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推荐101句】
2023-01-28 05:21:51
9639
- 1、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年龄相差非常悬殊,李白42岁,贺知章84岁。
- 2、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 3、这个时节,柳树没有万条垂下的绿丝绦,正如这个时代,贺秘监祠少有访客一样。
- 4、风很大,湖水铁青,泛起波浪。远远的一艘黑色的沙船呜呜地驶向东北方,沙船消失不远处,一叶扁舟漂在水上,两个人坐在船头,打理着手中的活。湖面拐角处,一人多高的枯黄的芦苇随风倾斜,一棵被削去了“脑袋”的松树凛凛地立着,倒是多了几分诗意。
5、即使大红大紫,李白从未忘记也不敢忘记贺知章这位老友。两年后,贺知章请辞归乡,李白不仅写了应制送别诗,还写了一首《送贺宾客归越》。
- 6、经典诵读指导|《送元二使安西》
- 7、很多人都没想到,2019年的春天会来得那么晚,看着窗外连绵不断的寒雨,烟雨江南的诗意全变成了唉声叹气的失意。
- 8、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9、唐人之偏爱浙东,显而易见。
- 10、你还记得吗?那年在长安,您第一次见到我,就说我是仙人下凡。您是什么人物啊?竟如此高看我这一介布衣,您知道当时我有多紧张吗?您喜欢喝酒,非要请我一起,还慷慨地解下金龟交换。贺老啊,这些事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仿佛那场宴席还没散场。您看啊,您门前的镜湖水还是那样清澈,那荷花开得多好啊,如果能与您再次举杯对饮,该多好啊!我多么希望这一切都是梦,梦醒后还能和您一起把酒言欢啊!
- 11、⑷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 12、“少小离家老大回”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 13、【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仅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
- 14、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15、年前的正月初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携朝廷百官,于长安城东门设帐,为一位86岁的老者送行。临别之际,玄宗亲自赋诗赠行,百官唱和,一时轰动朝野。
- 16、很遗憾!李白并没有第一时间得知贺知章仙去的消息。
- 17、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 18、两年前第一次去绍兴,也是直奔周家台门而去。从宁波到绍兴,110多公里,乘坐高铁只需要70多分钟,相当于两局高质量王者荣耀的时间。同样,自驾也只用70分钟而已。本来想着以自驾的方式饱览一下沿途的山水风光,到了高速上才发现,饱览被稀释的只剩下了一闪而过,毫无快感,于是索性就来了个杭甬高速120码大狂飙。
- 19、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 20、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 21、离别家乡岁月多,归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减旧时波。
- 22、其中,在这些著名朋友中,怎么排都少不了李白。
- 23、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 24、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25、经典诗词诵读指导|《江上渔者》
- 26、西学垂玄览,东堂发圣谟。天光烛武殿,时宰集鸿都。
- 27、笑问:笑着询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 28、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 29、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 30、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 31、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 32、自昔秦奢汉穷武,后庭万馀宫百数。旗回五丈殿千门,
- 33、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 34、整首诗清新洒脱,写了镜湖的美景,也赞美了贺知章的书法。但李白没想到的是,刚送走贺知章不久,这位老朋友便撒手西去了。
35、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
- 36、《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 37、点个在看,给我充点电吧~
- 38、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语言习惯一经形成,虽经岁月磨砺也难以更改;美好青春难以永驻,童颜黑发转眼即可衰颓。
- 39、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 40、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
- 4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 42、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 43、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 44、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45、多年过去了,经过历代的围护造田,尤其南宋时期人口大量涌入,围湖更甚,“八百里”的鉴湖慢慢萎缩,最终不得不被割裂成零星散布的塘湖河洋,百家湖、白塔洋便是其中之当然它们也算是鉴湖的子孙后代。
- 46、“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 47、释义: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 48、创作背景:贺知章在公元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所以作了这首诗。
- 49、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 50、儿童相见不相识⑷,笑问客从何处来⑸。
- 51、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 52、“今之会稽,昔之关中”,这片土地同样孕育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是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钓巨鳌寓言的发生地。这里是魏晋之风大放异彩,王、谢、桓、庾等士族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舞台,有王羲之“兰亭修禊”,有谢安石“东山高卧”。这里还流传着刘阮天台采药遇仙子的传说,有大道士司马承祯隐居天台30年的真实故事,仙源道踪,扑朔迷离。这里还有国清寺、大佛寺古刹高耸,天台宗在此初创,波若学于此炽盛,俨然佛国香城。
- 53、少小离家老大归,这首诗的全部是《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贺知章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 5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55、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 56、绍兴,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的名字。因为鲁迅。
- 57、xiāng yīn wú gǎi bìn máo cuī
- 58、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 59、李白这次来长安,还是想找点门路接近上层,他找到了贺知章。在紫极宫,李白把自己的诗献给他。贺知章看着眼前这个潇洒出尘的“年轻人”,很是满意。当他读完《蜀道难》这首诗时,更是惊呼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当即拉着李白要和他喝酒,没有酒钱,便解下腰间的金龟来换。
- 60、【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 61、《回乡偶书》是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
- 6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63、■出品/长安融媒体中心
- 64、儿童的提问出乎自然,合情合理,诗人听来却颇为诧异,异中有可笑,可笑中有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无奈。诗歌在此处戛然而止,在这里,能够看到率真的童趣,更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一生多少起伏曲折,多少世事沧桑,都付与小孩子天真烂漫的一问中,确实是意味深长。
6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66、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 67、点击上方播放按钮,收听朗读者苏辰的诵读
- 68、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在不知不觉之中把读者引入了诗的意境。像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 69、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 70、全诗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间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为贺知章,诗名是《回乡偶书》
- 71、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 7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73、下期,生动语言的茂星老师为你朗读: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 74、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75、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已经两鬓苍苍,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慨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自然地抒发出来。想到了春运,挤死人
- 76、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回乡偶书其一》,便是这位老者归乡之初,触景生情,妙手偶得。短短28个字,没有老泪纵横,没有刻意雕琢,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充斥着克制的情感。
- 77、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 78、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 79、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 80、年过去了,贺知章的故宅到底在何处?李白知道,因为那是他当年挥泪祭奠老友的地方。而我们,却早已追寻不到那“故宅”的所在,即使春风吹了一年又一年,荷花开了一季又一季。
- 81、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82、少时以诗文知名,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武则天证圣元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86岁告老还乡,不久去世。
- 83、贺知章是在36岁那年走进历史的。那一年是武周朝的证圣元年,科举揭榜,贺知章高中进士。随后官运亨通,历经武周、中宗、睿总、玄宗四朝,直到告老还乡,86岁寿终正寝,成为唐诗史上年龄最长的大诗人。
- 84、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人格魅力十足。像他这种当大官又平易近人,有真才实学又不装,善于谈笑又不油腻的人,即使放到现在也是众人尊敬和学习的榜样。
85、让您和您的孩子在中华诗词文化的浸润下
- 86、至今,我们已无从知晓他回乡后的更多细节,但从他本人写的两首诗中,却能感知他离乡为官50年的心路历程。
- 87、全诗前两句看似非常平淡,后两句却峰回路转,别有意境。整首诗虽表达的悲伤之情,却借助儿童欢乐的场面反衬;虽写的是自己的遭遇,却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虽体现了趣味的生活情趣,却依旧无法消除诗人久别故乡,反主为客的伤感。
- 88、⑸笑问:笑着询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 89、“少小离家”应表现出时间的久远,气息配合思绪的久远可以深沉悠长。“老大回”是眼前的现实,用声以实声为主,“老大”二字要处理成重音。
- 90、只有眼前这进占地1500平方米的贺秘监祠,仿佛还能诉说贺知章的过往。
- 91、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 92、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在不知不觉之中把读者引入了诗的意境。像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 93、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 94、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读之如饮醇醪,入口很淡,而后劲无穷。
95、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 96、《朱子家训》6句传世箴言,中国人的治家智慧,天下父母必读!
- 97、元代文学家辛文房编纂《唐才子传》,共收录大唐才子278人,其中就有173人到过浙东。他们或壮游、宦游,或隐游、避乱,纷纷来到浙东,吟咏抒怀。无论是从诗人诗歌的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浙东唐诗之路”都名副其实。
- 98、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 99、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也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 100、天宝三年(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 101、xiào wèn kè cóng hé chù lá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