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乌衣巷古诗(101句)

  • 1、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诗句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 2、随后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 3、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 4、当年画舸凌波、笙歌处处的秦淮河上,如今只剩下那座古老而陈旧的朱雀桥了。昔日,这里车水马龙,最为繁华,如今桥上行人稀少,荒凉破败。这凄凉的古桥边,野草丛生,各色无名的野花寂寞地开放在野草丛中。

  • 5、翻译: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 6、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 7、眼前荒凉景物的描写,暗示
  • 8、语言表达书、PPT课件
  • 9、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主要著作是《天论》三篇。在宇宙论方面,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比柳宗元更进步。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认为,人之所以产生唯心主义思想,是与社会现实有密切关系的。
  • 10、课堂小结:我们今天学的《乌衣巷》,
  • 11、是《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 12、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过去栖息在王、谢豪门雕梁画栋上的燕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
  • 13、平仄平平仄仄平,
  • 14、“乌衣巷口夕阳斜”赏析

  • 15、这首诗中诗人借乌衣巷怀古抒情,有无限沧桑之感。诗人来到朱雀桥边、乌衣巷口,看到的是野草丛生,夕阳斜照,六朝繁华不复存在。当年的王、谢豪门浮靡相矜,生活何其奢侈;又有多少名士贤媛、风流佳话流传民间,如今,这一切已随六朝的覆灭而一起尘归历史。只有朱雀桥、乌衣巷尚在,向诗人述说着世事的变迁。“野草”“斜阳”与当年的香车宝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诗人在目睹这衰败的一切之时忽然发现了春燕,若有所悟。燕子是候鸟,冬去春来,又有重寻故地的习性。当年它们的祖先曾是王谢堂前之客,目睹了前朝风流,而今天它们的后代却飞入寻常百
  • 16、乌衣巷在南京白鹭洲公园西、夫子庙文德桥南,因三国孙吴都城穿黑衣的卫戍部队驻此,因被称为乌衣巷。六朝时成为商业区和王公贵族的住宅区,左右东晋政权的王、谢家族亦居于此,其子弟因此被称为乌衣诸郎。现乌衣巷仅是古乌衣巷的一部分。
  • 17、衣巷唐代·刘禹锡zhū朱què雀qiáo桥biān边yě野cǎo草huā花,wū乌yī衣xiàng巷kǒu口xī夕yáng阳xiá斜。jiù旧shí时wáng王xiè谢táng堂qián前yàn燕,fēi飞rù入xún寻cháng常bǎi百xìng姓jiā家。
  • 18、茅檐苇箔无冠盖,不见乌衣见白衣。
  • 19、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 20、意思: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评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
  • 21、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由此写成的诗句是千古名句,由此
  • 22、阀阅沦亡梐枑移,年年旧燕亦双归,
  • 23、翻译: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 24、回家把古诗《乌衣巷》背给爸爸妈妈听。

  • 25、三四句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乌衣巷上空正在归巢的燕子,那过去栖息在“王谢堂”前檐下的燕子,如今飞入的却是“寻常百姓家”了。诗人抓住燕子寻归旧巢的特点,暗示出乌衣巷的盛衰巨变,在对景物的继续描绘中,抒发了诗人沧海桑田的感慨,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 26、晋中之窗提醒您: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 27、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 28、《乌衣巷》这首古诗的意思是:在朱雀桥边,野草野花肆意生长,夕阳的余晖此时正映照在乌衣巷口的断壁残垣上。从前在王导、谢安、晋相等那些世家大族家中筑巢做窝的燕子们,如今却飞进了寻常百姓的家中。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主要是静景,利用“野草花”、“夕阳斜”这些物象,烘托出一派荒凉、衰败、惨淡的气氛。后两句则写的是动景,通过对燕子转移筑巢的画面描写,展现出一种前事尽散,物是人非之感,也表现出诗人对此番景象的无限感慨。《乌衣巷》古诗原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29、所说,人们在乌衣巷上指认为王谢故居的厅堂匾额,题上“来燕”二
  • 30、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
  •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 31、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 32、适合对象:2—6岁幼儿
  • 33、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
  • 34、的感觉: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

  • 35、乌衣巷口夕阳斜。
  • 3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 37、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旧时:晋代。
  • 38、茅檐苇箔无冠盖,不见乌衣裳见白衣。
  • 39、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 40、后来,那些有钱有势有人来了,一到入口处,抬头看到那块大石碑,知道司马大人刘禹锡要保护桃花源,只好悻悻地说:”既然刘司马题了字立了碑,今后谁也不准拿一草一木!”据说,桃花源就是这样被保护下来了。后人感激刘禹锡,便把这块碑叫做“镇山碑”。
  • 41、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 42、刘禹锡的文章以论说文成就为最大。一是专题性的论文,论述范围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哲学论文如《天论》三篇,论述了天的物质性,指出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并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上分析了“天命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 4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感悟作者创作时的凄凉心情。
  • 44、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 45、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解释: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 46、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此诗为刘禹锡著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 47、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48、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这首诗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写乌衣巷的今昔变化。
  • 4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 50、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 51、寻常:平常、普通。
  • 52、朱雀桥:东晋时为横跨泰淮河的浮桥。
  • 53、《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 54、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头二句以此桥名、巷

  • 55、桑田芜没徒多事,兰玉丛生更几人。
  • 旧时帘幕无从觅,只有年年社燕归。
  • 56、旧时帘幕无从觅,只有年年社燕归。
  • 57、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 58、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旧燕,不可能那么长寿、也不可能代代相续地飞
  • 59、古诗游戏:“填一填”。
  • 60、这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
  • 61、【乌衣巷古诗】《乌衣巷》是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没有出现过华清宫。《咏怀古诗》曾有很多诗人写过。华清宫一般指唐代的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因杨贵妃曾在华清池沐浴而著名。古诗中写到华清宫,一般都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 62、古诗《乌衣巷》全文的意思告诉了我们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的道理。《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 63、飞云当日未停骖,巷在秦淮水以南。
  • 64、王谢:指东晋时代王导和谢安两大贵族之家,乌衣巷是这两大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后二句诗写出沧桑变化的事实,自然成为对豪门贵族的辛辣讽刺。

  • 65、吴兵曾驻黑云都,江左夷吾此卜居。
  • 66、是一首怀古诗。全诗通过对
  • 67、王谢:指王景、谢安二家豪门大族。
  • 68、公元826年,刘禹锡从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 69、 乌衣巷为六朝帝都建康的里巷,得名于三国时吴国的乌衣营,东晋时为王谢望族聚居宴游之地,王谢二族衰落后,乌衣巷已成为平民宅巷。中唐诗人刘禹锡《金陵五咏·乌衣巷》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句,表现了世事沧桑之变。后世因用作咏叹金陵的典故,常借以寄托兴亡盛衰之感。
  • 70、适合对象:3——15岁少儿
  • 71、乌衣巷刘禹锡zhūquèqiáobiānyěcǎohuā朱雀桥边野草花,wūyīxiàngkǒuxīyángxiá乌衣巷口夕阳斜。jiùshíwángxiètángqiányàn旧时王谢堂前燕,fēirùxúnchángbǎixìngjiā飞入寻常百姓家
  • 72、鸟衣巷:故址在南京市,和朱雀桥相近。
  •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儒家私塾学堂
  • 74、《乌衣巷》背景: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 75、运用了典故。宋词典故·乌衣巷
  • 76、【乌衣巷古诗】诗的前两句描写环境。昔日人来人往的朱雀桥边,如今开满了野花;本来是高门士族聚居区的乌衣巷却在斜阳残照里呈现出日薄西山的情景。诗人选取了“野草花”和“夕阳斜”这两种富于象征意义的景物,来表现乌衣巷冷落寂寥的景象。
  • 77、依依燕子可怜生,相向于人真有情。
  • 78、哪里去寻觅,朱雀桥的繁华,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哪里去探望,乌衣巷的堂煌,夕阳映照着失望凄凉,昔日的显赫与辉煌早已逝去,富贵豪门堂前的燕子,如今飞进了平常百姓人家。
  • 79、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知道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情景下,作者创作了这首诗,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诗意。课堂中用各种形式带领幼儿认读古诗,在认读古诗和背诵古诗时,重在引导幼儿在读和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读出古诗的韵味,结合诗意和作者创作古诗时的凄凉心情来读。
  • 80、阀阅沦亡梐移,年年旧燕亦双归。
  • 稀疏,荒草没径了。妙处是没有尽头的,因为妙处可以改变方向和方
  • 81、稀疏,荒草没径了。妙处是没有尽头的,因为妙处可以改变方向和方
  • 8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83、提问:你觉得朱雀桥繁华时,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凄凉时,又是什么样子的?
  • 84、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 85、情景教学法、互动交流法
  • 86、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诗词
  • 87、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 88、ēirùxúnchángbǎixìngjiā
  • 89、引导幼儿感悟诗意,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 90、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寻常:平常。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旧时:晋代。
  • 91、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
  • 92、古迹荒基好叹嗟,满川吟景只烟霞。
  • 93、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
  • 94、刘禹锡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95、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 96、《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 97、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 98、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 99、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由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经金陵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 100、带着感情和诗意认读古诗,并准确背诵古诗。
  • 101、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