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一百零一句)

  • 1、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3、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 4、下面为我们授课的是聂园兰老师,聂老师是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初三语文老师,中学高级职称,她用中华文化精神做语文教学,获得了北京市论文二等奖。聂老师指导的学生诵读吟诵,在北京她们的区比赛当中多次获奖,她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北京的国学诵读赛课中获特等奖,她还为来校交流的荷兰的师生上古诗吟诵课《风》。其实聂老师今年接的是九年级的语文,她接的这两个班的孩子是没有吟诵基础的。聂老师把吟诵带进了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孩子们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聂老师在述课中应该也会提到一些数据,因为我在走进聂老师语文吟诵课堂的
  • 5、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
  • 6、【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
  • 7、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 8、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 9、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10、出自《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 11、中心思想: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 12、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表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 13、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 14、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 15、除此之外,我特别想说的是,我其实在研究吟诵教学,因为我们北京市吟诵教育研究会所做的事情就是研究吟诵教学。研究吟诵教学的时候,即便你研究得再认真,研究出了许多的模块教学——这是北京市吟诵教育研究会的一大特点,但是成功的模块教学就是,你可以成功地给到大家一套完整的从哪里入手的,从教具,比如说课件、音频、伴奏等等东西,一直到教法,具体的设计上已经非常完整了。所以大家如果很关心,也欢迎来了解,这可能是全国第一套非常完整的、细化的,细到了每句说什么的这样的一种教学法。
  • 16、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任知州。
  • 17、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 18、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 19、第也跟苏轼的个性有关。苏轼这个人咱们太了解了,个性很飘逸、放达,喜欢开玩笑。他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叫刘贡父,这人跟苏轼一样博学、喜欢开玩笑。刘贡父啊,得了个奇怪的病,眉毛胡子都掉了,鼻梁啊,显得也没原来那么高了,有点儿塌。有一次吃饭,苏轼看他这怪模样,灵感乍现,脱口而出,老兄,你现在这副模样啊,好比《大风歌》所说,大风歌?他不是刘邦写的《大风歌》吗?没有《大风歌》写我这模样的。说有,您这是“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你说你这不是贫吗?不但贫,还有点损,好在刘贡父跟他一样贫和损,倒也没拿他当回事儿。
  • 20、⑿会:应当。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满月:圆月。
  • 21、中纪委推广“三苏”家风、家训、家教
  • 2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另:一般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就是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 23、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 24、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25、作者深化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他说,他刚刚喝足了酒因而更加气粗胆壮,鬓发有些花白,又有什么妨碍呢!看来好象是承接上片,表现他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其实,这里所指,已不限于打猎。
  • 26、第一部分,教材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被选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三单元,与《渔家傲·秋思》等几首主要以杀敌报国为主题的词一起构成了第12课。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是《野望》等五首主题各异的唐诗,也是五首近体诗中的律诗。因此我觉得从教材安排的角度来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较系统地初步了解诗词的体裁,即外在的形式特点,从读诵、吟诵中了解诗词的格律特点,体会诗词的韵律之美。
  • 27、“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28、蝗灾终于扑灭之后,不想旱灾又接踵而至。苏轼按照密州传统风俗,率领州府大小官员到西南的常山雩泉祈雨,不知是虔诚感动了老天,还是巧合,过了没些日子,天上居然下了一场倾盆大雨,一时缓解了当地的旱情。

  • 29、第二部分,策略分析。既然是语文吟诵教学,我们必然要来分析吟诵这个策略了。吟诵是汉诗文传统的读书法和创作方法,是我们语文教学之根本。叶圣陶先生认为“吟诵的时候,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年近89岁的陈长林教授说“我从小上的是私塾,那时学孔孟,学诗词不是读诗词,是唱。我正是从吟诵产生了对音乐的兴趣。家乡福州的吟唱腔调分为四书、左传、古诗、律诗、绝句词、古文诸类。只要能掌握好吟唱方法,就可以对
  • 3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节:
  • 苏轼丨《东栏梨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 31、苏轼丨《东栏梨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 32、惠崇春江晚景
  • 33、【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34、这里用的是《梁书•张充传》中张充之事,张充年少好游猎,出猎时,“左牵黄,右擎苍”。
  • 35、苏轼|《江神子·恨别》: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 36、密州:今山东诸城。
  • 37、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 38、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

  • 39、引“射天狼”典故,表达了自己要保卫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
  • 40、这首诗是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诗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诗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
  • 41、冯唐赦魏尚事。汉文帝时,云中郡太守魏尚守边有方,战绩卓著,后因上报战果数字略有差误被削职,冯唐谏文帝不应如此对待武臣名将,文帝就“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 42、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 43、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 44、苏轼丨《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 45、苏轼自称到密州是“备员偏州”,是“脱网罗之患”的“散材”。但他并没有因为来到这个小地方心怀不满而疏于政事,他“勤于吏职”、“视官事如家事”,“凡百劳心”而“朝衙达午,夕坐过酉”。
  • 46、所以我们说啊,这首词归根结底的主旨,是作者要宣泄报国的一腔忠诚和热心。这首词的风格非常的豪放、彪悍,跟以往的词风大为不同,以往的词是什么样的词啊?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晏殊的词,“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柳永的词,“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起了还重睡”(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
  • 47、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
  • 48、酒喝到酣畅沉醉之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胆气更加豪壮。即使现在头发斑白,可又有什么关系呢?总想着皇帝什么时候能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重新任用我呢?我早已做好了准备,到那时我将拼劲全力把雕弓拉得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准,把代表西夏的那颗天狼星射下来。

  • 49、然后请学生读诵,跟吟课文,体会平声低长延展,初步感受阳韵的开阔向上。我个人觉得这首词平声更为特殊,整首词是70个字,我数了数应该是39个平声。于是我就设计让学生在读诵当中多体会平声低长,顺势设计问题,让学生抓住“狂”这一词眼,进一步在跟吟课文的时候来初步感受阳韵的开阔向上。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练习发ang韵母的音,来体会阳韵的开阔向上。因为已经是初三了,所以我就没有让学生去画平仄,而且这首词字数也是比较多的,这样我就直接给出了画好了平仄的PPT,让学生跟着去读和跟吟。
  • 50、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 51、这个“少年狂”是怎么个狂法儿呢?作者说了,“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左手牵着猎狗——大黄,右臂上架着苍鹰。一看身上穿的是猎装,什么猎装呢?“锦帽”,纹饰着锦绣,身上穿的是貂皮大衣,价钱够高的,这就是一身猎装了。这一看就是打猎的范儿。同时感觉也不完全像打猎的范儿,因为后头跟了一句更厉害,“千骑卷平冈”。追随他的人,有一千兵马,这哪是打猎呀,这整个在练兵吧?所以“千骑”应该是一个夸张,言其多也,他们这一干人等,成百上千的人快马加鞭,一阵风的功夫就越过了山岗,这是说他们快马加鞭,席卷平冈,为了烘
  • 52、“会挽雕弓如满月”,我将挽弓搭箭,望向西北,射下天狼星。咱们都知道,北宋的时候啊,虽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比较高,甚至超过了唐朝。但是啊,当时的北宋王朝受到了西夏和辽国的袭扰,他们解决这个袭扰的方式方法跟汉武帝不一样,汉武帝呢,以强制强,我靠我强盛的国力驱逐匈奴到漠北一带。北宋王朝不是这样,北宋王朝用掏偷银子来买和平,每年都掏银子供奉给西夏和辽国,所谓的贡献岁币,这是非常屈辱的。天狼星在古人的眼中就代表侵略者,在这首词当中,肯定是暗喻辽和西夏。如果朝廷用了我,西北方向的战事依然吃紧,我会全力效命,把我这弓拉
  • 53、《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54、引“遣冯唐”典故,当初云中太守魏尚亲自率兵在边关与敌作战,杀敌无数 ,在上报战绩时因虚报战果而被削职,后朝廷派冯唐免去魏尚的罪并使其官复原职。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
  • 55、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带拼音版
  • 这里显示了作为一州长官出猎时的声势和排场,确实是壮观啊!百姓几乎全城出动,都想追随苏轼这个知州,去看他打猎。而他也为百姓的热情所感动,暗下决心,为了答谢人们的情意,他要学习三国时代匹马单枪搏斗猛虎的孙权,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 56、这里显示了作为一州长官出猎时的声势和排场,确实是壮观啊!百姓几乎全城出动,都想追随苏轼这个知州,去看他打猎。而他也为百姓的热情所感动,暗下决心,为了答谢人们的情意,他要学习三国时代匹马单枪搏斗猛虎的孙权,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 57、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 58、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 59、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 60、其实为了吟诵能很好地走进我们的学校,走进我们每一个孩子,甚至每一个家庭,让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受益,资源是共享的,大家也可以发出邀请,邀请我们的朱老师为大家做吟诵教学的指导。朱老师已经带了第八个九年级,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它的第一届吟诵久而班已经是走向了大学,开始了大学生涯了,如果有时间的话,朱老师也可以把他久而班走向大学的这些孩子们,跟大家分享,他们通过吟诵有哪些改变。大家可能心里头的顾虑会慢慢地消失,也会很快地进入你们自己的语文吟诵课堂。
  • 61、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 62、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 63、今天我的述课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
  • 64、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 65、说实话,我作为北京市吟诵教育研究会组织者,有一点不称职,我都不知道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有您这样的一位老师,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教学工作。我刚才一路在听,一路在记这节课当中所有的设计,我就不去点评些什么,我只是说学到了什么。我觉得今天晚上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应该是向聂老师学到了些什么?我觉得这个更重要一些。
  • 66、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 67、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68、苏轼丨《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69、左牵黄 ,右擎苍。
  • 70、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 71、平灾之后,百姓复耕,这年好歹没有歉收。此时的苏轼舒了一口气,他的心情得以宽慰,于是便带着官员、军卒到祈雨的地方去祭典,归来时油然发生了打猎的兴致。这首词就是苏轼在那个颇为兴奋的心情下创作完成的。
  • 72、整首词围绕“少年狂”和开阔向上的阳韵,以双调的形式,仅仅用了七十个字在上阕勾勒了打猎武士的风采和浩大的声势。下阕顺势塑造出一个力挽雕弓劲射入侵外敌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内容情感与韵律的和谐统使得这首词堪称诗教与词完美结合的典范。
  • 73、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 74、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75、解读|东坡词“蝶恋花·密州上元”
  • 76、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 77、lǎo fū liáo fā shào nián kuáng ,zuǒ qiān huáng ,yòu qíng cāng ,jǐn mào diāo qiú ,qiān jì juǎn píng gāng 。
  • 78、我现在的久而吟诵团,这是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吟诵团体,是未成年人的吟诵团体。久而吟诵团现在的第三任吟诵团长是一个十六岁的小男孩,他是一个全国朗诵九级的孩子,他真正会朗诵。他真会朗诵之后,又成为了吟诵团的团长,才会知道这不相矛盾。他来学吟诵的时候,开玩笑地说,其实这比我们朗诵简单多了。当然这个部分谁简单谁难,也就是说,其实吟诵不难教,你还别以为朗诵好教,你教的那个可能不是朗诵。

  • 79、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 80、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 我先说一说我对于大家可以开展吟诵教学,并且与应试不相违背的一些想法。我带学生做吟诵,七十这两年主要的还不是我带学生做吟诵,是我在指导很多老师来做吟诵教学,最大的一个经验就是想告诉大家,当我们的部编本教材大行于世以后,当我们的一线教学任务压力更大以后,其实才更应该教吟诵。
  • 81、我先说一说我对于大家可以开展吟诵教学,并且与应试不相违背的一些想法。我带学生做吟诵,七十这两年主要的还不是我带学生做吟诵,是我在指导很多老师来做吟诵教学,最大的一个经验就是想告诉大家,当我们的部编本教材大行于世以后,当我们的一线教学任务压力更大以后,其实才更应该教吟诵。
  • 82、东坡诗词改编成歌曲,原来这么好听!
  • 83、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 84、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 8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86、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 87、其实一线教学还远比这惨烈得多,大家各种情况都会存在,能够去面临一线教学的突出情况或者完全个性的情况而去开展教学,这才是一个教师的本事。所以我们今天听到了聂老师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她在九年级这个班级没有学过吟诵,那么她是怎样用《观沧海》来入手的?怎样能够让一群孩子们来学习吟诵,这个是最难得的。其实在这方面我还没听够,我还更想知道聂老师的具体做法,比如说《观沧海》怎么教的?什么调子?孩子们当时的发言如何?后来又做了些什么?是怎么让孩子们去吟诵的?全班的接受情况如何?小朋友们他们不同人的水平又怎么样?又是如
  • 88、经过苏轼一年的努力,密州的各种灾情基本得到控制,苏轼本人也感到轻松愉快。施政有了起色,作为诗人又会生活的苏轼才简单修葺了当时诸城西北墙上的“废台”。苏轼后来的《超然台记》横空出世,也成为千古名篇。

  • 8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
  • 90、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 91、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 92、译文: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扩展资料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
  • 93、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作者在密州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 94、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 95、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尚,更。
  • 96、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作者在密州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 97、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 98、宋代文学家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99、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 100、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 101、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