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条)雨后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 1、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 2、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 3、江中月影近船、风灯照夜、宿鸟栖息都是静景,前三句着力刻画江夜的静谧,末句以鱼跃之声打破了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了夜的静谧,又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 4、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 5、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远处,昨日一座座清晰可辨的大楼,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壮丽,模模糊糊的轮廓在大雾中若隐若现。我感觉自己正处于仙境之中,在一个个仙气缭绕的建筑物之间不停地穿梭着。
  • 6、远处,昨日一座座清晰可辨的大楼,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壮丽,模模糊糊的轮廓在大雾中若隐若现。我感觉自己正处于仙境之中,在一个个仙气缭绕的建筑物之间不停地穿梭着。
  • 7、小组合作学习,尝试运用。老师还带来两首古诗,请同学们尝试用刚才的方法,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出示要求:四人一起在小组内把这两首诗读一遍。其中两个同学各选一首诗,把想象的画面说给组内同学听,另外两个同学进行补充。小组讨论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组长把讨论的结果在诗中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小组讨论表格中要填的内容,交流时由组长汇报。
  • 8、静态描写一般指对景物形状、颜色的描写;动态描写一般是描写景物的发展变化。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都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恰当的比喻,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拟人的手法,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 9、寂静的清早,低沉、昏暗的天空中布满了浓浓的阴云。
  • 10、答: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 1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12、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
  • 13、因为我们不是要寻求一种“标准答案”。
  • 14、只有在观赏时留心到景物的动态变化,我们才能在本次习作中,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从而符合这次习作的要求。
  • 15、大部分孩子都写得比较好,方法也掌握了。选取几份写得比较好的贴出来,以示鼓励。
  • 16、①捻:持取,捻弄
  • 17、吹生命一池涟漪,秋风莫逆。千年不渝的梦终化作斑斑殷红的浮萍,不胜风雨。
  • 18、【雨后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的艺术手法。
  • 19、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20、再如,如果你要观察日出,那么,太阳是怎样慢慢升起的?东方天空的云霞又是如何变幻的?这些动态的变化,也需要你重点留心。

  • 21、写好以后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 22、春雨潇潇地下着,它正轻轻地唤醒大地,悄悄地带走寒冷,慢慢地抚慰树木上严冬的创伤。春雨洗去了冬日的残迹,万物在春风的吹抚下醒来了,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了。
  • 23、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 24、答: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 25、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 26、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里,不动也不响,一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
  • 27、静态描写:身旁的冬青叶子在月光下像上了蜡似的晶晶然如镜之心开动态描写:水里的玉盘被打碎了化作千万条银鱼在湖面上翻飞
  • 28、春雨潇潇地下着,树木干枯的枝条朦朦胧胧有了一层淡绿的色彩,雨水顺着树尖滴下来,变成了一串串水灵灵的音符。地面也湿润了许多,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气息。小草也偷偷地钻出地面,开始编织绿色的地毯。
  • 29、答:颔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以“鹤巢松树遍”来反衬“人访荜门稀”,不仅描写生动形象,对仗工整,还隐隐含有人比鸟势利、人不如鸟的意味。
  • 30、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山居秋暝》:写山中秋天晚上静谧而又富于生机的景色。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清泉石上流,是动态。
  • 31、《山居秋暝》:写山中秋天晚上静谧而又富于生机的景色。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清泉石上流,是动态。
  • 32、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 33、多情时只是那么默默而无声,悄悄地滋润一切万物,催发新芽,催开花蕊,瞧,漫山遍野,新绿宛如涨潮的海水,迅速长满了山坡,还有那开放的花朵,朵朵都是那娇艳,都是那么柔媚。
  • 34、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 35、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
  • 36、以动衬动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如苏轼《江上看山》:
  • 37、重视基础知识,重视阅读,重视写作方法点拨,重视写作的技巧创新与突破,重视思维训练;常年开设分年级,分层次的班组教学。
  • 38、◆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 39、雨后,太阳公公的全貌露了出来,协助玉皇大帝将这顽皮的项链珠子收了回去。它们渐渐消失了,在这过程中,空气变得清新了。正是有了雨,有了雨那清新的味道,才能使空气更好。
  • 40、今天的天气就像娃娃脸一样说变就变。

  • 41、该句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 42、读了这次习作的题目,你或许要问:“老师,什么是即景?”
  • 43、我们静静地潜伏在草丛里,“冲!”我们一边说着口号一边向蛐蛐儿扑去。“啊!抓住喽!”我们欢呼着……
  • 44、有时候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升起来,人就不能够看见。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 45、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 46、这些诗人的作品,就像一个个小视频一样,录下了他们眼中看到的山林、田园、乡村……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变化美。相信你细细品读,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一幕幕动态的美丽画面来。
  • 47、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48、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 49、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50、通感,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 51、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 52、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是田园即景。
  • 53、“点灯语文”师生文章同发表:兴在趣方逸
  • 54、中午,小树林里安静极了,仿佛落在地上一片树叶也能被听见。
  • 55、走在桥上更能看到落日的全景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彩霞向四周延伸到天际,那从红色到橙色,再从橙色到蓝色。一切都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水墨画。车窗布满珍珠般大的水珠,每一颗水珠里都印着一个太阳,这也许是雨中落日独特的一道景观。植物受了雨的洗礼,发出了自然的味道,空气也变得十分清新。
  •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 56、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 57、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 58、窗外的天气就像是你多变的表情。
  • 59、作用:用于表现和平、安静、肃穆、悲哀、沉闷;或高度紧张的气氛与情调。能给人以安适甜美,或引人以遐思联想,或激人以哀伤思恋,或为下文渲染铺垫。
  • 60、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 61、《山居秋暝》-唐代诗人王维
  • 62、王维唐
  • 63、我一不小心,跌倒在雨中。尽管爸爸把我抱回家,打得屁股热烘烘的;可是,我不哭,倒觉得倒在雨中,雨水轻轻扑打在身上,像妈妈为我按摩一样有趣……
  • 64、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
  • 65、从天空到草地,从平地到小丘,从羊群到骏马和大牛,从目之所见到心中所想,老舍先生将草原的美景一一表达出来。无论是将羊群比作绿毯上的白色大花,还是将草原比作绿色渲染的中国画,都让人体会到草原的色彩美。而移动的羊群与静立的牛马,又给这幅草原美景增添了动静之趣。
  • 66、这一段写得细致而完整,着重描绘了太阳由将出、半升到全都升起时的形状,色彩、动态和光华的变化,层次分明,刻画细腻。特别是色彩的变化,不仅呈现了日出的特点,更让日出的画面增添瑰丽。
  • 67、写景,不仅仅是为了写出景物的形状和颜色,而且要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某种感情,或者是因景生情,或者是移情入景,情和景总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带着某种感情写景,或者通过某种景物来抒发感情,才能为读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景物欣赏。
  • 68、我们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棵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 69、【雨后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简要分析下面杜甫《漫成一首》诗中运用的动静结合手法。
  • 70、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 71、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dú,斜日寒林点暮鸦。
  • 72、《枫桥夜泊》-唐代诗人张继
  • 73、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 7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75、大滴大滴的雨水如子弹一般射来,打得树叶子哗哗地响,落到人身上也有些痛。
  • 76、春雨一丝一丝的飘落轻轻唤醒了沉睡了一冬的大地一滴一滴的坠落悄悄敲醒了柔嫩的花苞秋雨秋雨丝丝丰收着硕硕累果秋雨丝丝飘零着叶叶红枫
  • 77、◆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 7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句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是对的。
  • 7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80、《枫桥夜泊》:写夜晚停泊在枫桥边看到的凄凉景色。月落乌啼霜满天,是动态。江枫渔火对愁眠,是静态。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8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82、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 83、大雨过后,天地间的景象都变了。地上湿漉漉的,到处是泥泞。池中满满的,都是混浊的水。杨树,柳树,还有各类花花草草,都洗了一个清爽的澡。
  • 84、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 85、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 86、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87、雨滴,顽皮的小雨滴,就是这世间那一根根彩笔,绘画着一年四季,我爱它。
  • 88、清晨的阳光被层层的雾挡住了它的去路。阳光与雾,一起唤醒了朦胧的清晨。这雾,格外的浓。一切都像浸泡在牛奶里一样。轻轻吹几口气,却怎么也吹不散那洁白的面纱。
  • 89、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 90、一只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只见那小家伙追着一个皮球,一会儿滚到这,一会儿滚到那,活像一个毛茸茸的雪球。

  • 91、答:运用了对照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 92、例:《可爱的草塘》中有这样一段:
  • 9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94、“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 95、写景时,把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可以以静衬动或赋予静态事物以动态美,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能更好地展示事物特点。同时,还可以把实写与想象相结合,充实文章内容,增添文章情趣,引发读者想象,寄寓作者的感情。
  • 96、答:步骤一: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抒写了诗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
  • 97、例: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 98、诗人正是由于动情于这一阵余响,才提笔写下这首诗的。那末,这阵余响之所令人动情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 9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