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白居易(一百零一句)

  • 1、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我们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
  • 2、采莲曲白居易唐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舟通逢郎欲语低笑碧玉搔落水诗用乐府旧题写男恋情少欲语低羞涩神态及搔落水细节描写都自逼真意味穷写采莲姑娘团结互助勇敢面危险坚韧拔精神
  • 3、采莲曲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写了采莲姑娘们团结互助,勇敢,面对危险坚韧不拔的精神采莲曲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
  • 4、想学习纠正普通话发音?
  • 5、白居易的《采莲曲》借荷写情菱叶萦波荷芰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诗中的重点已经不是艳丽的荷花,而是采莲女遇到心上人,想说又不好意思说,只能用碧玉簪搔头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纷乱的心情。仔细吟诵,真仿佛在密密匝匝的荷花丛中,听到了碧玉发簪的落水声。写出了微风荡荷,采莲船行,莲女情思,玉簪落水寓情于景。
  • ⑵飐:摇曳;
  • 6、⑵飐:摇曳;
  • 7、抢购方式:本文第一位打赏千元者得此作品。可收藏。
  • 8、王翰《凉州词》

  • 9、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 10、第一个100期合集
  • 11、fénglángyùyǔdītóuxiào,
  • 12、《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不知细叶谁裁处,二月春风似剪刀。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白居易《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谒文丞相祠》屈大均碧玉归无地,白居易《南园试小乐》小园斑驳花初发,新乐铮??教欲成。红萼紫房皆手植,苍头碧玉尽家生。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不饮一杯听一曲,将何安慰老心情?。
  • 13、节目顾问:陈仁仁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 14、她让我想起一首现在还在传唱的宁夏花儿:“山上的桃杏花红了,喜鹊登枝着叫了,路头路尾地相见了,小嘴一抿着笑了。”你看,一个北方一个南方,一个山上一个水里,两个时间相差了一千多年,空间相差了好几千里的姑娘,却都这么“逢郎欲语低头笑”,这就是中国文化最美的传承。推而广之,这样含蓄内敛的文化仅仅属于中国吗?又不是,当年徐志摩写日本女郎,不也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吗?或者应该说,这就是所谓的东方神韵吧。
  • 15、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 16、是不错,可更好的地方不在这儿。更好的是什么呀?这个场景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你看他讲的是一阵清风旭徐来,水面起了波纹,菱叶不是浮在水面上吗?水波遇到菱叶,自然形成涟漪;菱叶遇到水波,自然飘飘荡荡,这就是“菱叶迎波”,那“荷飐风”呢?荷茎那么纤细,荷叶又那么大,即使在无风的时候都有几分袅娜吧。那要是清风徐来呢,当然更是袅袅婷婷、摇曳随风啊!这就是“菱叶迎波荷飐风”。可是光有叶子哪行啊?
  • 17、《采莲曲》描绘了采莲姑娘在莲池里若隐若现的美丽形象,荷花盛开时的娇艳姿态与采莲姑娘的脸庞交相掩映,由此愈发显示出采莲姑娘充满朝气的美丽形象,也展现了采莲姑娘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采莲曲》的创作背景《采莲曲》一诗写于公元748年,当时王昌龄正担任龙标尉。一次,王昌龄行走在龙标城外时,在东溪的荷池遇见了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为此触动,从而创作了这首诗。《采莲曲》的原文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的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
  • 18、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 19、想解决方言腔、口音等问题?
  • 2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白居易《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碧玉归无地,丹心痛入天白居易《南园试小乐》小园斑驳花初发,新乐铮??教欲成。红萼紫房皆手植,苍头碧玉尽家生。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不饮一杯听一曲,将何安慰老心情?。
  • 2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大多是有故事的。传说,白居易做官做到二品,却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只能够用诗歌来祭奠自己终生不渝的爱情
  • 22、⑶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 23、《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 24、《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
  • 25、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 26、“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
  • 27、萦:萦回,旋转,缭绕。
  • 28、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29、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 30、曲静媛,大连市语言艺术学会会员,上海朗诵协会会员。大连市语言艺术学会讲师团讲师,喜马拉雅FM有声平台优质主播,喜马拉雅大学攀登计划0领教,喜马拉雅大学攀登计划0点评师,喜马拉雅大学攀登计划0点评师。
  •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 31、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 32、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
  • 33、《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尤其是后两句的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作品熠熠生辉。
  • 34、你看当年徐志摩写日本女郎,他不也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或者应该说,这就是所谓的东方神韵吧!可是呢,到这还没完呢,最精彩的一笔还在后头呢。采莲少女不是“逢郎欲语低头笑”吗?她这一低头不要紧,一个小意外发生了,“碧玉搔头落水中”。我们讲过呀,玉搔头就是玉簪嘛,她头上的碧玉簪,在一低头的时候,不小心掉到水里了。一句“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不是像极了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啊?看似寻常,但是呢少女的激动,少女的慌乱,却表现得那么活灵活现、淋漓尽致。而且呢,这句话是结束了,这个故事可没结束啊。
  • 35、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 36、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搔头,簪之别名。
  • 37、飐:摇曳。
  • 38、菱叶萦⑴波荷飐⑵风,荷花深处小船通⑶。

  • 39、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
  • 40、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
  • 41、采莲曲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写了采莲姑娘们团结互助,勇敢,面对危险坚韧不拔的精神采莲曲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
  • 42、莲是君子的象征,荷花则象征着纯洁美好、吉祥如意。中国历代诗人流传下来的经典咏莲诗词达数百首之多,《经典学堂》选取其中30首与听众共赏。上期节目赏析了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五言绝句《池上》,本期节目欣赏白居易的另外一首颇为著名的七言绝句《采莲曲》。
  • 43、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藕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 44、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45、萦:萦回,旋转,缭绕;飐:摇曳;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 46、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 47、李商隐《贾生》
  • 48、同样都写《采莲曲》,王昌龄笔下的采莲女是自在的,她们“闻歌始觉有人来”;李白笔下的采莲女是娇俏的,她们“笑隔荷花共人语”。唐朝还有一位重量级诗人白居易,也写过一首《采莲曲》。他笔下的采莲女,又是如何呢?

  • 49、标题相和歌辞·采莲曲作者储光羲年代唐内容浅渚荷花繁,深塘菱叶疏。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广江无术阡,大泽绝方隅。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春雁时隐舟,新荷复满湖。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注释:
  • 50、胡海义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51、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⑷落水中。
  • 52、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 53、徐凝《忆扬州》
  • 54、你看那边同样是年轻姑娘,她就会直截了当地和小伙子搭话。没错,那可是长江上讨生活的船家女呀,江水浩荡,客人南来北往,船家女见多识广,自然性格会更开放、更自由。可是这采莲女不一样啊,她的家就在荷塘周围,她的父亲、哥哥可能都是种田人,她是那种最经典的江南水乡女子。
  • 55、“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写了采莲姑娘们团结互助,勇敢,面对危险坚韧不拔的精神
  • 56、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写了采莲姑娘们团结互助,勇敢,面对危险坚韧不拔的精神
  • 57、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 58、杨炯《从军行》

  • 59、一起做更好的自己。
  • 60、你看菱和荷都是水生植物,但是呢,无论习性还是形态都不一样。清朝人阮元不是写嘛,“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是说菱和荷它习性不一样,其实两者之间更直观的区别,还不是习性不同,而是形态就不一样。菱叶是贴在水面上的,而荷叶呢总是被荷茎高高地举起来。那我为什么要先说这些呢?因为白居易第一句“菱叶萦波荷飐风”,描述的就是这两种植物在荷塘之中高低错落的样子。夏日的荷塘,浮水的菱叶,平平的荷叶,一片上上下下、深深浅浅的绿色,非常有层次感,不错吧。
  • 61、《采莲曲》是乐府旧题。荷花多象征爱情,采莲多表达对爱情的思慕;六朝时期发展成为宫体诗折花美人的主题,唐朝则出现别离怀人主题和同性赠别主题,而且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文学和艺术。荷花不仅是观赏植物,也是重要食物。采集莲子这种采莲行为很早就有,《采莲曲》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武帝萧衍《江南弄》七首中的第二首。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能把女孩儿的娇羞写到极致。本期欣赏白居易的《采莲曲》,了解影响白乐天一生的
  • 62、这两句真是神来之笔呀!荷花深处是只有一条船吗?不是;那是有很多很多船吗?也不是。它是两条小船相遇了呀,一条船上是我们熟悉的采莲女,另一条船上不是别人,竟然是采莲女日思夜想的心上人。这多巧啊!那看着对面过来的小伙子,采莲女的眼睛都亮了,想要说话,却又给咽了回去。怎么办啊?她把头低下去,羞涩地笑了。这是多温柔含蓄,多羞涩淳朴,多中国化的场景啊!那可能有人会说了,你之前讲崔颢的《长干行》不同样写年轻姑娘吗?那里头写“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63、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 64、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 65、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 66、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穿梭。
  • 67、▲主题教育实不实人民群众来评判—新郑市扎实开展检视整改问题“集中晾晒”活动
  • 68、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 69、《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 70、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采莲曲》。
  • 71、三首《采莲曲》放在一起比,若论莲塘风景写得漂亮,自然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王昌龄;若论采莲女子写得漂亮,自然是“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的李白;但是,若论采莲女的神态心理写得漂亮,那他们两个就都不敌白居易的“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了。
  • 72、⑷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 73、下一句“荷花深处小船通”,这就是从叶写到花了呀,就在这一片绿叶之上,粉白粉红的荷花盛开了。这荷花是一枝两枝吗?当然不是。一句“荷花深处”就让我们有了一个纵深感啊,这荷塘好大呀,是满池荷花竞放。忽然呢,这密密匝匝的荷叶、荷花之中,就有了空隙了,原来是小船划过了。就让我们知道,这荷塘里还有人在活动啊!那再回想一下,“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先是一个广角镜头,让我们看整个荷塘,再找一个焦点,小船儿出现,由景到人了。那接着呢,后两句:典型滴唐代美女啊
  • 74、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 75、“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
  • 76、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 77、【采莲曲白居易】《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
  • 78、这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共同点: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不同点:王昌龄诗中的采莲少女美丽、欢快,充满青春活力;白居易诗中的采莲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 79、王梵志《诗二首》
  • 80、采莲曲描绘了一幅采莲图渔歌子描写了时期的美景及的快乐心情,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的景象
  • 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 81、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 82、小船啊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妖娆。日落,微波,金线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拌,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拍轻,浆声应答着歌声。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在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犹疑。波沉,波生,波上抑扬着歌声。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柳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飓荡漾着歌声。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
  • 83、【采莲曲白居易】0118王昌龄《采莲曲》
  • 84、欢迎关注听读写诵诗书音画
  • 85、今天和大家分享白居易的《采莲曲》:
  • 86、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 87、欢迎继续关注“三十首最美咏莲诗”,我是主播秀玲。
  • 88、你想克服哪一个难题,我们都能帮你解决!

  • 89、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后两句转入人物描写,采莲姑娘遇到一个小伙子,正想说话却又突然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含羞带笑的鲜亮形象宛如就在我们眼前。
  • 90、大家可以想,采莲女的碧玉搔头掉到水里了,对面划船的小伙子会怎么办呢?一定会一个猛子扎下去,替采莲女找回来吧。那若是真的找了回来,这采莲女是搭话呢,还是不搭话呢?而且小伙子会怎么给她呀?是特别憨厚地直接递给她,还是偏偏攥在手里,寻找下一次见面机会呢?白居易什么都没写,我们就尽情联想吧。
  • 91、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之时。此时,诗人远离上层政治集团的勾心斗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风光和与友人的诗酒酬和之中,生活轻松、舒心。诗人无意间捕捉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随即创作了本诗。
  • 92、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 93、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 9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95、回复“唐诗”、“宋词”,可以查询诗词。
  • 96、bìyùsāotóuluòshuǐzhōng。
  • 97、号作乐天应不错,忧愁时少乐时多。
  • 98、《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 99、白居易这首诗写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尤其是后两句的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作品熠熠生辉。
  • 100、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 101、说明:打赏千元未抢购成功者,抢购款退回。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