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孔子因材施教(100句)
2023-04-27 13:56:30
8392
- 1、孔子的弟子公西华在场,听了个一塌糊涂,迷迷糊糊,忙喊:“WHY?WHY?WHY?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嘛,亲爱的老师,同样问题,为何标准答案不一样啊?”
- 2、不过,再进一步说,孔子虽然对“问仁”的回答,每次都用不同的话来表示,似乎有的话比较浅显,有的话比较深刻,但是如果我们慢慢去体会,浅显当中不失它的深刻,深刻里面它也非常地亲切,我称这样的现象,叫做“圆音”——圆满的声音、圆满的语句、圆满的教导、圆满的文章。“圆音”两个字是用佛教的说法:“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说法是面对众生说的,佛陀的每一次说法,一时当然只有一种表示,大家听到的当然是同样的话,但是听法的众生,“随类各得解”——随着各人的品类,随着各人的境界,各得其解。
- 3、首先,区分智力的差异,讲授不同的内容。
4、孔子说,你的父亲兄长都在,不能如此冲动。
- 5、无论怎样激发想象创造力,周恩来也表达不出毛泽东诗词里的豪情;
- 6、第针对学生性格差异,进行因势利导。
- 7、在上述孔门十哲中,目前关于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冉有、子路、子贡、颜回等弟子的教育上,很少涉及到对宰予、子张、子夏等的教育——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一些在某些科别上表现出显著才华的弟子的历史记载稀少,互文本的缺失给这些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再度蒙上面纱。另一方面,后世一些学者对历史的理解和解读掺杂了太多社会进步发展产生的新的价值观和个人喜好的判断,导致现在有许多历史观点有失偏颇,甚至产生曲解。
- 8、子路问孔子:“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冉有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公西华问道:“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 9、田泊识于2021年元旦
- 10、有一次孔子讲完了他的课,回到了他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拿了一杯水。这时,子路跑了进来,大声问老师:“先生,如果我听到一个正确的想法,我能马上做吗?”孔子看着子路,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你的父亲和兄弟,你怎么能听到,怎么能做到?”
- 11、如果孔子遇到小学生姚明,他一定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只知道打球,成什么体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
- 1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13、A课堂上教师要给予男女生同样的注意
- 15、而子贡问仁,孔子却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名端木赐,利口巧辩,善做生意,家境富裕。子贡有志于仁,每天想要博施济众,但徒事高远,眼高手低,不知从何做起。孔子教他应该从自身做起,可以说教给子贡一个“仁之方”。
- 16、回复“急躁”,听泡爸讲“顺应天性的教育——急躁的孩子怎么教”;
- 17、于是,这两三年,我便组织学生建立学术研讨小组,引导学生进行现代的学术讨论。近三年来,随着经验的积累,我看到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研读过程中,我看到学生一年比一年更进步,他们研讨的成果学术性更强。我希望这样的阅读,能够持续发展,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供同道者参考。这样的阅读,更希望能给跟随我读《论语》的学生带来一些收获,在他们未来的学术与人生中,起到建设性的积极作用。
- 18、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
- 19、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比如,对于喜好图像表征的学生用图式来讲解概念,避免把喜欢安静的学生安排在教室门口坐等。
- 20、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的?
- 21、因材施教是指老师或我们在教学生或企业管理中,要根据学生或员工个人性格、特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和沟通。
- 22、浅谈暴虎冯河中的“勇”与“谋”
- 23、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
24、孔子十分重视这一点,他经常通过谈话、观察、了解学生的志向、思想、言行,从中进行分类、归纳。先天性的条件——人的智力与认识能力,《论语·季氏》有“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另《论语·公冶长》也有指出“闻一以知二”和“闻一以知十”的悟性差异,这也是因材施教的现实依据。通过观察孔子能概括出他的学生的特点:“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另有“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再根据个人天赋去分化弟子们:《论语·先进》
- 25、“有教无类”的内涵
- 26、孔子回答:“不行,有父兄在世,怎么听到了就马上实行呢!”意思是要考虑家庭情况,看父兄是否同意。
- 27、因才施教,如果从小学谈起,哪一个老师对Te所教的学生能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老师怎么知道Te所教的学生将来就能够成才或不成才,并且是哪个方面的才?没有一个正常的判断,如何才能做到因才施教,不得而知。
- 28、冉有也来问,有意义的事,明白以后应该立刻行动么?
- 29、语义说明依据受教者不同的资材,而给予不同的教导。使用类别用在「因人而育」的表述上。例句01老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予以因材施教。02孔子是历史上最早实行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家。03老师们应该因材施教,否则可能会扼杀许多学生的个别发展。04李老师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用同一种模式来塑造学生。05每个小孩都有不同的特质,如何因材施教是所有父母们的共同问题。06同一家庭的孩子,智力、兴趣、性格等也各不相同,父母应该要因材施教。07小班教学的优点,是让老师更可依据学生的资质能力来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的成长空
- 30、因材施教的思想最早是谁提出的
- 31、
- 32、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
- 33、孔老先生笑而作答:“子路敢作敢为,鲁莽冒进,做事需要学会退让,所以叫他缓一缓,征求意见后再做。而冉求性格迟缓,做事退缩,所以叫他大胆放胆放手去做,不用瞻前顾后。”
34、本文不是一篇孤立的文章,而是一组文章的一篇。这组文章来自“顺应天性”的教育思想。
- 35、刘春梅孔子因材施教思想探微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
- 36、小姚明如果脸皮薄一点,听完这话,必定羞愧难当,哪好意思继续打球,赶紧回到教室里,捧起书本,做思考状……后来的NBA江湖,也就不会有姚明的传说。
- 37、孔子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家教育启蒙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精髓用成语可以概括为,其具体实施方法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 38、为什么孔子对子路与冉求向孔子提出同一个问题:闻斯行之?孔子却给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答案呢?对子路,是退之,对冉求却是进之。原因是子路本身好勇上进,因此要打击一下他,而对冉求来说,他本来就是胆小怕事的,所以要鼓励一下他。
- 39、同一个问题,孔子却对不同的人却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去做。
- 40、B教师课堂管理、教材选择等方面应避免性别偏向
- 41、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 42、翻译:子路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听到了就去做呢?”冉有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
- 43、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孔子是把他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他首次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是他一生教育实践的结晶,也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未来。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教育思想,至今对教育事业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划时代的意义。
44、
- 45、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 46、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47、唐君毅:孔子与人格世界
- 48、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 他很自豪的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 客人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呀!”他心想:“你大概要提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说:“春夏秋冬,四季。”
- 49、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别类分门,~。”近义词对症下药反义词一视同仁。
- 50、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
- 51、在《论语》关于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是这样的: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第十一》
- 52、荣婷浅论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教育综合研究2008
- 53、子路问孔子,有意义的事,明白以后应该立刻行动么?
54、孔子回答说:“颜回很不错啊,他在仁义的方面,比我还强呢!”
- 55、宰予之“辩”思路及观念超前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 56、【孔子因材施教】对于学习好、记忆力强的学生,我们布置的作业稍微多一点,提升一下难度,对于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我们作业就布置的少一点。对于体育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就鼓励他发挥特长,弥补不足。对于性格暴躁的学生,我们要多教一教如何更有耐心;对于比较娘的男生,我们应该对其多进行狼性教育等等。
- 57、春秋战国之变与“君子三变”的联系
- 58、如:“子使漆雕开仕。对曰:‘我斯之未能信。’子说。”“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 59、泡爸:原为商业人士,出于给泡泡讲知识的原因,“不小心”成为作家。已出版《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历史》、《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地理》、《大人孩子都能懂的时间简史》等十多本知识童书。
- 60、这个声音,让我们大多数人认定,只有补足劣势、改掉毛病,才能更成功、才能内心安宁。实际上,比我们成功的人,毛病缺点都比我们大。不敢展示劣势,优势必然被掩盖。真正的平和,源于认清自己之后的坦然接受。
- 61、孔子其实并没有说过因材施教这样的话,只是后人根据孔子的一件事情概括出来的“因材施教”。这件事情究竟怎样?
- 62、再次,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 63、C智力水平存在差异,以智力高低决定教学与否
64、子夏接着又问道:“那您看子贡怎么样呢?”
- 65、【孔子因材施教】孔子因材施教译文是,孔子善于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教育他们,有的学生有好胜的缺点,孔子教育他,有事要和年长的人多商量,有的学生有胆小的缺点,孔子教育,他要勇敢。
- 66、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 67、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68、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好勇胜人,所以我要压压他。”作品简介与赏析论语·先进篇出自《论语》,共有26章,主要说明了“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以及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
- 69、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鼓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 70、回复“历史26”,收听泡爸讲中国历史语音版全集;
- 71、孔老先生是因材施教的大拿,一点一滴,举手投足,无不彰显先生的教育之功底超级高。他与弟子随地而坐,随意而谈,无人拘谨,随便发问,孔老先生针对不同的人,随意就能说出符合各人特点的教育的话来。
- 72、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 73、这就是孔子的厉害之处,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
74、闻斯行诸: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就当付诸实施吗?斯,此,指合于义理的事。诸,“之乎”的合音。
- 75、孔子一方面说“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又说“因材施教”,这是矛盾的。
- 76、先秦儒家与道家“命观”之对比
- 77、毕竟学生的个性、根基是有差别的。
- 78、孔子开导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
- 79、地點:北京薊門飯店
- 80、面对宰予的小聪明和构陷式提问,孔子则以温和又犀利方式和言语去回答,一方面给予问题本身明确的答复,另一方面也是及时遏制一些不太好的苗头——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都是优点,但过于追求标新立异的观点,则有钻牛角尖陷入极端的风险。
- 81、中国历史上之所以会产生一千几百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恰恰是孔子的所谓“因材施教”的结果。因为科举考试就是要通过《四书五经》的教育,把所有的人都教育成一个模式。科举考试制度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那张恶魔的床。中国人到现在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恶梦,不能够从孔子因材施教的科举考试后遗症的高考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这肯定是与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密切相关的。
- 82、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
- 83、这就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具体学情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时至今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84、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85、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经验,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 86、钱穆论语新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 87、孔子的因才施教教育方式方法固然很好,但只能是在少数贵族学校可以试行,而不能在今天的大多数普通学校实行。这里有两个同音字,即试与实。
- 88、谈谈礼文化中“敬”与“简”的关系
- 89、同时,通过这一章孔子对学生有退有进的教育,大家应该对自己进行一番反思,如果属于临事退缩的,就要勇敢一点,做事不够勤奋的就要勤奋一点;
- 90、有一次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意思是听到了好的事情就马上实行吗?
- 91、是啊,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有明显的劣势和缺点。
- 92、他的因材施教是没固定模式的,对有些事绝对没有“标准答案”,各人各异,这不,他的学生上场了,且看:
- 93、比如,你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考上清华北大,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总有学生是跟不上的,这很正常,人和人是有差距的,五个手指头是不一样长的。所以,教师们一定要学会因材施教。
94、现代基础教育,讲究的是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一个班级,动辄几十人,多则近百人,让老师们放下Te所使用的教材,对学生们因才施教,现实吗?可行吗?
- 95、孔子认为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各种气质、不同性格打交道,建立不同的教育方法。
- 96、而自己没有地位却不觉得比别人低贱,礼貌平等的待人,不装腔作势,一定会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敬。交朋友要讲究忠诚和义气,能一起吃苦,不做那些无谓的承诺,团结一心。那些上古的圣人也不过是做到了这几点。
- 97、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
- 98、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99、无论怎样强调细节规范,毛泽东也不可能像周恩来一样严谨;
- 100、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