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条)高一下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23-05-11 17:33:16
6795
- 1、第十三课时制作动态网页
- 2、第一课时讲解学好信息技术的方法、本学期课程计划
- 3、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采取知识题目化,任务驱动的方式,把各知识点以练习题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 4、时间安排:
- 5、第十四课时动态HTML效果的运用
- 6、组织中心组教师利用教育网平台开展新课标与教材分析辅导讲座,学科教师要按时参加交流研讨活动。
- 7、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 8、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 9、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10、并在学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11、培养2名教师,促进其获得更好的专业成长。
- 12、要求学科教师注意查看教育网和QQ群信息,按时参加研训活动。
- 13、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样题,组织教师到教育网教育论坛上开展样题分析和研讨交流活动,进一步明晰教学工作方向。
- 14、第二课时了解计算机网络
- 15、在做好常规教学工作基础上,切实做好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准备工作。认真学习新课标和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切实研究分析样题中提供的信息,及时查找教学问题,弥补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 16、请本学科教师在应用好教育网基础上,协助做好教育网宣传工作。重点要将教育网各平台用户名和密码,在争得学校领导同意后,在本校通过有效媒介进行公示,让全校教师都知道教育上有资源平台供免费使用。其次要向学生宣传好老师在线”论坛,让学生知道如果在学习、心理等方面出现需求,除了本校老师外,还可以到教育网上寻求帮助。
- 17、主要措施:
- 18、教研课题: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
- 19、参与集体备课8次,相互听课16节,上公开课2节。
- 21、第十课时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 22、重点关注后进生。
- 23、接受名师或同科老师的指导或帮助青年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与同行老师互教互学。
- 24、按照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中途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计划。
- 25、积极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六一表演赛。本项赛事不收取参赛费用,坚持自愿原则。竞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是宣传学科工作的一种渠道,还是选拔优秀计算机人才的一种平台,希望教师能够克服教学环境困难,赋有实效地组织学生参赛,并能对参赛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在保证参赛学生数量基础上,提升参赛水平和参赛成绩。
- 26、第四课时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 27、参与集体备课8次,相互听课20节,上公开课1节。
- 28、第十六课时复习
- 29、信息来源的确定: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这些信息来源有其特点,在考虑从什么渠道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一般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30、编程解决问题和智能信息处理
- 31、做好高中必修模块教学质量检测工作。组织中心组和十一五”骨干教师参与试题命制或校对工作。通过检测和成绩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做到检测为教学管理服务。
- 32、教研课题:信息技术如何进行课改
- 33、第三课时了解校园网
- 34、开好期初教研会,总结上学期工作,研究落实本学期计划,解决1-2个学科教学中具体问题。
- 35、教学安排建议:高一学生第二学期开设信息技术必修模块,高二学生第一学期开设信息技术选修模块。
- 36、根据学院和部门工作整体安排,适时启动XX五”培训。要充分利用XX五”研训优秀成果,合理规划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37、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 38、接受名师或同科老师的指导或帮助青年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与同行老师互教互学。
- 39、第九课时因特网的应用领域
40、介绍学科情况,让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科目有一个信息的认识。教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41、第五课时局域网的构建
- 42、第八课时网上交流及讨论
- 43、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 44、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来说,要掌握高考的知识点。
- 45、第十一课时静态网页与动态网页
- 46、第十五课时网站的发布
- 47、网络信息检索:因特网上有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搜索工具搜索引擎。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有两种主要方式: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
- 48、主要措施:
- 49、第七课时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50、信息价值的判断: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 51、学科教学评优工作将与学期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挂钩。
- 5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 53、第六课时通过校园网访问因特网
- 54、什么是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 55、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即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故在保全基本模块的情况下,适当引导拓展模块,做如下安排:
- 56、信息获取的方法:阅读法;文献法;访谈法;视听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问卷法;网络检索法;遥感遥测法等。
- 57、信息的集成与交流:将文本、图、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素材,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过程称为信息的集成。
- 58、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
- 59、第十二课时创建新的网站
60、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 61、信息技术的历史: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