- 52、重视基础知识,重视阅读,重视写作方法点拨,重视写作的技巧创新与突破,重视思维训练;常年开设分年级,分层次的班组教学。
- 53、远近结合是古代诗歌在写景时常用的表现手法。在诗句中将远景的描绘与近景的刻画相互结合,构成诗句描写时画面的丰富。
- 54、借景抒情,移情入景。
- 55、周德清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 56、例: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 57、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58、请简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 59、在这段描写中,在蓝天明月的静态中,穿插了晚归的耕牛,掮着犁的人影,蹦跳的小孩子,他们正姗姗而下的动态描写。这就是静中有动的写法,静,反映一种安宁的气氛;动,为画面注入活力。
- 60、这是一种典型的化静为动的写法,作者利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本来是静态的松树活化起来,赋予了它人的性格,用“不怕山高”、“根扎……隙缝”、“争夺天日”、“游戏”等表现出它的坚定勇敢,用“张望”“等你”表现它的热情,用“潇洒”来表现它“独得其乐”的情致。
- 61、鉴赏此类诗歌应注意结合具体诗句的具体词语、点明作者“扬”或“抑”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作用。
- 62、描写人物:描写说话、表情和行动等。
- 63、在鉴赏此类诗歌时应注意指出诗中“虚”的是什么,“实”的又是什么,二者构成了怎样的对比衬托效果。
- 64、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 65、大雨过后,天也亮开了,树叶比平时更加新绿,带着雨水珠的树叶,在清晨的微风中,一阵摇晃,水珠就像一阵骤雨似的落在松软的沙土上,花儿慢慢地抬起头,花上的水渍让花儿多了一丝娇弱。
- 66、窗外的天气就像是你多变的表情。
- 67、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68、
- 69、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表现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衬动、以动衬静或动静结合为基本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有一定联系。
- 70、接着我们来认识一下“动态描写”。
- 71、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 72、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 73、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 7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 75、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光明了。我们也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们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棵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 76、描写景物:描写变动的场景,如动作、声音、光影的改变等。
- 77、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7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写了春雨的动态。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喜悦
- 79、应指出诗句中描写了什么样的远景与什么样的近景。
- 80、例如,李建武的《雨中登泰山》描述了这一动态情况,举了两个例子,如:“水库桥孔出七大水;仿佛七块闪闪发光的黄色锦缎,笔直地垂下来,紧贴着山岩,搅起一片白茫茫的水花,离了线,散落在旋转的水面上。
- 81、动态描写,动态描写是对运动中的人或者事物进行描写。该描写会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 82、指诗歌表现时,从调动感觉的不同角度来写。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即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就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 83、对这段描写,我们不能单单地看到父亲的一边串的动作,而是透过这些动作,看到“父亲”的体态:如“走”是“蹒跚”的,“探”是“慢慢”的,“微倾”的身子是“肥胖”的等等。通过这些体态,把肥胖衰竭,老态龙钟,爱子心切的慈父形象凸现出来,使“我”对父亲的深挚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 84、诗人正是由于动情于这一阵余响,才提笔写下这首诗的。那末,这阵余响之所令人动情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 85、对小学生来说,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到了高年级更应该尝试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 86、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 87、在这里,作者除了对环境作了静态描写之外,为给人一种凝重庄严、坚定的感受,先联系照相簿上的号兵的侧影,让人想象出这位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小号兵的形象,再从号中听出小号兵的内心世界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然后再正式描写小号兵的静态形象,清洌的空气、绚丽的朝霞、秀美的山峰,映衬着小号兵的勃勃英姿,“他的额角异常发亮”又让人联想到小哨兵的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这样,一个飒爽英姿,充满抗日斗志的小号兵的形象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88、
- 89、春雨是一年雨季中最温的。春雨下起来,就如千缕万缕细细的银丝,带着冬季残留下来的微微寒意,还带着春天的喜讯,微笑着温柔的下起来,冲刷着冬天遗留下来的痕迹,迎来春天。
- 90、不管诗人是有意还是无意,由于他从现实自然的景观出发,客观上却反映了自然界自身的运动规律:静总是暂时的、相对的,不静则是永恒的。
- 91、《长相思·出塞》-清代康熙年诗人纳兰性德
- 92、第七单元主要围绕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进行学习,今天我们来归纳一下两种描写手法
- 93、春雨绵绵,像花针,如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9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95、每逢下‘太阳雨’时,雨点就像飞机从天上撤落下无数大大小小闪闪发光的珠子,一个紧接着一个飘落下来;
- 96、诗歌在描写“雪”上用了怎样的描写方式?
- 97、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98、在写文章时,如果能巧妙地把写动态情状和写静态景状交错结合起来描绘现实图景,就会使画面丰富多彩,千恣百态,并充分展示作者情致的丰富性、多样性,也能创造出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 99、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