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号引起下文的句子有哪些(精选94句)

  • 1、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 2、一般来讲,冒号用来表示提示性、总说性话语之后的停顿或总说性话语之前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
  • 3、不能用多于两个省略号连在一起表示省略。省略号须与多点连续的连珠号相区别。

  • 4、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 5、冒号这个标点是用来提示下文的。比如:
  •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设计师交稿不要太快,交稿越快改得越多。
  • 6、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设计师交稿不要太快,交稿越快改得越多。
  • 7、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3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 8、“我的处女作”与“《论保险工作经营效益》”为同位词语,所指为同一事物,而“在《江苏保险》上发表了”不属于“我的处女作”之内涵。此句可写成:
  • 9、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
  • 10、下列疾病不在保障范围内:
  • 11、把这首诗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 12、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 13、用于参考文献著录

  • 14、⒋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话题:诚信。”“座右铭:不求最好,但求最亲”。
  • 15、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第三个作用有点不一样,这个是指冒号在整个文章结构中的作用,总结上下文,使得文章更加严谨。
  • 16、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 17、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 18、格言|小学常用名人名言
  • 19、例1他表示:以后一定要改正错误。
  • 20、破折号是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化。
  • 21、总而言之,提示语和引文的位置不同,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就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有三种不同的变幻形式,在这里我们有一个口诀,大家一起来念一念、记一记吧!
  • 22、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 23、当评委会主任宣布:《商业保险服务一带一路之路径研究》获得一等奖时,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 24、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 25、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把:河流比作带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26、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
  • 27、我的处女作:《论保险工作经营效益》在《江苏保险》上发表了。
  • 28、在采访、辩论、座谈、法庭审讯等纯言谈的记录中用于说话人名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
  •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讨的能力。训练学生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 29、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讨的能力。训练学生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 30、用于连续出版物期号与页码之间的间隔。
  • 31、⒌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 32、应声虫:随声附和、没有主见的人。
  • 33、“这篇文章构思不太好……”他说,显得有点内疚。

  • 34、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冒号的具体用法。
  • 35、⒉冒号用于名单之前,特别是一个竖排的名单。
  • 36、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
  • 37、示例1: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 38、在行首使用一个或者更多的冒号可以实现缩进效果
  • 39、冒号不能用于非提示性话语
  • 40、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 41、
  • 42、示例1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 43、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 44、示例1主办单位:市文化局;承办单位:市图书进出口公司;时间:8月15日—20日;地点:市体育馆观众休息厅。
  • 45、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示、指出、例如”之类动词都可加冒号,使其具有提示性,以引出宾语。
  • 46、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 47、小蜜蜂:形容非常勤奋的人,乐于奉献的人。
  • 48、狐狸精——喻专事迷惑人的女人
  • 49、示例1“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 50、分隔作者和作品名称。
  • 51、冒号是行文中常用标点符号之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 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如何体会作者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呢?很多时候看似讨厌,实则喜欢,比如:
  • 52、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如何体会作者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呢?很多时候看似讨厌,实则喜欢,比如:
  • 53、不应使用文字下加直线或波浪线等形式表示着重。文字下加直线为专名号形式;文字下加浪纹线是特殊书名号(A着重号的形式统一为相应项目下加小圆点。

  • 54、冒号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标识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如:“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
  • 55、示例“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 56、⒈用在称呼语的后面,提示提起下文。如:“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有人时常忽略称呼语后边的这个冒号,容易将它写为逗号。⒉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取下文。⒊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⒋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话题:诚信。”“座右铭:不求最好,但求最亲”。
  • 57、示例2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 58、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之后引起下文。表面上类似但实际不是提示性话语的,其后用逗号。
  • 59、分隔标题中的主题词和说明补充部分。
  • 60、冒号的提示范围应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
  • 61、新任领导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在月底前完成课题初稿。
  • 62、老狐狸——喻非常狡猾、诡计多端的人
  • 63、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自己”,不包括后面的话语,应改为:

  • 64、
  • 65、小砺:其实不用那么欢迎我啦我会不好意思的~
  • 66、用于引文、注文后,标示作者、出处或注释者。
  • 67、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 68、*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例如:
  • 69、其他标点符号用法如下图:
  • 70、新任领导提出了一个要求:月底前完成课题初稿。
  • 71、示例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 72、他忽然收到一封邀请他加入义军的邀请函——童年小伙伴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速来!
  • 73、用于报告地与报告主办单位之间的间隔。

  • 74、我的处女作《论保险工作经营效益》在《江苏保险》上发表了。
  •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
  • 75、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
  • 76、专科医生:专科医生应当同时满足以下四项资格条件:具有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证书》;具有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执业证书》,并按期到相关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职称证书》;在二级或二级以上医院的相应科室从事临床工作三年以上。
  • 77、位于引文之后的“说”“道”分两种情况:处于句末时,其后用句号;“说”“道”后还有其他成分时,其后用逗号。
  • 78、上学有教育金保险,工作有各种意外保险,退休有养老年金保险和护理保险——商业保险可发挥作用的领域很广。
  • 79、人物对话标点符号的使用
  • 80、小绵羊——喻老实听话、性格驯服的人
  • 81、莫言: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6句话!
  • 82、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 83、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 84、示例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 85、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 86、爸爸说:“作业写完了再去看电视”。
  • 87、用在词语与解释语之间
  • 88、冒号是一种标点符号,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冒号有5种用法:
  • 89、⒉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取下文。
  • 90、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 91、示例: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 92、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
  • 93、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 94、示例:中原渔人在《我们应该知道这两只老鼠》一文中写道:没有了压力,人类今天恐怕仍然处于猿人时代,这正如《佛经》里所说:“众生以菩提为烦恼,菩提以烦恼为菩提”。但意思不是烦恼等于菩提,而是说有慧心的人总能在烦恼中找到智慧,相反,平顺的人通常不会比愈挫愈奋的人有智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