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兖州城楼(精选101句)
2023-05-14 07:04:35
3224
- 1、《登兖州城楼》这首诗是杜甫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作者当时二十九岁时,到兖州省视父亲而登咏兖州南楼。
-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颔联是全诗精彩片段,写“纵目”远眺所见开阔的视野:浮云与渤海、泰山相连,平野东入青州、南入徐州之境,一片苍茫。“浮云”“平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平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楚地,不但十分壮观,而且很是传神。
- 4、⑸入: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徐:二州名,均与兖州邻境。
- 5、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 6、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唐代: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7、码字不易,给和尚加个蛋吧
- 8、项目位置:雨花区长沙大道789号交通状况:148路、503路、348路、63路希望能帮到你,麻烦给“好评”
- 9、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 10、浮云连海岱③,平野入青徐④。
- 11、《登兖州城楼》是唐代诗人杜甫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二句点出登楼。颔联两句写登楼纵目所见远景。颈联两句写登楼纵目时所见古迹。尾联二句总结,古意承上两句来,临眺与上纵目照应。凭高杯古,不免踌躇惆怅。因结构谨严,格律工稳,故前人多取以为式。
- 12、杜甫早年年轻时代,甚至是少年时代,肯定写了不少的诗,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现存于《全唐诗》和《杜诗集注》中最早的诗是老杜裘马清狂、游历齐赵时所写的。这时老杜已经九岁了。按仇兆鳌的考据,老杜存于世上最早的三首诗是《游龙门奉先寺》、《望岳》、《登兖州城楼》。
13、⑷海岱:东海、泰山。古诗:“浮云蔽白日。”海岱青徐,与兖州接壤。《禹贡》:“海岱惟青州。”
- 14、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 15、沧浪诗社QQ群:222750719
- 16、thelevelmoorsgooffintoQingandXu
- 17、整明白这首诗可能会明白什么叫章法谨严了。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趋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这不算个典故。说的就是去东郡看他爹或者长辈。一般指看亲爹。王勃就这么用过。地点:东郡南楼,时间趋庭之日,事件:登楼纵目。第一联就简洁明白说清楚了。这叫破题。
- 18、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 19、这首是老杜比较早期的诗他年轻时候写的。
- 20、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
- 21、【登兖州城楼】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 22、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23、登兖州城楼·杜甫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 24、趋庭:随侍父母,出自《论语·季氏》中的典故“鲤趋而过庭”。这里意为到兖州看望父亲。当时杜甫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南楼:兖州南城楼。纵目:放眼远眺。初:初次,第一次。
- 25、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唐代:骆宾王《在军登城楼》
- 26、还有一点:老杜文字非常有力量,非常雄壮,而不是大家想的愁眉苦脸啊,整天饿着肚子的穷酸样。而是有吞吐天地雄镇八荒的气魄。这一点和李白也不一样。
- 27、还有:唐诗或者杜诗,一般喜欢在四句分截。前四句和后四句,有明显的分截现象。这也是为什么第三联要转笔了,要另起一行来继续写了。转笔就是这样:换个角度去写。要么开始写人写自己写感悟。这是常见的一种方法。
- 28、和尚杂谈:主要发布本和尚写的音乐,电影等评论,主要侧重窦唯的音乐;后期会加入一些时事评论,散文杂谈等;
- 29、另外,老杜年轻时候不是狂,而是很有胸襟抱负。这个和李白的狂想浪漫是不一样的。老杜写过很多马的诗,也写过很多个人抱负的诗。这一点李白是比不上的。
- 30、孤嶂秦碑在⑤,荒城鲁殿余⑥。
- 31、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这句就是承接。
- 32、击壤歌9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33、Aneasternprovince,daysof“rushingthroughtheyard,”
- 34、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这就是承接“纵目”二字了。起承转合虽然是个套子,严格遵守未必有好诗。但是如果遵守也不会出差错。承接就是你要顺着首联的意思往下发展,而不是另起一行再写。很多人不懂起承转合或者写的混乱就是起承转合没掌握好。
- 35、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兖州城楼放眼远眺。
- 36、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 37、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 38、还有从第二联就开始转的这个就看作者怎么表达了。至于为何要说一般在第三联转笔?就是头两联把风景情绪铺陈足,第三联就要换一种角度来写。这是最保险的方法,但是也可能是最普通的方法。
- 39、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40、“在”、“余”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 41、题张氏隐居二首
- 42、moor)n旷野;荒野;高沼;漠泽;v停泊;系泊;
43、单于不敢射,天子伫深功。蜀山余方隐,良会何时同。
- 44、开元二十五年前后,杜甫的父亲杜闲为兖州司马。杜甫省亲侍父时登临兖州南城楼,触物感怀而作此诗。兖州,古九州之今山东省兖州市。这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五言律诗,四联皆对,格律精严,抒写诗人吊古伤今的情怀。首联叙事,交代登楼的缘由;颔联写景,视通万里;颈联怀古,思接千载;尾联抒怀,起承转合,衔接自然。凭今吊古,人皆伤怀,我独踌躇,何人知之?“独”字强调诗人的胸襟抱负与众不同,甚至无人知晓。秦始皇苛文烦法,好大喜功;汉鲁王爱治宫室,劳民伤财,而今安在?言语讥讽之中,奉儒守官的杜甫未尝没有满满的信心和理想存
- 45、趋庭:《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孔子教以学诗、学礼,后遂以趋庭为承受父教之代称。当时,杜甫的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
- 46、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还有请注意,这两联句法不一样。如果一样了就叫四平了。如果句法节奏一样,中二联就显得平板生硬,不够灵动了。这也是为啥避免四平的原因。
- 47、两人均作诗记述此事。李白诗为《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杜甫诗即《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 48、盘县北门城鼓楼,旧称普安卫镇远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该楼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穿斗式七架梁,底层有双步回廊,翼角翘高1米,青筒瓦覆顶。城楼古城垣,均为料石砌筑,最高处有10余米,宽6米,城墙上有城垛24处。该处为我省仅有的门楼俱存的古城楼。在贵州来说,有这样的一个城楼真是不错,应该是夜郎的发展有关,但是保护不太好,周边建筑盖得太近了。
- 49、胡兵屯塞下,汉骑属云中。君为白马将,腰佩騂角弓。
- 50、⑾岳:山岳,此指泰山。
- 51、斯言眇霄汉,顾余婴纷滓。相去九牛毛,惭叹知何已。
- 52、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53、感谢您的关注!
- 54、古意:怀古的情绪。临眺:登高远眺。踌躇:犹豫不决。
- 55、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
- 56、颈联点明兖州境内有峄山秦始皇的颂德刻石和鲁共王的灵光殿等古迹,引起怀古之情。“在”“馀”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 57、⑻从来:意为向来如此。古意:伤古的意绪。
- 58、何时能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庸之鸟的毛血洒落在荒原之野。
- 59、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 60、又想到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范先生。
- 61、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八年或开元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
- 62、在兖州城内,府河中段的登灜桥附近,耸立着一座小土山,上面有一玲珑的八角凉亭,那就是原城南门的旧址。杜甫是河南巩县人,早年曾居住在长安东南郊杜陵附近的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甫在天宝五年北游齐赵,因当时他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为看望父亲来到兖州。在此巧遇好友李白,经常来南楼赏月、饮酒作诗。杜甫在这里写下了名篇《登兖州城楼》,诗中写道:
63、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辖九郡之一。“趋庭”用《论语·季氏》孔丘的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指明是因探亲来到兖州,借此机会登城楼“纵目”观赏。“初”字确指这是首次登楼。
- 64、海岱:渤海、泰山。岱:泰山的别名。入:延伸到。青徐:青州和徐州。
- 65、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 66、从汉朝到唐朝,杜氏是著名的清流高门之一。当时有句俗语“城南韦杜,去天五尺”,是说长安城南的韦家和杜家,与朝廷的关系非常紧密。
- 67、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 68、游客登天安门城楼以后,可以发证书,不过要自己出钱,登城楼是可以带照相机的,但是在房间里面不可以照相,外面照相是可以的
- 69、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70、《登兖州城楼》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时杜甫东游齐赵。当时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杜甫探亲之际,初登兖州南楼而咏此诗。陈贻焮认为这应当是杜甫到山东后写得最早的一首诗。
- 71、初次登上了兖州南城门楼并在楼上纵目望远。
- 72、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73、很多人对杜甫有误解,原因要么是是读的少,要么是被误导了。杜甫也狂傲,也愤怒也风趣也洒脱。这个有机会咱们再说。
- 74、城楼:citygatetower;atoweroveracitygateOKWAPOnlineService~Liesl叶Okwap提问平台:我的博客:
- 75、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图均来自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敬意与感谢!
- 76、但是必须说一句,起承转合是个套路,不一定必须遵守。因为诗词不是八股文。都一个模样就难看了。这一句,各位可以看下作者视角的变化,是不是由远及近的?另外这句气魄很大,写的也不是细节,只是莽莽苍苍的一种感觉。
- 77、【登兖州城楼】在艺术上此诗三联均运用了工整的对句。“东郡”“南楼”、“趋庭”“纵目”、“浮云”“平野”、“海岱”“青徐”、“孤嶂”“荒城”、“秦碑”“鲁殿”,都是实写。尾联才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带有虚写的意味。而三联“连”“入”“在”“余”四字,通过对仗,将海岱连接,平野延伸,秦碑虽存,鲁殿已残等自然景观与历史胜迹,在动态中分别表现出来。尾联“多”“独”二字尤能传达作者深沉历史反思与个人独特感受。无怪乎叶石林评论说:“诗人以一字为工”,“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
- 78、朝代:唐朝 作者:张九龄
- 79、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言登青云去,非此白头翁。
- 80、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
- 81、《登兖州城楼》。《登兖州城楼》这首诗是杜甫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
- 82、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83、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秦始皇的石碑像一座高高的山峰屹立在这里,鲁恭王修的灵光殿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城池。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杜甫的父亲杜引在兖州任司马,杜甫落第后心中充满烦恼,随赴东郡看望父亲。他登上城楼,心情极为复杂,借城楼远眺,远观河山,以抚慰自己的忧伤。他怀念东海的碧波,思恋泰岱的雄伟,远望青徐二洲绵延千里的美好画面,展现了诗圣对大好河山的眷恋和赞美,同时
- 84、荒凉的曲阜城还残留着鲁恭王的宫殿。
- 85、⑹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唐太宗《小山赋》:“寸中孤嶂连还断。”《秦本纪》:“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峰山,刻石颂秦德。”
- 86、⑷海:指渤海。岱:指泰山。一作“岳”。
- 87、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 88、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 89、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 90、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 91、颔联写“纵目”所见形势。“海”指渤海,“岱”指泰山,都在青州境。兖、青、徐等州均在山东、江苏一带。“浮云”、“平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平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楚地。不但壮观,且传神。
- 92、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93、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这就是挽结了。作者从二联的景,到三联的历史,看过之后感觉古意荒凉。这里面的感慨作者一句没写一句没说但是已经暗含在里面了。独字,也可以玩味。登楼的未必只有小杜一个人,为何就独了呢?因为这是作者要表达自己的感想。别人未必想那么深感慨那么多所以用了个独字。这样看这首诗:你看他的句法章法是不是安排的很有条理,一丝不乱。
- 94、lookingout,alone,Ihesitateuncertain
- 95、⑸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徐:青州、徐州。鲍照诗:“平野起秋尘。”《海赋》:“西薄青徐。”《唐书》:青州北海郡、徐州彭城郡,俱属河南道。
- 96、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兔子似的,苍鹰的眼睛侧目而视和猢狲的眼睛相似。
- 97、首联城楼高耸,景色辽阔荒凉,立于其上,看着远处海天相接,诗人愁思茫茫。颔联转入对近景的描写,夏雨急骤,芙蓉、薜荔受暴风雨侵袭摧残。颈联将视线再次调到远方。尾联“共来”加“犹自”一转,一同被贬之痛、音书远隔之恨,层起跌宏,顿使诗文沉郁浑厚,顿挫有力。
- 98、注意:纵目,肯定是远看才叫纵目。一个纵字,这个视角就非常宏阔。
- 99、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唐代:杜甫《登兖州城楼》
- 100、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扩展资料:《登兖州城楼》这首诗和《望岳》同是杜甫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作者当时二十九岁时,到兖州省视父亲而登咏兖州南楼。
- 101、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