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诗词(101个)

  • 1、云髻蓬松粉施薄。看来西子捧心时。自从一病恹恹后。瘦了春山几道眉。
  • 2、纷,纷,纷,纷,纷,纷……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 3、题注:哀国民之心死也。今年在津门作。
  • 4、此诗又名《赠谢秋云》,最初发表于日人森槐南、大久保等人主编的《随鸥集上,署名“李哀”。1918年又刊于浙江第一师范《校友会会志》第16期上,题为“七月七夕重有感”。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弘化社编的《弘一大师全集》写作是1902年,而“万维文库”则认为是1904年。林子青在《弘一大师年谱》“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大师二十三岁”写道:“是年各省补行庚子科乡试,师亦赴浙江应试,报罢后,仍回南洋公学,于课余之暇,并担任某报笔政。是年七月七夕过名伎谢秋云妆阁,有感赋诗
  • 5、这两句话是李叔同在13岁的时候写的,这个年龄他就已经认识到“荣华尽头是悲哀”了
  • 茶花女遗事演后感赋
  • 6、茶花女遗事演后感赋
  • 7、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緜緜灵响彻心弦,幻幻幽思凝冥杳。众生病苦谁持扶?尘网颠倒泥涂污,惟神愍恤敷大德,拯吾罪恶成正觉;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彷佛天门破;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承神恩!仰天衢兮瞻慈云,忽现忽若隐。钟声沈暮天,神恩永存在。神之恩,大无外!
  • 8、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
  • 9、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 10、李叔同的诗词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他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引起文坛瞩目。客居上海时,他将以往所作诗词手录为《诗钟汇编初集》,在“城南文社”社友中传阅,后又结集《李庐诗钟》。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这些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在相同境遇中大都会发生的思想情绪,曾经风靡一时,有
  • 11、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12、薄幸吴儿心木石,红衫娘子唤花名。

  • 13、文以载道。岂唯辞华。内蕴真实。卓然名家。居士孝母。腾誉乡里。文章艺术。是其余技。士应文艺以人传。不应人以文艺传。至哉斯言。居士有焉。
  • 14、它的词作者正是李叔同,也是送别挚友许幻园的原创作品。表达李叔同对在上海“天涯五友”“金兰之交 ”友人分别时的情感,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
  • 15、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弘一大师
  • 16、艳福者般真羡煞,侍人个个唤先生。
  • 17、普愿众生。承斯功德。同发菩提。往生乐国。
  • 18、永春郑翘松居士卧云楼诗存题偈
  • 19、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 20、辜负江南好风景,杏花时节在边城。
  • 21、年7岁从文熙学《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璧》及文选等。
  • 22、民国五年入杭州定慧寺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多才艺,编歌演剧、作画治印无所不擅,又通数国文字。为南社社员。诗好作长短不齐之句,奇趣洋溢。词豪婉兼具。有《弘一法师文钞》。今人辑有《李叔同诗全编》,词在集中。

  • 23、年15岁读《左传》《汉史精华录》等。是年诵有“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句。而且,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内心“反叛”的种子也开始萌芽。他对兄长从小要求他刻苦用功学习的经国济世的“正经”学问不那么热衷了,却对唱戏这种“贱业”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去戏园子看戏,成了铁杆票友,有时还客串某个角色。他对伶人杨翠喜很是欣赏,每天晚上都去“天仙园”为她捧场,散场后,提着灯笼陪她回家。他还指导杨翠喜的唱腔和身段,使杨翠喜的艺术修为大大提高。跟杨翠喜交往,或许是他的初恋,可惜,这个女子后来被
  • 24、文字联交谊,相逢有宿缘。
  • 25、收拾残红意自勤,携锄替筑百花坟。
  • 26、良工刻石。起堵波。教法光辟。深心随喜。
  • 27、——甲寅立春节,息翁。
  • 28、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郦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 29、:“文字联交谊,相逢有宿缘”——前年五月,南社同人雅集湖上,如识先生。
  • 30、⑥李成蹊:乃弘一法师幼名,取“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之意。
  • 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 31、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 32、婴武伺人工趣语,杜鹃望帝凄春心。

  • 33、冰蚕丝尽心先死,故国天寒梦不春。
  • 34、十四
  • 35、年10月23日辰时,李叔同生于天津河北区地藏前故居李宅。祖李锐,原籍浙江平湖,寄籍天津,经营盐业与银钱业。
  • 36、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为痴狂。
  • 37、新鬼故鬼鸣喧哗,野火燐燐树影遮。
  • 38、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 39、日,首以“李哀”之名在东京首次参与日本名士组织“随鸥吟社”之雅集。1906年9月29日,以“李岸”之名注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与同学曾延年等组织“春柳社”,此乃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从川上音二郎和藻泽栈二朗研究新剧演技,艺名“息霜”。是年曾回天津,有《喝火令》一词记己感慨。
  • 40、门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
  • 41、文字联交谊。相逢有宿缘。社盟称后学。科第亦同年。抚碣伤禾黍。怡情醉管弦。西湖风月好。不慕赤松仙。
  • 42、年49岁春夏之间,在温州大罗山诛茆坐禅。秋至上海,与丰子恺、李圆净具体商编《护生画集》。冬,刘质平、夏丏尊、丰子恺、经亨颐等共同集资在白马湖筑“晚晴山房”,供大师居住。

  • 43、【李叔同诗词】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 44、帝子祠前芳草绿,天津桥上杜鹃啼。
  • 45、说甚无情,情丝踠到心头。
  • 46、纷,纷,纷,纷,纷,纷,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寂,寂,寂,寂,寂,寂,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忆春风之日暝,芬菲菲以争妍;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春残,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 47、③自分:自料、自以为,自己估量自己。《汉书·苏武传》:“自分已死久矣!”
  • 48、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
  • 49、今再展玩。为缀小词。时余将入山坐禅。慧业云云。以美荷花。亦以是自劭也。丙辰寒露。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
  • 50、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 51、烛尽难寻梦,春寒况五更。
  • 52、中原一士多厅姿,纵横宇合卑莎维。

  • 53、④蒲友:浦,蒲团,指彼此皆钟情于参禅打坐的人,现代则是指懂得享受夜生活的人。
  • 54、弘一大师入佛初期,除了阅读僧人必读的经典,其进修博览而广纳。何况,他原是个对任何事情,除非不做,做就要做得认真彻底的人。做了和尚,在佛学思想方面,自然也得做出自己的特色。对此,林子青概括说:“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他对晋唐诸译的华严经都有精深的研究。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可以窥见其用心之一斑。”弘一法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其临终时曾
  • 55、十二
  • 风里柔条频损绿,花中正色自含黄。
  • 56、风里柔条频损绿,花中正色自含黄。
  • 57、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 58、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楼。寿世无长物,丹青看片羽留。
  • 59、按:①前年五月,南社同人雅集湖上,如识先生。
  • 60、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他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
  • 61、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 62、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

  • 63、在李叔同青年时期,正值晚清至民国的历史大转折特殊时期,整个国家内忧外患,如同午后沉闷的天空随时会爆出一个炸雷一般。在天津期间,李叔同经偕上冈和另一位日人大野舍吉、友人王曜忱等,常去天津育婴堂看望他的老师赵幼梅,并与多位日本友人交往甚密。在与友人的交往中,间而会谈及时事,无不感愤万千。李叔同曾自谓曰“世人每好作感时诗文,余雅不喜此事”,可知此诗是李叔同在与友人们交游后的感喟之作。
  • 64、春风几日落红堆。明镜明朝白发摧。一颗头颅一杯酒。南山猿鹤壮山莱。秋娘颜色骄欲语。小雅文章凄以哀。昨夜梦游王母国。夕阳职血染楼台。
  • 65、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 66、弘一法师对联语也有浓厚兴趣,并有极高的鉴赏和创作水平。尤其是出家后,大师为各地寺院和缁素撰写的诸多嵌字联语,更表现出他的奇思妙想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他在宣传佛法导引终生佛化过程中,将联语这一形式作为劝人为善的巧妙手段。他书写的那些内容深刻、极富哲理的名联,现也成为警示后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 67、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 68、年33岁春,自津返沪,在杨白民任校长的城东女学任教,授文学和音乐课。是年加入“南社”,被聘为《太平洋报》主笔,并编辑广告及文艺副刊。与柳亚子创办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秋,《太平洋报》停刊。应经亨颐之聘赴杭州,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音乐、图画课教师。
  • 69、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 70、年60岁4月入蓬壶毗峰普济寺闭门静修。著《南山
  • 71、秋于凉雨燕支瘦,春入离弦断续声。
  • 72、第二部分是后面两句,貌似写景,实则又似乎另有所指。“晨日掩山”说明是本诗的环境是海上清晨,此时太阳升起,却被对面的大山掩住,连太阳也显得苍白无色。最后一句的前四字已无从查证,但从前句低”以及上句中的“晨日掩山白无色”来看,“晨日掩山”与“白无色”形成因果关系,那么什么样的景物能与“青天低”形成因果关系呢?根据我个人的理解,估计当为“暮云遮空”或者是“暮云蔽水”之类的对仗句词语。

  • 73、功德难。思迥共众生。归命阿弥。
  • 74、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 75、春风几日落红堆,明镜明朝白发摧。
  • 76、1906年27岁正月,在东京编辑《音乐小杂志》。7月
  • 77、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78、眉间愁语烛边情。素手掺掺一握盈。艳福者般真羡慕。佳人个个唤先生。
  • 79、南浦月·将北行矣,留别海上同人
  • 80、亭亭菊一支,高标矗晚节。
  • 【李叔同诗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边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81、【李叔同诗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边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82、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

  • 83、西泠华严塔写经题偈
  • 84、正是后两句,才道出作者想真实表达的情感意图,也是“幽怀顿开”的真实展现。首先,“晨日掩山”,早晨的太阳都被无情地遮掩起来,白天就更不用说的,所以一切都笼罩在暗淡之下,全都一点的生机与颜色!而此时的天空已渐成灰暗,黑云越渐增多,结果“青天”越来越低,最后连一点青天的影子都被淹没不现。这两句,不正是青年李叔同所要表达的吗?清廷残暴黑暗,列强肆意蹂躏践踏,人民颠沛流离,这世间又有哪里还有什么颜色,还有挺身而出为人民主持公道的“青天”吗?什么都没有了,一切皆无可挽回,这世间早该改天换地了!读罢全诗,虽不着痕迹,但
  • 85、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86、《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
  • 87、年23岁在各省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乡试,叔同先后以河南纳监应乡试,以嘉兴府平湖县监生资格报名应试,均未中。仍回南洋公学。
  • 88、二十九
  • 89、人天长夜,宇宙淡暗,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
  • 90、年李叔同8岁时,正式拜常云庄先生为师,攻读《四书》《孝经》《毛诗》《左传》《尔雅》《文选》等,同时学习书法、金石等技艺。
  • 91、李叔同最有名的十首是有:
  • 92、人生犹似西山月:月落到西山,就要隐没了。意思是说人生虽好,但是终将会结束。

  • 93、重游小兰亭,风景依稀,心绪殊恶,口占二十八字题壁,时九月望一日也。
  • 94、飘零何事怨春归,九十韶光花自飞。
  • 95、谁道销魂,心意无凭据。离亭外,一帆风雨,只有人归去。
  • 96、半世风流半世空,世间再无李叔同。半生繁华半世僧,无数奇珍供世眼,自是一轮圆月耀天心。
  • 97、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天涯五友”,这段时期的生活显然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98、年40岁春,小住杭州艮山门外井亭庵,后移居玉泉清涟寺。夏居虎跑定慧寺,秋至灵隐寺,专事研佛。
  • 99、云何色殷红,殉道夜流血。
  • 100、轻减腰围比柳姿,刘桢平视故迟迟。
  • 101、醉时歌哭醒时迷。甚矣吾衰慨风兮。帝子祠前芳草绿。天津桥上杜鹃啼。空梁落月窥华发。无主行人唱大堤。梦里家山涉何处。沈沈风雨暮天西。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