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说
2023-01-24 23:19:42
7797
1、“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中的“为”字,应读二声,作为、修为的意思。人要提升自己,修为自己,努力做事,让自己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这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人如果不修为自己的品德,不懂得提升自己,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 2、《道德经》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3、我们应当知道,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三观”还是很正的,含有利己意味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显然与我们祖先的质朴善良的气质相悖。而事实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真面目”,更多是在告诫人们要懂得“修身养性”,这里的“为”取“二声”会更合适一些。
- 4、作为丈夫妻子,如果不懂得提升自己,如何经营感情和家庭呢?如果经营不好感情和家庭,那么,你在这个位置同样也是立不住的。
- 5、为己,是真正的为己,为那个真己。没有把这个看清楚,那真是麻烦大了:
- 6、“持中间态度就是息事宁人,当然也不对,正确的做法其实应该是:顺应天意,依道而为而要做到顺应天意,依道而为,人便要不断地修身养性,学习进步,这样才能了解更多,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最后才不会被天地所淘汰”
- 7、不都是你对人好人就敬你,还有蛇蝎心肠的人。不管你对她有多好,付出有多大,都感动不了她
- 8、试题答案:我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从来不言代价与回报。他们可以把自己并不宽裕的生活费挤出一部分捐出来,只因为有更需要的人;他们可以将青春的热情播撒在边远的山村,只因为那里有孩子朗朗的读书声;他们可以为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与偷猎者周旋,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正因为有他们在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 9、现在在网上流传最广的出处,就是佛教《十善业道经》,甚至有的还具体说明是出自于《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并且还有原文:“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10、推荐大家看看《股票大作手》和《活法》,大家对比着看看。
11、东方文化,包括儒佛道的这些经典、这些理念,都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来“活出来”的。《大学》也不是用来学习的,也是用来“活出来”的,也就是把“仁”,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言谈举止活出来。今天活出来一点儿,明天活出来一点儿,后天再活出来一点儿,不断地彰显、不断地具体化,这样的人生就叫德化人生。
- 12、“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出处以及其真正所要表达的含义
- 13、如此看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亦可这样理解:人要是不为自己的生存,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国家着想,就会被天诛地灭的。这样理解亦通亦顺,与时俱进,还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 14、愿我们看清真实的利益。
- 15、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比较快,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为了能够让个人利益最大化,很多人甚至不惜伤害他人利益,进而实现这个令人不齿的目的。
- 16、年少时世界美好如花,人生美意如画。到了中年,磕磕绊绊,撞撞跌跌,甜酸苦辣,百味基本品尝,才知道人活着多不易
- 17、“杨公,如果从你身上拔一根汗毛,便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请问你干不干?”
- 18、我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从来不言代价与回报。他们可以把自己并不宽裕的生活费挤出一部分捐出来,只因为有更需要的人;他们可以将青春的热情播撒在边远的山村,只因为那里有孩子朗朗的读书声;他们可以为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与偷猎者周旋,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正因为有他们在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 19、有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20、你竟然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你为了自己而利用别人,简直是不择手段,你就是一个狠毒心肠的小人!
21、非但名利不是“己”,连妻子、家庭也不是“己”。按照佛学的主张,真正为“己”的人,必然淡泊名利,超脱物外,举止合度。
- 22、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人如果不先自己修身,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 23、真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渡己不渡人,教导别人不如教导自己,本性难改,呵呵。
- 24、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人不为己是天诛地灭的。社会上是没有真朋友的。聪明的人最后都反被聪明误了。最后还是傻人比较有傻福。我认识的幸福的人都是单纯的人,我认识的不幸的人都是心机重的人。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多和傻子交朋友吧。虽然你不能利用他,可是你会快乐呀!
- 25、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成语,一般认为来源自某古代文献或清朝太后之口,但已无法考证。而这句成语也有两种解释,一个是人们都为自己着想,不为自己想老天就会诛杀他,而另种解释则是“人不为己”其实是倒装句式,改回来就是“己不为人,天地诛灭”,即只为自己而不为别人着想,老天就会诛杀他。相比而言,后者更符合中国古代恶善有报的文化传统,也更让人信服。
- 26、孟子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27、如果从这方面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其实就是人性自私论。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概意思就是每个人都为自己着想,如果违反了这个法则就会受到惩罚。
- 28、其实谈仁谈爱都没有问题,仁和爱是用来标榜,那么这个仁爱就不是仁爱了。
- 29、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可以得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主要的作用是奉劝世人要注意修为。
- 30、有一天孟子给同学们上课的时候开篇便提到了杨子,他说: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禽滑厘觉得杨朱“贵已”,“重已”的哲学思想有问题,于是便向他提问道:
31、“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把这个“己”看准一点。
- 32、还有一种道德叫“自律道德”。自律道德从哪里来?来自内在,来自主体,来自我们生命的内部,来自我们的心性、本性——所以,“德”后面要加个“性”,叫“德性”,简称为“德”。就是说,在我们的心性之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道德规范,这种与生俱来的道德规范被儒家发现了,也被道家、佛家发现了,就连西方的基督教也发现了。
- 33、如果我们内在的心性、德性还没有彰显出来,即使是拿刀架在我们脖子上也没有用,因为总不能威逼一辈子。如果明天没有人监督我们了呢?我们就不再做了吗?这都属于他律道德。在自律道德下,一切皆出于自觉,一切皆出于自愿。因为我们知道,一旦违背自己内在的自律道德,就会被“天诛之,地灭之”;一旦遵循、臣服于自己内在的自律道德,我们将获得“天赞美之,地成全之”的生活,我们就会过上一种人格高尚、无生无死、自由自在、创造光明的生活。两相比较,我们还是愿意选择过臣服于、遵守于内在自律道德的生活。
- 34、即使放到现在依然适用:一个人要想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成功,不断的超越自我,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的探索世界,不断的修身养性,以阴制阳,驳阳抑阴,阴阳共存,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方才能够立足于天地之间,否则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
- 35、从文化历史角度来说,第二种的思想显然是正解,中国的传统,儒释道里没有任何一种思想会提倡人要自私自利,第一种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类似「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很多人把「刍狗」理解为走狗一样,都是从字面理解的。
- 36、至于这句谚语的意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至今也没有个固定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虽然看起来很自私,但末学还是倾向于这种说法,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的自私性是很普遍的,除非是圣人,普通人做到大公无私是很难的。再说了,如果不为自己,只为别人,结果连自己都照顾不了、保护不了,还何谈为别人呢?先为自己,再为别人,也没错呀!这句话之所以流传至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37、:"无良目的的人"用作倒装句,"扭曲了"原有的意义,他们说"人都是自私的"。"别人与自己是等同的自私",他们还说"进而扶正自私行为啦"。
- 38、“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尚未找到明确出处,根据坊间的一些说法,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这可能是孟子批评杨朱时发表观点的衍生物。
- 39、从这两句古语中可以得知,一个人拥有良好的修养,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反之如果不注重道德修养,那么就无法在社会立足。
- 40、“他律道德”是什么意思呢?“他”指的是“客体”,来自我之外的一个客体,如法律、习俗、传统、宗教等。“律”指的是法律、约束。像我们国家的法律,就是典型的他律道德——“他”在此指的是国家宪法。比如国家的各条具体的法律条规,若是有人不遵守,知法犯法、触犯法律,就会受到相应的法律惩罚,会被判刑。触犯哪一条法律,就用哪一条法律来惩罚这个人。这就叫“他律”。即外在给人一个强有力的规范、命令,强制人们必须遵守,一旦有人不遵守,马上就会给予种种惩罚,这就叫“他律道德”。他律道德源于我们之外的法律、习俗、传统、宗教等对人们
41、在这个桥段中,反派坏蛋对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理解,似乎就是:我之所以要拿那本不属于我的钱,就是为了我的私欲,虽然你认为我这样做不对,但我却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天地都会不容我。
- 42、“比方说您是一方诸侯,您的一方属地现在闹了旱灾,老百姓们好几天吃不上粮食,开仓放粮迫在眉睫,但当地属官却非要见到你的手谕及本人身上的的一件‘信物’方才能行使权力,而当时你却在外地出差,也没什么‘信物’,于是前来向你索要手谕及‘信物’的信使便提醒你:可以试试你那根又长又粗黑红相间,独一无二的汗毛请问您是拔还是不拔?”
- 4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哪里?这句话一直以来被误解。此处“为”念作wéi,是“修养,修为”的意思。此成语出处应为《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44、钱是我们的工具,这个工具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好!
- 45、上班懒散,不给自己高目标,不高标准要求自己,真的是为己吗?
- 46、成语释疑:这里的“为”字念第二声,是“修养,修为”的意思。整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修养的话,很难在天地间立足。
- 47、辩证的看待事物这句话第一从人性讲没错人人都是爱自己的第二从道德讲有错人也会爱别人如果人人都只爱自己那么现在的世界就不会存在
- 48、显然,我们理解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恰恰是它的对立义。
- 49、世上没有从良一说,要不就是本性难改,要不就是从良之前能靠近的人都喜欢曾经的劣。
- 50、“大学之道”中的“内圣”就是“为己之学”。一旦“为己之学”完成到尽善尽美、止于至善的程度,我们就会扭转“天诛地灭”为“天助地成”,就会过上一种自由光明的、不断升华的、不断创造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儒家称之为德性人生,或者叫德化人生。
51、“明德”就是自律道德。自律道德比外在的他律道德更严厉、更永恒、更持久、更有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外在的他律道德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例如我们现在的法律与过去清朝的法律就不一样,清朝的法律与唐朝的法律又不一样;而我们心性中显化出来的自律道德是不变的、永恒的,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这是自律道德的永恒性。自律道德比他律道德更加严厉。严厉到什么程度呢?严厉到“天诛之,地灭之”的程度,可以把整个人毁掉。如果一个人触犯了外在的法律法规,只要不是很严重,惩罚也不严重,如同挨了一顿板子一样。但是,内在的自律道德一
- 52、带着理性品味中国文化,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
- 53、翌日,孟子进学,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 54、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中,为己则是要求人遵循道德法则。以此看来,为己的己,与一般人理解的私利并不相同涵义。非但名利不是己,连妻子、家庭也不是己。
- 55、不是所有的道德都是束缚我们的,只有外在的他律道德是束缚我们的。儒家给我们提供的是内在的自律道德,自律道德是成就我们、充实我们、解放我们的。自律道德与他律道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道德,所以不能用他律道德的眼光来看待自律道德,不要一提到道德,就认为是一种道德说教,就认为是一种很讨厌的东西——一种给我们带来枷锁和束缚的东西。
- 56、佛家讲究修行,为,发第二声,就是修行。人要好好修行自己,不好好修行,那么天诛地灭。
- 57、这就是死亡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威胁和摧毁!理想美好不美好?美好,死亡一来,摧毁!奋斗好不好?好,死亡一来,摧毁!至少在90%的人那里,他们不再奋斗了。死亡把我们人生中所有美好的东西全部摧毁!
- 58、原来重蹈覆辙是本性使然。知道这样不对还是这样做,死性难改,所以摔死在同一个坑里也可以理解。
- 59、备注:
- 60、你会看到一群人口里喊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口号,却真正在做着“自伤伤人、自害害人”的愚昧之事,你真的会为他们心痛不已,竟浪费了这么好的做人的机会。
61、暂时定于明晚8点直播,不过最近身体不是很好,到时候也可能会改时间。有些原则先说明一下:
- 62、在《孟子》一书的尽心篇中提到:“扬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而后,孟子将杨朱的“为我”,与墨翟的“兼爱”进行对比,于此直言二者趋于执着于“一点”,有些极端。言外之意,一个太“自私”,一个太“博爱”,都不可取。
- 63、有朋自无锡来不亦乐乎,更何况是新春佳节期,于是乎呼朋唤友,小茶、小酒、小牌娱乐起来。席间,有人问友:“这些天有没有抽空回家看一下老母?”友笑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呵呵,真是乐不思蜀了。
- 64、末学继续搜索《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出来的结果是净空老法师对本经的讲解,讲经过程中,确实提到了谚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这只是老法师所引用,不是他所创的,并且这句谚语都流传了上千年,也不是现在才有的。
- 65、“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本意
- 66、首先这句话的意思是强调了一个人的自私性那么反过来的意思应该是可以说我为人人就感觉是为了大家所谋福利的意思
- 67、那么违背、触犯内在的自律道德的人,将会获得什么样的惩罚?这种“天诛之,地灭之”的惩罚在每个人那里,表现得还不一样。除了每个人千差万别的惩罚之外,也可以进行一些概括,大致归纳、概括为几点:
- 68、“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69、每天无节制地吃喝玩乐是为己吗?
- 70、而并不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里的“为”,应该读第二声:
71、感悟是,人活到一把年纪了,那是江山难移本性难改,看不惯地速速退散远离吧。
- 72、我们平时一讲道德,就会觉得这是束缚和教条。事实上,让我们感到束缚、压迫的道德是他律道德,像来自外在的法律、习俗、传统等,是这些让我们感到束缚、压迫。比如在一些农村或者山区里,有一些经过千百年传下来的恶习就是很束缚、很压迫人的。我从小在农村生活,我们当地农村有很多小伙子家里穷一点就娶不起媳妇。为什么呢?因为娶媳妇的彩礼太贵,当时就已经要十万、二十万,据说现在都要百万了,漫天要价,高到一般家庭都承受不起。你只要能出得起十万、二十万的彩礼,才能把闺女娶到你家去;出不起彩礼,那就没门了。彩礼本身是中国古代婚嫁的一
- 73、愿我们的行为不伤害自己。
- 74、事实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本身在古籍中并没有出处,“为”字在古汉语中也没有修炼的意识,无论是《康熙字典》、《汉语大辞典》,还是比较权威的《辞源》都没有这种解释,因此,我个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其实就是“人如果不为了自己,就是天地所不容的事情”。
- 75、只要世人正己行天道,才不失道,才能得道,得道者得天下!
- 76、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都是些我不喜欢的,送你了?
- 77、那么,怎样解决死亡问题?“明明德”。我们必须真切地彰显内在的心性。内在的心性一旦彰显,我们就会从内心最深处洞察到死亡的虚幻,从而不再畏惧死亡、超越死亡。人是无法欺骗自己的,你假设自己不畏惧死亡,那是没有意义的,而是要真正地看穿死亡那种海市蜃楼的虚幻性,你才不会被海市蜃楼的表象所迷惑。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得“明明德”,不断地做“明”的工夫——“明”是一个过程,在此处作动词,意为彰显、发明、实现——“明”什么?“明”我们内在的与生俱来的道德——自律道德,直到我们内在的与生俱来的自律道德彰显出来。这就
- 78、不久后,学生子莫忽然又回答道:
- 79、在众人的心目中这句俗语的意思,其实就是应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则,就会有损个人利益和人生,事实上这一点在商人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 80、无为子认为:人不修为自己,必将天诛地灭!
81、另外有种解释是说:为,是修为,修养,整句话是说人不修自己,老天都要灭你。
- 82、但近年来关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又有了一些比较新颖的说法。有人认为这句古语中的很多字,其实都具有另外一种意思。
- 83、而以四声的“为”来理解杨朱的“为我”,则是反过来说,即人人都有高的修养、身心和谐,还需谁去拔一毛利谁呢?杨朱此处的“为我”蕴含着一种“期待”,有期待“人皆尧舜”而“天下自定”的意味,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其中内涵。此处明显比孟子的“利己”意味更高一个层面。
- 84、是谁规定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呢?
- 85、“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修为自己是一辈子的事情,无论我们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都刚刚好。已经开始的朋友继续努力,继续精进。还没有开始学习的朋友,也要赶快行动起来。比如,你可以从《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开始学起,也可以从“四书五经”,里的“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开始学起。照着古代圣贤教给我们的这些知识、道理及智慧,一点点来修正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 86、虽然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为自己利益而奋斗,但也没必要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来形容。
- 87、当官不为百姓,可能被百姓淘汰。
- 88、死亡的本质是什么呢?死亡的本质是一个幻觉,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死亡这种东西。死亡是一个看上去十分真实的幻觉——注意,这句话不矛盾。死亡就像海市蜃楼,用海市蜃楼来比喻死亡最为恰当,看上去非常真实,实则根本就不存在。海市蜃楼是不存在的,但是看上去,真的有一座山,山上有一栋楼,楼里还有活动的人,但实际上,那是一种光影上的幻觉,既没有山、没有楼,也没有人。我们的死亡,就是海市蜃楼。
- 89、一个“多音字”引起的“全民”误读
- 90、人性体现的是一种最原始的一种思想状态,人们只在乎自己,就像有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鸟为食亡,人为财死。这些名言警句充分的体现出人本性的自私。
91、人如果不做好一个人该做好的角色,就可能被世界淘汰。
- 92、二声调的“修为”,放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中,实则是在强调人应当注重自我修养,否者“老天都容不下这个人”。
- 93、作为老板、员工或者其他职业,如果不懂得提升自己,又如何在工作单位立足、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
- 94、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话中,有对当今世风日下的感叹,有对拜金主义、利己分子的蔑视,但是,多数人不知道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吧!
- 95、人生最愚昧的事,是一边后悔着,一边照老样子活着。 命学说,本性难改。我本人就是这样的。
- 96、反派坏蛋猛吸了一口烟,然后振振有词地回答道:
- 97、二 *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实不是贬义词,人要想立足社会,一定要学会自私,做什么事都要讲究利益,做一件事,要想想自己有没有利益,值不值得去做,做了能得到什么好处?底线是,你不能因为做了什么而失去什么,这样不值得。或者看别人赚钱眼红,故意挡了别人财路,自己却一分钱捞不到,这样的事千万别做!
- 98、道德分为两种,一种叫他律道德,一种叫自律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