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衡山的古诗,关于衡山的诗句(三十六句)

  • 1、桂水分五岭,衡山朝九疑。——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 2、君不见懒残昔往衡山峰,使者召之终不从,天寒垂涕石窟中。——陆文圭《送北禅释天泉长老入燕》
  • 3、余亦放马衡山阳,梦中不听晓角吹。——王闿运《马将军歌》
  • 4、弁衡山献青,苕霅水□碧。——释文珦《平斋老先生游霅城叶氏园池有作俾次元韵》
  • 5、规摹岂止衡山小,安得高歌题屋梁。——赵蕃《过在伯于学中》
  • 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2米。衡山主体部分介于北纬27°4′-27°20′,东经112°34′-112°44′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长38千米,最宽处17千米,总面积640平方千米。
  • 6、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2米。衡山主体部分介于北纬27°4′-27°20′,东经112°34′-112°44′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长38千米,最宽处17千米,总面积640平方千米。
  • 7、旧住衡山曾夜归,见君江客忆荆扉。——李端《江上逢柳中庸》
  • 8、我昨在衡山,伤心冲路侧。——陈与义《开壁置窗命曰远轩》

  • 9、莫惊衡山雁,莫问洞庭波。——梅尧臣《依韵和裴如晦秋怀》
  • 10、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李白《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 11、年,衡山风景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06年2月,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5月,衡山风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8月,衡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12、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
  • 13、我家衡山公,清而畏人知。——苏轼《送王竦朝散赴阙》
  • 14、岁久讲求知处所,佳者出自衡山窟。——苏轼《次韵黄夷仲茶磨》
  • 未应愚谷能留柳,可独衡山解识韩。——苏轼《临城道中作》
  • 15、未应愚谷能留柳,可独衡山解识韩。——苏轼《临城道中作》
  • 16、衡山几千里,闻在湘川侧。——梅尧臣《寄衡山福严长老》
  • 17、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 ——韩愈《送惠师》
  • 18、衡山老祝凄凉甚,明日无人共讲诗。——刘克庄《送孙季蕃》

  • 19、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
  • 20、衡山截断炎方北,回雁峰南瘴烟黑。——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
  • 21、初作衡山香火缘,不教俗事到吟边。——刘克庄《明道祠满》
  • 22、衡山虽小邑,首唱恢大义。——杜甫《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 23、人间止有章泉叟,扑断衡山了一生。——刘克庄《岁晚书事十首·郁垒钟馗尚改更》
  • 衡山卷阴气,海市发冬蛰。——范成大《大雨宿仰山,翌旦骤霁,混融云》
  • 24、衡山卷阴气,海市发冬蛰。——范成大《大雨宿仰山,翌旦骤霁,混融云》
  • 25、未委衡山色,何如对塔峰。——贾岛《慈恩寺上座院》
  • 26、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司空曙《送曲山人之衡州》
  • 27、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
  • 28、衡山法王子,慧见息诸苦。——储光羲《同房宪部应旋》

  • 29、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杜甫《朱凤行》
  • 30、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李白《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 31、赤县朝称埋,衡山德共尊。——苏辙《利路提刑亡伯郎中挽词二首》
  • 32、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 不如衡山乐谷藏春风,明窗小阁地炉红。——胡寅《赋韩叔夏雪斋》
  • 33、不如衡山乐谷藏春风,明窗小阁地炉红。——胡寅《赋韩叔夏雪斋》
  • 34、雨多愁郢路,叶下识衡山。——李嘉祐《送韦侍御湖南幕府》
  • 35、复有衡山守,本自云龙庭。——刘禹锡《送李策秀才还湖南,因寄幕中亲故兼简衡州吕八郎中》
  • 36、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宋之问《晚泊湘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