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秋歌(一百句)

  • 1、在这首诗中,虽然只有六句,但是却将一幅月光下中国古代女子对远方征夫深深的思念之情的画卷铺展开来。诗人融情于景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0《劝学》
  • 4、欢迎关注语文教学与考试:
  • 5、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全诗如下: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hé rì píng hú lǔ , liáng rén bà yuǎn zhēng 。
  • 6、hé rì píng hú lǔ , liáng rén bà yuǎn zhēng 。
  • 7、原文译文对照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译文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 8、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 9、译文: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 10、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
  • 11、《子夜吴歌·秋歌》的作者是李白,唐代诗人。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原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秋歌》出自《子夜四时歌四首》中的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分别以四时情景写了四件事。第一首写春景,秦罗敷采桑的故事;第二首写夏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第三首写秋景,戍妇为征人织布捣衣之事;
  • 12、“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她的愁怀。
  • 1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14、四首诗连起来则是一组彩绘的春夏秋冬四扇屏美人图。组诗构思巧妙,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 15、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乌衣巷》
  • 1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题临安邸》
  • 17、看官们,觉得好就点下面俩字啦!
  • 18、子夜吴歌共四首,分咏春、夏、秋、冬四季。主要是通过秋夜月下捣衣场景表达少女们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从而表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愁苦。

  • 19、而从内容上看,末二句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 20、zǐ yè wú gē qiū gē
  • 21、《子夜吴歌·秋歌》出自《子夜四时歌四首》中的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分别以四时情景写了四件事。第一首写春景,秦罗敷采桑的故事;第二首写夏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
  • 22、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民歌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创作,这首《子夜吴歌》就是诗人向民歌学习而又有所创造的例证。《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
  • 2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山亭夏日》
  • 2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
  • 25、“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 26、“明月”作为一个传统意象,在李白的诗歌里,却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和赏析有关的诗歌,倍感李白的明月情怀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折服其敏锐的感悟力和独特的表现力。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首诗的明月是长安的明月,是思念征人的明月。在一片月光之下,一阵阵的捣衣声,是多少思妇内心的呼号,“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27、“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 28、解释加点的词语: A.良人——B.絮—— C.那堪 D.裁缝——

  • 29、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吹不尽:吹不散。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罢:结束。
  • 30、整首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虽未直写情感,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 李白对于唐朝打仗这件事儿还是很不喜欢的,因为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国家发生战争。
  • 31、李白对于唐朝打仗这件事儿还是很不喜欢的,因为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国家发生战争。
  • 3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三衢道中》
  • 3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江上渔者》
  • 34、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
  • 35、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读者须知,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
  • 36、点上方绿标收听唐诗宋词朗读者
  • 37、第三句“秋风吹不尽”,吹不尽的是什么?第四句给了我们答案:“总是玉关情”。前三句分写秋月、秋声和秋风,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触觉,对饱经离别之苦的人来说,这三者有一个,便让人难以忍受,何况它们全都聚集在一起?后将情而冠以“玉关”,令人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亦觉此情之深长,情满了天地之间,无所不在。诗写到这里,整个悲伤、思念气氛渲染已足,最后诗人大笔一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盼望战事的早日结束,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这既是征妇的心声,也是诗人的愿望。
  • 38、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 39、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书湖阴先生壁》
  • 40、《秋歌》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冬歌》写法有何不同? A.丈夫 B.铺棉絮 C.怎能够 D.制成衣服 两诗的主人公都是思念征夫的妻子。所不同的是《秋歌》是群体形象,《冬歌》是个体典型。 《秋歌》是正面写思念之情,而《冬歌》却纯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划、动作细节描写、心理捕写相结合,寄托对丈夫的思念与关心,具有情节性和戏剧味。
  • 41、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
  • 42、《子夜吴歌·秋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而创作的古诗。
  • 43、《秋歌》它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冬歌》则全是另一种写法。不写景而写人叙事。《秋歌》是以间接方式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则通过个体形象以表现出社会一般
  • 44、每日背诗|小舟撑出柳阴来
  • 45、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断,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 4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元日》
  • 47、本诗也可以作为最好的情景交融的范本。“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点出秋月高照的季节,结合下一句更加确定,因为秋天来临天气转凉,家家户户赶制新衣。为谁赶制?或许正是远方那边塞征人。而恰好是这夜月之下的捣衣声,唤起多少思妇的相思之情啊!
  • 48、何日才能扫平胡虏,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 49、诗意明白而不简单,写这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虽说是闺中之思,莫若说是边关征人内心的渴盼。
  • 50、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51、这是李白写的一组诗歌,总共四首,分别写春夏秋冬。而《秋歌》最为人熟知,因为它是最美的那首。
  • 5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蜂》
  • 53、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千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虏,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 54、“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她的愁怀。“不尽”既是秋风阵阵,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这不断的情思又总是飞向远方,是那样执着,一往情深。最后两句思妇直接倾诉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这首民歌气味很浓的乐府诗,
  • 55、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5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57、作者:每日成语故事。每日一读,贵在坚持,你若喜欢,欢迎支持。
  • 58、最后两句历来有人评说“不如弃去”,而我认为这才是李白的诗,没有忸怩,没有欲说害羞,情浓欲诉,正需要这直抒胸臆的两句才来得舒畅。何况,这也使得诗歌内容得以深化,具备了更有意味的社会意义,那就是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 59、意思:长安城一片皎洁的月色,千家万户传来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棰打的声音,秋风吹不掉之意,总是思念玉门关的情思。什么时候才能扫平胡虏,亲人可以停止远征。原文《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赏析赏析: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
  • 60、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画鸡》
  • 61、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 62、李白的《子夜四时歌四首》,每首六句,分咏春、夏、秋、冬四季。六朝乐府即有《子夜四时歌》,为李白所承,此体向作四句,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李白的创造,尤具新意。
  • 63、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
  • 64、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 65、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 66、qiū fēng chuī bù jìn , zǒng shì yù guān qíng 。
  • 67、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泊船瓜洲》
  • 68、“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不尽”既是秋风阵阵,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这不断的情思又总是飞向远方,是那样执着,一往情深。

  • 69、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游子吟》
  • 70、《子夜吴歌·秋歌》 唐 李白
  • 71、《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扩展资料《子夜四时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分别以四时情景写了四件事。第一首写春景,秦罗敷采桑的故事;第二首写夏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第三首写秋景,戍妇为征人织布捣衣之事;第四首写冬景,戍妇为征夫缝制棉衣之事。
  • 72、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 73、什么时候才能扫平胡虏,亲人可以停止远征。
  • 74、《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的丈夫,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 75、古诗子夜吴歌秋歌李白拼音:
  • 76、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诗经国风》:“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 77、此诗抒写了家中妇人对远征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写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诗中千里月色、万户捣声,雄阔明丽之景与怀远之思、罢征之冀,两相结合,构成了感人至深的意境。
  • 78、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

  • 79、古诗词学习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习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
  • 80、《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注释: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有《子夜歌》,因为主要在吴地流行,所以也称《子夜吴歌》,多是描写男女恋情的。②捣衣:将洗的衣服放石砧上捶打。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③玉关:即玉门关。④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塞的敌人。虏,对敌人的蔑称。良人:指丈夫。罢:结束。译文:长安城一片皎洁的月色,千家万户传来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棰打的声音,秋风吹不掉之意,总是思念玉门关的情思。什么时候才能扫平胡虏,亲人可以停止远征。
  • 参考书籍:中华书局出版社中华经典藏书系列《唐诗三百首》顾青编著。
  • 81、参考书籍:中华书局出版社中华经典藏书系列《唐诗三百首》顾青编著。
  • 82、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 83、每天两分钟,积累丰富知识
  • 84、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 85、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
  • 86、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 87、【子夜吴歌秋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望洞庭》
  • 88、“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

  • 89、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解读诗词
  • 90、《秋歌》的思念之情是盼望丈夫早日回家团聚,《冬歌》的思念之情是为丈夫赶制寒衣,且具体到关心丈夫的冷暖。
  • 9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望庐山瀑布》
  • 92、《子夜吴歌·秋歌》是唐朝诗人李白创作的诗作。不是送别诗。子夜吴歌·秋歌
  • 9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
  • 94、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据说诗仙写子夜吴歌的时候一口气就写了四首,分别是子夜吴歌的春歌、子夜吴歌的夏歌、子夜吴歌的秋歌和子夜吴歌的冬歌,而最为我们熟悉的可能就是今天这首《子夜吴歌·秋歌》。
  • 95、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96、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 97、cháng ān yī piàn yuè , wàn hù dǎo yī shēng 。
  • 98、李白不是闺中思妇,也不是边塞征人,他站在高处来看世情,为读者描绘出可见可感的画面,然后他就像用中央电视台任志宏的声音给画面配音,于是,比起一般的边塞或者闺怨,竟然多出一种荡气回肠。

  • 99、原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译文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夫君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赏析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
  • 100、【子夜吴歌秋歌】子夜吴歌·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长安城一片月色,千家万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秋风吹不尽的,总是思念玉门关的情思。什么时候才能扫平胡虏,亲人可以停止远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