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则

  • 1、女”通“汝你的意思“悦”,愉快通“智”,聪明第六句: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相同的毛病并改正。第十句;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孔子说大概就是恕!自己讨厌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3、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 4、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鼓:弹。瑟:古乐器。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舍:放下。作:立起来,站起身;撰:才具,才能。

    6、鼓:弹。瑟:古乐器。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舍:放下。作:立起来,站起身;撰:才具,才能。

  •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8、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 9、请星标“语文热”,多点在看
  • 10、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11、固:指城郭坚固。近:靠近。费: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一说读fèi,当地人称费县。
  • 12、⑥[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这些篇名都是从各篇第一章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 13、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生活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勉而语言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
  • 14、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15、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 17、“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18、④[愠]生气,恼怒。
  • 1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20、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半途而废停下的;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能继续做下去,那是我坚持不懈做成的。
  • 21、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 2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23、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他说的原话是:,。
  • 24、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 2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26、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恰到好处,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 27、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2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9、【论语十二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 3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 3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 32、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 33、此文是篇驳论,借对话形式展开批驳,破中有力,运用了历史材料,“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现实事例,颛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三种论据,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有理有据。
  • 34、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35、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原因是,,。不能伐,也没必要伐。
  • 36、如果加上《学而篇第一》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重复四次。这种现象只能作一个合理的推论:孔子的言论,当时弟子各有记载,后来才汇集成书。所以《论语》一书绝不能看成某一个人的著作。

  • 37、还有一个意思,却有各种记载的,如《里仁篇第四》说:“不患莫己知,求可为也。”《宪问篇第十四》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卫灵公篇第十五》又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38、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有忧愁;勇敢的人,面不会有所畏惧。
  • 3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40、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41、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 42、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 43、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 4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45、这是对诗歌社会作用的最高赞颂。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简直就是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所以,他老人家不仅要求儿子孔鲤学诗学礼,而且号召所有的学生都好好地去学诗。对于诗歌,我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一个喜欢诗歌的人,一定不是个坏人。
  • 4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注释:笃:忠实,坚守2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论语·先进》笃实诚恳。切实;确凿

  • 47、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 48、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着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的语句是:,,。
  • 49、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50、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就要改正。”
  • 51、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 52、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 53、曾子介绍: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5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55、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 56、【论语十二则】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 57、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 58、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 59、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 60、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61、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62、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是很艰巨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
  • 63、“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 64、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
  • 6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 66、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 67、《论语》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 6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 6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7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 7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 72、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73、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74、曰:“夫子何哂由也?”
  • 75、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76、其中有字句完全相同的,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一章,先见于《学而篇第一》,又重出于《阳货篇第十七》;“博学于文”一章,先见于《雍也篇第六》,又重出于《颜渊篇第十二》。

  • 77、“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 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78、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79、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 80、《论语十二章》中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主要有这样一些,“人不知而不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其中人不知而不愠,一日三省吾,是较高的道德修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的其实是道德底线,咱们应当做到
  • 81、在《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 8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83、⑥[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 8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 85、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老师了。”
  • 86、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 87、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 88、“安见方六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89、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 9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正文翻译注释赏析
  • 91、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 92、孔子一贯反对“陪臣执国政”,对三桓的指责在《论语》中就有许多记载。
  • 93、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94、说文解字:神、佛、仙、鬼、魔、妖、精
  • 95、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