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蒿里行

    1、累累白骨曝露于荒野之地无人收埋,方圆千里都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 2、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 3、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 4、《蒿里行》运用民歌的形式,行批判之实,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它是汉未之实录,是史诗也。 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是曹操比较成功的作品,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还能领略作为诗人曹操的还能领略作为诗人曹操的独特文风。
  • 5、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⑻。
  • 6、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⑻。
  • 7、公元189年,曹操独自引领三千人马在荥阳迎战了董卓部将徐荣,战败。不久,讨伐董卓的联军由于各自的争势夺利,四分五裂,互相残杀起来,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绍、韩馥、公孙瓒等部,从此开始了汉末的军阀混战。此诗即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映。
  • 8、⑶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 9、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有一人能活,想到这里不免让人肝肠寸断。
  • 10、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 11、这几天满眼都是俄罗斯、乌克兰、车臣的战争信息和画面,这种情况下我们来读一首曹操描写战争残酷性的《蒿里行》。

  • 12、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
  • 13、此诗比《薤露行》更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社会灾难的原因,更坦率地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曹操本人真正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还是从他随袁绍讨伐董卓始,故此诗中所写的事实都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较之《薤露行》中所述诸事,诗人更多直接感性的认识,故诗中反映的现实更为真切,感情更为强烈。如最后两句完全是诗人目睹兵连祸结之下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真实情境而产生的感时悯世之叹。惟其有情,故曹操的诗读来有感人的力量;惟其悲怆,故造成了其诗沉郁顿挫、格高调响的悲壮气势。这首《蒿里行》即是极为典型的例子。
  • 14、【曹操蒿里行】曹操早期忠于汉武帝从郝丽星身上可以看出,他参加董卓十字军运动的原因是董卓劫持了汉王并夺取了政权。他的首席战略家荀子,在加入他之前也对他产生了好感,然而,当他搬到仙狄的首府许昌,品尝到了“执帝御君”的好处时,也看到了汉武帝懦弱无能的一面,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野心他逐渐控制了法院和政权最后,他甚至在汉西安皇帝面前杀死了有龙种的妾他是魏王请加入九溪是中国古代皇帝给予王公大臣们九种特殊的祭祀工具。这是礼貌的最高表达它通常被皇帝使用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加入的人都打算篡夺王位。先帝曾对大臣们说
  • 15、铠甲生虮虱⑾,万姓以死亡⑿。
  • 1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 17、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 18、教员也有很多气势磅礴的诗词,比如著名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9、不能就这样评价他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因为古时候的君王都有因为要巩固自己的地位而除去异己者所以他的铲除异己对历史没有坏处的其中包括当年的以刀刺杀董卓失败而且他为人很聪明知道怎么样将一个国家治理好拥有大权但是没有篡位也算得上对君王很敬重了三国演义对他的评价是比较不太合理的至于说他是奸雄是因为他拥有一个政治家拥有的威信和智慧至于治理国家而言他会休养生息注重经济力量的培养在这方面诸葛亮明显不如孔明只要有所积累就开战这更让我觉得有诸葛亮穷兵黩武之嫌~~~~~~~~~~~~~~以上仅为个人言论。。
  • 20、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 21、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 22、“蒿里”是泰山旁边的一座小山,古代传说中人死以后鬼魂集中的地方,类似于后世的“阴间”和丰都“鬼城”。
  • 23、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 24、虮虱:人或动物身上的寄生虫,靠吸食宿主的血活命。这里形容将士们一直穿着铠甲,不脱下来,以致都生了虮虱。
  • 25、曹操《蒿里行》一诗,叙述的场景是: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群雄逐鹿,导致百姓流离、生灵涂炭。《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
  • 26、三国演义曹操朗诵蒿里行是在第六集,鲍国安老师深情朗诵的蒿里行是全剧第一次出现的曹总诗句。
  • 27、乃心:其心,义士们的心。
  • 28、魏晋文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华经典
  • 29、【曹操蒿里行】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当时的背景。这首诗写于1936年2月,长征还没结束。教员所在的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出发时有6万人,到1935年10月进入陕北时部队只剩6000人,可谓九死一生。雪上加霜的是这时张国焘带红四另立中央,反对教员。《沁园春雪》正是在教员和红军最困难的时候写的,但诗中的胸怀和意象的确远远超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看不出一点点革命低潮的痕迹。后来的形势的发展也奇迹般的一帆风顺,迅速解放全中国。
  • 30、⑼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多书中都这般评价他,我觉得很正确。他能在诸侯混战的情况下一统北方,足见他的雄才伟略。当日他刺杀董卓不成,与陈宫逃至吕伯奢家中,误杀吕伯奢全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露出了他奸险阴狠一面;而他厚待关羽,赠以赤兔宝马,当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后,他明知关羽日后可能成为大患,却仍传令放行。并说“云长乃忠义之人,我今日若杀此人,是为不仁,必为天下所不齿。”这也使人看出他的宽广胸怀。

    3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多书中都这般评价他,我觉得很正确。他能在诸侯混战的情况下一统北方,足见他的雄才伟略。当日他刺杀董卓不成,与陈宫逃至吕伯奢家中,误杀吕伯奢全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露出了他奸险阴狠一面;而他厚待关羽,赠以赤兔宝马,当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后,他明知关羽日后可能成为大患,却仍传令放行。并说“云长乃忠义之人,我今日若杀此人,是为不仁,必为天下所不齿。”这也使人看出他的宽广胸怀。

  • 32、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 33、“势利”四句,扣紧“势利”二字,写尽诸将的自私心理。“铠甲”以下四句写战争给军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概括而形象,“生民”二句直抒胸怀,怜世悯人热肠自见,使本诗更具思想深度。
  • 34、魏晋文学·李密《陈情表》|中华经典
  • 35、是词牌名。意思是一种年命无常之感,及时行乐之情。是词牌名。意思是一种年命无常之感,及时行乐之情。
  • 36、—后台回复“早安”,每天收获新惊喜—
  • 37、《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 38、曹操是东汉人。曹操出身沛国谯郡,生在东汉死在东汉。其实三国时代没必要和东汉末分的那么清楚,其实东汉末年也是三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 39、宋长白曾评价:余按此诗全在“淮南弟称号”一下八句,即桓温谓王敦“可儿,可儿”之意。老瞒不自觉其捉鼻也。
  • 40、⑵关东:函谷关以东。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
  • 41、全诗气度雄阔,笔力雄健。诗以叙事起,以抒发战争带给人民深重灾难之情终,是诗亦是史,“诗史”之誉,足以当之。

  • 42、所以说,曹操的这首“蒿里行”实际上不是诗题,而是相当于宋词的“词牌”,曹操是模仿这种体裁,可能是考虑到他写的这些内容,是和人的死亡有关系,就选择了这个名字。
  • 43、首先,曹操是不太可能迎合世人而作假的,他一直都是因为坦荡和不做假而被人骂,他的名言是不可务虚名而处实祸。
  • 44、魏晋文学·竹林七贤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中华经典
  • 45、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
  • 46、淮南弟称号⑼,刻玺于北方⑽。
  • 47、✦蒿里行: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关东:函谷关以东。✦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 48、“蒿里行”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挽歌,就是送葬的歌。为什么送葬的歌叫“挽歌”呢?
  • 49、✦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刻玺句:指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 50、魏晋文学·诸葛亮《诫子书》丨中华经典
  • 51、⑺踌躇:犹豫不前。雁行: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 52、“军合”以下六句一转,写关东诸将各怀异心,不免导致争权夺利的混战。“踟躇”句以“雁行”喻诸军貌合神离,尤其生动。
  • 53、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 54、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 55、找客服帮你吧。我是用的新浪有借,有一次也是想取消贷款,都是直接找客服他帮我解决的,客服小姐姐们真的非常的温柔又强大,啥事好像都能够搞定,服务非常的到位。
  • 袁绍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结果虽然造成自相戕杀的军阀混战局面,但其始未免不心存忠义,是“心在王室”的正义之举,故首四句仍予以肯定。
  • 56、袁绍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结果虽然造成自相戕杀的军阀混战局面,但其始未免不心存忠义,是“心在王室”的正义之举,故首四句仍予以肯定。
  • 57、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 58、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早晨的露水,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 59、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
  • 60、群凶:这里指董卓极其追随者。
  • 61、曹操的《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的社会现实,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 62、没错,在“地狱”这个概念发明之前古人的灵魂是在泰山脚下。
  • 63、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因为,东汉末年,董卓篡取了政权,关东各州郡将领兴兵联合讨伐董卓但联军内部又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战乱连年不断,造成人民大量死亡,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这两句诗就是描写这一惨状的“白骨露于野”说明死者众多,遍野都是死人的骸骨;“千里无鸡鸣”说明广大的中原地带一片荒凉,这里的人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这是对残酷内战的控诉
  • 64、特点:其重要的诗作多为政治抒情诗,善将叙事、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抒情性和时代感。形式自由,语言质朴自然,兼有浓郁的民哥情味。诗的境界开阔,气象雄浑。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作为一个乱世英雄,他鞍马间为文,将时局的混乱动荡,自己戎马倥偬的经历,削平诸侯、统一天下一步雄心及人生短促、功业难成的慨叹,都交织在诗歌之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 65、我们回到曹操的《蒿里行》,其背景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这时的曹操是一个清廉、头铁的热血青年,一心想做“治世之能臣”。他不畏权贵仗杀当红太监蹇硕的叔叔,不惜舍生取义只身去刺杀董卓,廉政爱民在济南为民抗旨。当讨董联军各怀私心,都不愿挑头出兵,也只有头铁不畏死的曹操独自引军西进。结果当然是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差点丧命。
  • 66、jūnhélìbúqí,chóuchúéryànháng。
  • 67、这首《蒿里行》与昨天的《薤露行》是姊妹篇,描写了东汉末年的一段历史。
  • 68、三篇作品的异同如下:曹操的《蒿里行》是以自己悲悯的眼光,看待世事的沉浮和黎民的悲苦;曹丕的《燕歌行》是以独守空房的已夫之妇的哀怨来表达对世道荒乱无情的怨诉;曹植的《白马篇》通过对游侠快意恩仇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欲扫清世间不平处的内心愿望。三者均是曹氏所作,都体现了一种对世事的态度,但三篇文章各自体现出曹氏父子的胸襟、意趣以及思想的不同之处。一个广博,一个细腻,一个不羁,正是这种人物性格造就了三篇文章各自的神采。
  • 69、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 70、chūqīhuìméngjīn,nǎixīnzàixiányáng。
  • 71、“中华经典资源库”是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的一项展现、阐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公益视频资源建设项目。资源库通过诵读、书写、讲解三种形式,从思想、情感和艺术等多个角度展现经典的独特魅力,发掘经典的时代意义。

  • 72、我很认同老先生说的,后者更接近真实的曹操。
  • 73、因此而忧心啊,一直不曾断绝。
  • 74、“蒿里行”的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叫“歌行体”,它可供演唱,容易普及。
  • 75、✦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踌躇:犹豫不前。✦雁行: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 76、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
  • 77、《蒿里行》运用民歌的形式,行批判之实,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这首诗不仅时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它是汉未之实录,是史诗也。
  • 78、因为那时人死以后,要用灵车送葬,灵车两侧留有很多拉车的绳子,死者的亲友就在两边参与拉车,以表示哀悼,这就是“哀挽”一词的来历。拉车的时候,大家要边拉边唱,就叫“挽歌”。
  • 79、至于诗人感情的强烈,也完全由明畅的语言冲口而出,如写白骨蔽野,千里无人,都以直陈其事的方式说出,最后说“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直出胸臆,无一丝造作之意,可视为诗人心声的自然表露。
  • 80、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 正因为此诗实录当时事实并由诗人直抒胸臆,故全诗用了简洁明了的白描手法,无意于词句的雕凿粉饰,而以明快有力的语言出之,如“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四句,明白如话,一气直下,将关东之师初起时的声势与正义刻画殆尽,自己的爱憎也于此鲜明地表现出来。

    81、正因为此诗实录当时事实并由诗人直抒胸臆,故全诗用了简洁明了的白描手法,无意于词句的雕凿粉饰,而以明快有力的语言出之,如“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四句,明白如话,一气直下,将关东之师初起时的声势与正义刻画殆尽,自己的爱憎也于此鲜明地表现出来。

  • 82、又如“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等语描写联军将领的各怀私心,逡巡不前,可谓入木三分。对于袁绍等军阀的讥刺与抨击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逐步表现的,起先称之为“义士”,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然自“踌躇而雁行”已逗出其军心不齐和怯懦畏战的弊端。
  • 83、军合力不齐⑹,踌躇而雁行⑺。
  • 84、方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 85、guāndōngyǒuyìshì,xìngbīngtǎoqúnxiōng。
  • 86、连年的征战,使得将士长期不得解甲,身上长满了虮子、虱子,而无辜的百姓却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正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最后诗人感叹道:在战乱中幸存的人百不馀自己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悲痛万分。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全诗便在悲怆愤懑的情调中戛然而止。
  • 87、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 88、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
  • 89、那皎洁的月亮呦,何时可以摘取呢?
  • 90、张志庆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
  • 91、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 92、✦生民:百姓。✦遗:剩下。
  • 93、短歌行作者: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 94、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 95、曹操在《青蒿朝圣记》中有一句名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乌鸦”,在他的其他诗作中,他也表达了希望有一个“国王是明智的,首相是忠诚善良的”,人民是富裕的“和平与繁荣”,此外,在连年的战争中,他还采取了一些开明的措施来维护制度,减轻人民的负担,比如,曹操征服西坡后,打败袁绍后,首先想到送人进城定居,他感受到了河北人民的苦难,免除了当年的赋税,第三军进攻冀州时,奉命不以杀鸡杀狗罪骚扰人民。
  • 96、流沙河在讲解时提到曹操的两个形象,一个是我们在电影、戏剧、电视剧里看见的“奸雄”,另一个是通过历史的记载、通过他自己创作的诗歌,所反映出来的“英雄”。
  • 97、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 98、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 99、这首乐府诗里记载了三件事情,一是诸侯会盟讨伐董卓,二是袁术称帝,群雄讨伐,三是东汉末年百姓生活的真实状况。“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意思就是,由于长期的战争,士兵的铠甲中都长满了虱子,由于天灾人祸,老百姓大量死亡,一百个里面才有一个活下来,大量的白骨抛露野外,行走千里才能看到人烟,极其惨烈!
  • 100、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愁长久难以散去。
  • 101、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