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与人计较的说说(九十七句)
2023-04-30 05:34:28
3230
- 1、总而言之,就是放下杂念,杂念造业。没有杂念,怎么没有?一个是一念不生,禅定,做这个功夫;一个是背诵佛经,念阿弥陀佛,一句佛号,除这个佛号之外没有杂念,这叫功夫。功夫目的都是得定,定的目的是开智慧,只要你心里没有妄想,就有智慧。所以佛给我们讲,你本来是佛,不是假的。为什么这么多杂念、这么多妄想,把你变成凡夫。现在要变回去,就是看破放下。看破,了解事实真相。真相是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你要不知道这事实真相,以后的麻烦可大了!所以看破重要。放下是功夫,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真看破了,不跟人计较了。
- 2、所以,不要把人吃肉当作天经地义的事。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其中往往有更深的原因,这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加以认识明辨。
- 3、佛教里说的受戒一般就是守五戒,戒杀、盗、淫、妄、酒。若修行人受十戒、菩萨戒等,就要守十戒、菩萨戒等戒律了
- 4、阿含类的经典主要讲“诸行无常”一切都是在生、住、异、灭的四相迁流变化之中。这是为了对治众生只顾眼前,认为一切都是常恒不变的病症。如果没有“无常观”,这类众生,遇到乐境,就会不思进取,沉迷于享乐之中;遇到苦境,就会悲观失望,认为命该如此。这类众生遇到两种境界的后果都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有了“无常观”,这类众生,遇到乐境,就会有一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遇到苦境,就会知道事在人为,精进的努力加上善巧的方法是可以度过难关的。
- 5、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了浮华,却看不透其下涌动的暗流:有些人表面很幸福,是他掩藏了难言的苦;有些人脸上挂着笑,心里满是无声的泪。爱炫耀的人,其实心灵多空虚;常居上的人,方知高处不胜寒。怎么舒服就怎么生活,别人的评说,真的没那么重要,你的幸福与快乐,不在别人的眼神中,而在自己的手心里。
- 6、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 7、一方面是使心不散乱,另一方面是令行善止恶,让凡夫众生拥有二乘人的“自觉”,即“诸行无常”的认识,不再停留于凡夫的迷茫。对于已经到达二乘境界的众生,佛陀就对其用方等类的经典教化,这样是使二乘人能够趋小向大,耻小慕大,不但有“自觉”,而且要生起“他觉”的意识,从而发起自利利他的菩萨心,产生自利利他的菩萨行。
8、这个世间人,全都是虚情假意,全都是用妄心,你要当真,你亏可吃大了!
- 9、五岳分别是位于山东省有东岳泰山,位于陕西省的西岳华山,位于湖南省的南岳衡山,位于山西省的北岳恒山和位于河南省的中岳嵩山,五岳的特征可用下面的话来概括"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位于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山西的五台山和安徽的九华山,其特征是分别供奉不同的菩萨,分别为供奉普贤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另外四大名山还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
- 10、别等到物是人非后,才懂得珍惜;莫抱着记忆的残片,在伤感中怀念。该做的事,不要拖延,错过今日,简单亦是奢望;该见的人,切勿随意,失之交臂,相遇或为永诀。曾经很遥远,能忘的,尽量尘封,少负重涉远;未来还没来,可想的,适可而止,多脚踏实地;唯当下最急,岁月匆忙,稍不留神,两头皆已成空。
- 11、对财富的聚散尽量淡然,不执著,平安是福,知足就好。
- 12、所以要真正做到大慈大悲,要具备有千手千眼那么多的方便方法才行,这就是方便般若。
- 13、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 14、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 15、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不要因为忙于工作而忽略你的家人、爱人、朋友。
- 16、梵志说:“两手皆空,更放下什么?”
- 17、讲的人不相信,听的人也不相信。一个疯子为了一个骗子放弃了一个傻子。很多事情,只要自己心里有数就好了,没必要说出来。不要老在别人面前倾诉你的困境袒露你的脆弱。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刘德华和陈冠希就明白了他说的话很有道理。当老鼠向狮子挑战,它离称王不远了,离阎王也不远了。我做过最多的白日梦就是在想如果你在该多好。失望攒够了就放手,不打扰是我最后的温柔。在你等待的时候,请相信一个人并不孤单。我不是太傻,而是太容易相信一个人。
18、《大学》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讲的也是禅的智慧。「知止」就是定,一般人心容易散乱,心思四处攀缘,始终找不到停歇点,知止就如杯中的混泥水,沉静后,泥沙自然就会沉淀,清水自现,能照人脸面。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心定下来后,就能专注、安定,静心思虑,便可以掌握自己,做心的主人,才不会轻易被欲望所驱使,产生种种烦恼、造种种恶业。
- 19、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 20、吃素是保众生的命,关键是保自己的命!吃素是健康的安全带
- 21、一切众生,皆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不要说三界众生,即使超出三界的菩萨,他也有少分无明,及少分贪爱,他不能完全地融入“本然如是的自心境界”,他仰慕佛的神通,他仰慕佛的智慧。他的这个仰慕,依然是个无明,依然是个贪爱。
- 22、如果说,我们一张口就有佛教的成份,可能会有许多人不相信,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仅从这一点,就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在民间产生的影响,对众生的日常生活所起的作用。
- 23、谈到杀生,人们自然会想到吃荤与吃素的问题。其实吃不吃肉还是第二步,最主要的是在于杀不杀生。有的居士说,我可以不吃肉,但是我的孩子正在长身体需要吃肉,说的也很在情理,所以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我们不能去纠结。
- 24、精美《楞严神咒》手抄本字帖领取
- 25、努力的去做一个好人,所有的事情尽可能做到问心无愧。不与小人计较,这个社会应该需要好人多一些,要有社会担当,愿美好在每个人身边。
- 26、学习了佛教,就会有一种奉献感恩的价值观,不会孤立地看待周围的一切,使自己有一种大局意识,整体意识,长远意识,给生活带诸多的优越感。
- 27、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28、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人心是相互的,你让别人一步,别人才会敬你一尺。人心如路,越计较,越窄。越宽容,越宽。不与君子计较,他会加倍奉还。不与小人计较,他会拿你无招。生活,因梦而美好。人生,因梦而苦闷。然而,再难的道,也有尽头。再长的路,也有出口,坚持就会有光明。
- 29、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 30、真法不可说:宇宙真相用语言讲不明白,只能靠实证;
- 31、佛曰: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 32、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 33、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难度无缘之人。
- 34、佛经上常讲:“转烦恼成菩提”。情爱是烦恼,佛教给我们,要把烦恼转变为般若智慧。
- 35、我们借助于这个法相,淡化我们的美食相,解脱我们的美食相。广义地来说,那就是淡化我们的习气,淡化我们的执着。
- 36、在佛教中,我们这个世界称为娑婆世界。娑婆有“堪忍”之义,即堪能忍受,堪能忍受十种恶法。
- 37、佛给我们讲,没证得阿罗汉以前,别相信自己。自己都不能相信,怎么能相信别人?
38、由于社会型态的转变,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压力与恐惧,导致身心失调――情绪不稳定、忧郁、躁郁、偏激、多疑……,令家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人心须要有安定的力量。什么力量能够令人心安定呢?禅的清净智慧力。禅修可以让现代人做好情绪管理,走向光明的大道。
- 39、愿今生、是我在红尘中的最后一世
- 40、荤腥是什么,为何佛弟子要远离荤腥
- 41、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 42、小溪流水,溪流植入,内心深处,悦耳动听!源于简单,源于善良,源于得饶人处且饶人。世间的不平衡,也看似是一种修行,她人不懂满口大话者,嚼舌根者无非妒忌,心里不平衡有坏心者,不与为伍,不理不会,放逐她的存在,像风儿一样自由,放下,随处活出智者,微笑看待一切。不与小人计较。
- 43、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 44、卡梅隆素食纪录片《游戏改变者》即将全球上映!打破“只有吃肉才有营养”的神话
- 45、仙是仙佛是佛,一个是道教,一个是佛教,不能比。玉帝是丹数高,佛祖是佛心高。。。孙悟空是先学仙道后又成佛。如来是党的总书记,玉帝是国家主席。党、政、军应该是分离的,省委书记比省大,但是这两个人都不敢惹省军区司令。天宫里的军队好像权力不大,全让玉皇大帝中央集权了。玉皇大帝好像和如来佛的本领也差不多吧,因为有一段如来佛还当着死猴子把玉帝一顿夸呢,当初孙猴子在天庭捣蛋的时候,最后还不是如来给摆平了。估计相互是惺惺相惜的那种关系吧?。
- 46、从佛教中辨证的思维理念、自利利他的菩萨精神和奉献感恩的价值观三方面可以看出佛教对人生的意义:
- 47、你穿婚纱、我穿袈裟,你将出嫁,我已出家
48、以前有好多居士问我能不能吃荤这个问题,我一般不予回答。如果我说能吃,罪过都是我的;如果说不能吃,他又不能接受。
- 49、迷了的时候叫做爱情,觉悟了就叫慈悲。
- 50、生命是场无尽的修行,而修行就是修心。斤斤计较的人,既想得到,又怕失去,得失之间的挣扎,扭曲的是自己的灵魂。大千世界,茫茫博海,天天都会遇见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无论面对什么,都别太计较,都别太在意。不与小人计较,她会拿你无招。吃亏是福,心存善念,方有好报。
- 51、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 5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53、为什么要写牌位?牌位究竟有多重要?
- 54、纵然知道一切都是虚妄,一切都将化为尘土,现世人的无明和妄念也依然很难摆脱。
- 55、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 56、动物生来就是给人吃的?
- 57、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58、每天感染多一个人觉照生慧|每天影响多一颗心平静自在
- 59、你不但不能相信人,对自己都不能相信,为什么?自己的感情都会变化。
- 60、渔夫在岸边晒太阳,有个企业家诱惑他,让他贷款买条船,这样下去几年就能还完贷款,再过几年公司就能初具规模,老了退休的时候,就能在岸边晒太阳了。
- 61、真正的道体是不可思议的,是不可以用我们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思想、讨论、研究的。实相般若是属于般若中最根本的。
- 62、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显现了,天上地下,无所不知。
- 63、民国时期的太虚大师提出“人生佛教”的概念和佛教的三大革命,并且倡导佛教为活人服务。
- 64、佛教中的一事一物,都是表法的,都是教学道具。莲花也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代表“转烦恼成菩提”;莲花“花果同时”,即开花时莲蓬中已有子形,非从小长大,代表“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众生皆具佛性”。
- 65、无关紧要的事情不必跟小人过于计较,远离小人这种民间是正确滴!
- 66、免费结缘——《楞严咒》精美琉璃吊坠
- 67、辨证的思维理念,就是佛教的正知正见。对人生的发展和升华会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如:无常观、因缘说、中道观、二谛论、圆融观,是佛教中的典型思想。
- 69、佛为什么说思维修习很快就能成佛呢?因为一切菩萨皆从此经出,就为佛道开了方便之门。是真实相,这叫开权显实。《法华经》为修行人讲出了修行实相,不说虚相,不说三乘而唯一乘,不成佛不能在宇宙中了义,达不到究竟。只有成佛才达到彼岸。阿惟越致菩萨能在极乐世界常住么?不能。到达十地菩萨以后,一定有成佛那一天。成佛以后还能在极乐世界么?不能。极乐世界的菩萨也得舍离极乐世界的国土,到其他佛国土去。所以阿惟越致菩萨、报身佛国土的菩萨不究竟,只有成佛才究竟、了义,到达彼岸。佛说唯一佛乘,没有余乘,没有成佛不能谈了义。只有证入一
- 70、免费结缘——《大悲咒》保温杯!
- 71、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
- 72、显而易见,染布师傅所收的两个弟子,学徒乙心中之魔就是“世间过”,由于这个心的作用,他所行所见所感,都是生活中那些消极和不良的方面,所以,他就只能收获那些怨怼,最终不得不辞别而去。而学徒甲则是个乐观的人,在他眼里,世间是没有什么欠缺的,饭食粗糙一些没关系,只要吃得香;床硬一些也没关系,只要睡得安稳;活计再多再忙,只要想学习都不会成为负累。
- 73、在佛学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见到那个道体的空性,叫做实相般若,属于智慧的部分。我们聪明只是意识部分,局限于现有的知识范围,以及现有的经验与感觉想像的范围。
- 74、唐朝的大臣鱼朝恩拜见国师,问曰:“何者是无明,无明从何时起?”
- 75、然而,这种福乐,只是悟前的世间福乐,而不是悟后的出世间福乐。世间的福乐,是世间的福报,也是出世间福乐的基础,也是出世间福乐的资粮。
- 76、再多的财富也带不走,再大的权位也只能留给后来人。
- 77、梵志拿了两株花要供佛。
78、下面,试从“佛教与人生的关系”、“佛教对人生的意义”两个方面来谈“佛教与人生”这一话题。
- 79、我们破除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样能获得身心自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生活也随之而来
- 80、Whycareabouttoomuchispassingthroughthenomatter仅供参考
- 81、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
- 82、比如:“世界”出自《楞严经》,“单位”出自《百丈清规》,“导师”出自《譬喻经》。还有像:“平等”、“方便”、“想入非非”、“隔靴搔痒”、“半斤八两”、“回头是岸”、“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等等,汉语中的词语、成语、常用语、俗语都是来自于佛教。在改革开放之初,赵朴老曾说过:“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 83、就是大智慧。比如把最难懂的东西用特殊的一种方法,让别人一听就懂,这就属于方便般若。
- 84、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向众生讲述《华严经》。这部经就是佛陀所悟的华严境界,即佛的境界。可是小乘根机众生听不懂,领悟就更不用提了。由于小乘众生不能接受大乘教法,于是,佛陀就从阿含类的经典讲起。
- 85、那谁,有脸就留着做人,没脸就马上闭嘴!
- 86、自利利他的菩萨精神
- 87、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88、“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 89、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当我们以圣人之心看世间,一切人都是圣人;以盗贼之心看人,则所有人等都是盗贼。因为想法不同,就有天堂地狱之别。——星云大师
- 90、人生中难免遭遇痛苦,生起烦恼,但不必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墙上的几个墨点不放,黑暗就会占据你的视野;如果总是执着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会让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过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种放生。——圆平法师
- 91、心一动,妄念就升起,人生也就失去了自在清净。
- 92、凡夫那个心靠不住,全是虚情假意,不能相信。
- 93、没有妄念,坚持本我,心不随外部环境的牵引,不随其转就是清净自在。
- 94、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就凭那句:不与小人一般见识,我让着你!
- 9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 96、保持心灵的平静和清净,人生才能真正自在。
- 97、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