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踪迹(101个)

  • 1、【温州的踪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水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
  • 2、“始,叶氏自处州龙泉徙于瑞安,贫匮三世矣”,翻阅叶适的《母杜氏墓志》(卷三代寒门,儿时的他无疑只是瑞安山野林地里长出的一张嫩“叶”,虽然后来其妻高氏可以追溯为北宋英宗高皇后的第N代侄孙女,但这裙带关系也遥远得谈不上金枝玉叶。

  • 3、大费笔墨来赞美梅雨潭奇异的绿,大规模的排比来比喻梅雨潭醉人的绿,作者对这天然的绿色的留恋可想而知。作者“送你一个名字,从此叫你‘女儿绿’”,我便能想象得到,这绿如同小姑娘一般招人爱。
  • 4、《绿》写于1924年2月8日,选自朱自清《踪迹·温州的踪迹》。1923年,朱自清就聘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国文教员。闲暇时,他便结伴去瑞安仙岩的“梅雨潭”游玩。在萧索、悲凉的季节里,写下了这篇散文。
  • 5、作者通过比喻不仅描绘了潭水静态的美,“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使作者禁不住产生想抱住她的妄想;更形容了她那动态的美,“她松松的皱缬着,象少妇托着的裙幅,……”随着作者的笔触,随着作者感情的波澜。
  • 东山新闻网邮箱
  • 6、东山新闻网邮箱
  • 7、《青山陈氏族谱》记载陈宜中退隐青奥。
  • 8、走出白石,叶适自编自导,演出了婺州游学、临安上书的两场外景戏。淳熙四年得到翰林学士周必大这位“大”佬提携,以其门客身份参加漕试而发解。
  • 9、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 10、黄晨韵,女,2005年10月出生,东山县西埔镇人,现就读东山县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兴趣爱好广泛,喜欢跳舞、弹钢琴、画画等,是学校广播室播音员,2017年参加县喜迎十九大·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
  • 11、
  • 12、到了清康熙时,永嘉诗人梅调元有《西山虎跑寺侧为故宋陈丞相先生世葬地,寺今鞠为茂草矣,惟赵承旨所书墓碑屹然独存,怅然有作》:“欲问兴亡事,凭高望眼空。山花迷故址,野草遍东风。故相繁华歇,前朝历数终。独遗残碣在,苔剥夕阳中。”可见当时碑还在,但没于野草中无人问津,后碑也不知所踪了。所幸近年包公殿堂翻修重造,从地下挖掘出残缺的碑额和龟趺底座,中间碑体却已佚失。据说因碑太大,还埋在地下无法挖起,甚为可惜。

  • 13、在最后一个片段《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中,那满篇的惊叹号刺痛了我的眼,也刺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这个被哥嫂以七枚小银元的价格卖给一个伙计的五岁小女孩,作者说,她没有低贱的生命符记,之所以低贱,正因为她是被出卖的而我们这些孩子之所以高贵,是因为家长没有出卖我们我的心惨白地冰冷着我们现在真是幸运了,在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在温暖的家里生活,在优秀的学校学习,比起上世纪被卖的孩子,真是有福气!
  • 14、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在水心住了多年,喜欢地名的诗意,曾不管平仄乱诌一诗,结句为“凌波无人到水心”,颇自满。岁月徒长,改邪归正,硬着头皮攻起格律诗来,进而慢慢爱上文史,发现它更是先生归老之地,顿感沾光,即使不算近邻,七百年前也是同村人。
  • 15、陈宜中纪念馆,位于永中街道青山村。
  • 16、弘一大师是何时来温州的?
  • 17、据《宋史·兵志》记载:建炎后寨兵,温州十三寨。其中有一寨名为“清澳”者,又作“青奥”,位于乐清、永嘉两邑之间。又据《宋史·瀛国公纪》记载:陈宜中于德祐二年遁归温州清澳门。陈宜中与清澳有种种渊源关系,在《青山陈氏族谱》得以体现,谱中对此有明确记载:“青奥即今之青山也,青山为与权公旧游地,其后守益公迁居青山,亦继与权公之志也。”
  • 18、
  • 19、接着,他又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为开手,致力于散文的创作。他的“艺术性的散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散文创作,其作品《背影》、《荷塘月色》是几乎每个中国人在少年时代都曾熟读过,并且喜爱过的。
  • 20、年2月1日,温州作
  • 21、看来此道观前身亦算古老,但泉村旧属永嘉县德政乡十二都,在今大罗山,此叶神仙显非叶适。从1198年党禁被贬起,除去中间复出,细细算来,叶适在水心足足住了20来年。如果因为同姓,同居水心,神与人竟能和谐共宿同一片屋檐下,真是民间信仰奇观了。
  • 22、酷暑七月,我驾车来到瑞安莘塍街道的塘河支流洛川边,叶文定祠临河而筑,叶适纪念馆跨河而建,两者相距仅二三百米,真是既近邻又同亲。叶文定祠原是叶氏宗祠,清代建筑,而纪念馆则是六层高的楼阁型当代建筑,纪念馆馆长叶文清说莘塍是叶氏宗亲聚居地,那么,一祠一馆也算得了地利人和。

  • 23、朱自清《温州的踪迹》赏析:文章所论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呢?其实也不过是“区区尺幅”的小品:“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所画内容也只有四个部分或曰四种形象:月亮、海棠、八哥、帘子。然而它是那样吸引了文章作者,使他“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己”。——这也是促使他写出这篇短文的内动力——艺术魅力
  • 24、镜头拉回到我们的主角,叶适与陈傅良的成长经历很相似,同为瑞安人,父亲同是乡里塾师,家世皆穷苦,都靠着天赋好,个人奋斗,一边教书谋生,一边饱读成才。
  • 25、朗读样品时长30秒左右
  • 26、然而它是那样吸引了文章作者,使他“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己”。——这也是促使他写出这篇短文的内动力——艺术魅力。
  • 27、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闪着些须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一片飞烟而已。从前有所谓“雾縠”,大概就是这样了。所以如此,全由于岩石中间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里,无可凭依,凌虚飞下,便扯得又薄又细了。当那空处,最是奇迹。白光嬗为飞烟,已是影子,有时却连影子也不见。有时微风过来,用纤手挽着那影子,它便袅袅的成了一个软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带儿似的,立刻伏伏帖帖的缩回来了。我所以猜疑,或者另有双不可知的巧手,要将这些影子织成一个幻网。——微风想夺了她的,她怎么肯呢?
  • 28、温州的踪迹一“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①1924年2月1日,温州作。二绿2月8日,温州作。三白水漈3月16日,宁波作。四生命的价格——七毛钱4月9日,宁波作
  • 29、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只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找,您得向帘中去找——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 30、看到这里,就可以知道。弘一大师计划去温州的路线是“杭州——上海——温州”走水路乘船,时间是1921年农历三月初十左右,即1921年4月17日前后。但是由于程中和与吴建东外出未归,他不得不重新定去温州的日期。这就意味着去温州的日期要推迟,复因弘一与毛子坚预约见面的时间是1921年4月20日。因此可以判定弘一去温州的时间在1921年4月20日之后,旧历三月底前的某一天。那么,弘一大师是何时乘船离开上海去温州的呢?
  • 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找,您得向帘中去找一一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拚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 31、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找,您得向帘中去找一一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拚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 32、因此想到自己的孩子的运命,真有些胆寒!钱世界里的生命市场存在一日,都是我们孩子的危险!都是我们孩子的侮辱!您有孩子的人呀,想想看,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

  • 33、据《乾隆温州府志》记载:元朝国史院编修刘赓,在延祐五年曾为陈宜中上辈撰写《永嘉陈氏世德碑》,刻立在陈宜中祖墓边。《永嘉陈氏世德碑》有云“陈氏坟刹所在”为西山虎跑泉附近。龙湾区青山村《青山陈氏族谱》作西山李家奥,当属俗称。《嘉靖永嘉县志》记载为西山虎跑寺,即在今温州城郊西山包公殿。
  • 34、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 35、我对温州这个城市少得可怜的一点了解,正是出于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虽说只是区区四个部分,可是这诗情画意而又真情洋溢的文笔,却把我的思绪牵得很远
  • 36、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
  • 37、朱自清在温期间的旧居位于朔门四营堂巷34号附近,因旧城改造已被拆毁。为了纪念朱自清,市政府于2004年在原址东侧200米处依原貌修建了朱自清旧居,并于2006年对外免费开放。旧居内的陈列按照朱自清先生的起居室、朱自清先生的一生、朱自清先生的温州踪迹、朱自清先生的著作等4个部分布置,利用展板、书画、复制的资料、照片、楹联等反映了朱自清的生平事迹。馆内还展出了朱自清当年在温州时的活动照片、手稿和著作等珍贵资料。
  • 38、驻足叶文定祠,整体为单层四合院式,朱门金字匾,小腿高的红色铁门槛貌似象征着叶适官至副部长、三品大员的级别,两进五开间,静谧整洁,保存尚好,现列入瑞安市文保单位,转到门口河畔,郁郁葱葱活着一株267岁的“风水树”——无柄小叶榕,枝繁叶茂,2004年被台风连根拔起,打倒在地,经热心民众抢救,竟奇迹般挺立重生。
  • 39、些的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缩着颈儿睡了。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
  • 40、这页画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活,故精彩足以动人。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韵之厚,已足沦肌浃髓而有余。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故将所感受的印象细细写出,以志这一段因缘。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那也只好由他了。
  • 41、温州佛教协会委托因弘办理产权的证明书
  • 42、章纶(1413—字大经,号葵心。明朝名臣,著作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等。因“性亢直,不能偕俗”、“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在礼部侍郎位置上20年得不到升迁,年过花甲伤心辞官回乡。去世后被追封为南京礼部尚书,赐谥“恭毅”。章纶生前不得大用,死后却官脉绵绵传承。长子章玄应曾任广西补政使;次子章玄会是鸿胪寺主簿;孙章九思是袁州同知;曾孙章朝凤是广西参议。

  • 43、祠堂正殿玻璃橱窗内,一字儿恭敬摆放着叶氏历代祖先牌位,牌前均配置一只香炉,最醒目的,自然是居中文定公叶适画像。叶寀后裔叶成舟先生介绍,每年“三月三”会在祠堂里举行祭祖,而每年清明,他们还会上海坛山祭扫叶适墓。
  • 44、景德寺,位于温州会昌罗汉山。相传为唐代藤萝尊者所建,始建于唐武宗会昌二年(清末民初,寺院因年久失修,几乎倒塌。温州地方居士吴璧华、叶健雄等数十人筹划重修,景德寺得以重新焕发光彩。印光法师称赞其“山峰峦峻秀,景趣清幽。为永嘉之首镇,洵修道之灵区”。弘一大师1928年7月6日至8月初旬卓锡该寺,在此期间发现旧藏《醒世千家诗》孤本,因此和寺主商议将此书重新校勘并刊布流通。在弘一大师亲自圈点校勘下,复经过丰子恺、李圆净居士的协助,该书于1929年三月由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出版。其中部分
  • 45、刘基故里,地灵出人杰,文化积淀极为丰富。建于天顺三年的刘基庙均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刘基故里现存完好的人文景观,主要有书院、刘基读书路、聪明泉、刘集墓、天葬坟、白鹤仙桥、武阳亭、云来亭、故里纪念亭、盘谷亭、辞岭亭、擎天亭、官刺吏墓、刘貊墓,刘璟祠、刘琏祠等。自然景观分别有金龟山、宝剑山、七星落垟、寿桃山、马尾瀑、亢五峰、神仙崖、仙叠岩、老龟寿崖、老鹰岩、龙壁洞、石馨洞等。
  • 46、来稿主题请标明周末朗读
  • 47、离家数年,那久违的朋友的脸庞还是记忆犹新;
  • 48、年旧历三月,出家已有三年的弘一大师想要寻觅一处清净之地来批阅《四分律》。经玉泉居土吴建东介绍,温州居士周孟由的延请,他于三月中下旬的一天从上海乘船来到温州,住在东城大南门外的庆福寺。自此以后的十二年里,温州成为弘一大师往返于浙闽等地的中转之地,庆福寺亦成为弘一大师出家后的常住寺庙之一。
  • 49、夏承焘(1900—字瞿禅,当代词坛泰斗。历任浙江大学、浙师大中文系主任、教授,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台湾温籍女作家琦君恩师,有词学专著近30种,其中《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最负盛名,被誉为“一代词宗”。
  • 50、车停温州市区一一八医院前的路边,从海坛广场旁的山径蜿蜒走上市区“九山”之一的海坛山,没转几个弯,没花几分钟,路左林荫里一片空地上就醒目地凸立着省重点文保叶适墓。迈上洁净的台阶,衣角拂过青石栏杆,蒙古包式的墓室前,“宋叶文定公之墓”七个金色篆字自墓碑上缓缓垂落。
  • 51、又据《兰溪陈氏宗谱》记载,其祖始迁自“温郡清澳”,两谱互证,及其地貌与所云“两山如门,今名青岙门”又符。加上叶适《故知广州敷文阁待制薛公墓志铭》中有:“六年,高宗帆海入青奥门,幸水陆寺。”可见青奥与水陆寺相近,青山与水陆寺同属华盖乡。可见青奥即青山。
  • 52、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谥号文成,文成县名就是由此而来的。他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兵书《百战奇略》、散文集《郁离子》。刘基树开国勋业,兼传世之文章,后人尊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人豪。

  • 53、朱自清《温州的踪迹》赏析:文章所论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呢?其实也不过是“区区尺幅”的小品:“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所画内容也只有四个部分或曰四种形象:月亮、海棠、八哥、帘子。然而它是那样吸引了文章作者,使他“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己”。——这也是促使他写出这篇短文的内动力——艺术魅力。毫无疑问,要说出读画的感受,道出画的妙处,尤其是要把这些感受、妙处告诉没有见到过这画的读者,让他们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只是连发感叹,堆砌赞词,是无济于事的;而作纯粹的艺术分析,挥弄术语,内行人或能听出点门道,
  • 54、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娇娆了。
  • 55、然而匾额呢,对联呢,塑像呢?叶永嘉阑珊答来,其父叶烈中是民国永嘉渠口中学教师,有友人为永嘉县某乡长。1949年后,叶父因在家接待过该乡长,被冠以牵涉敌伪成员的罪名受到打击。文革“破四旧”,红卫兵们到处打砸,泥像被毁,家谱被烧,身为后裔,为了保护老匾额老门联,心有余悸的其父冒险用水泥封盖了它们……
  • 听着叶永嘉的心酸往事,我暗道,难怪如今门侧的墙上各有一道长方形空白凹槽,门楣上还有一块空白区,若还在里面,这么多年被藏埋不见天日,它们该多委屈?如今温州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否该出来透透气了?
  • 56、听着叶永嘉的心酸往事,我暗道,难怪如今门侧的墙上各有一道长方形空白凹槽,门楣上还有一块空白区,若还在里面,这么多年被藏埋不见天日,它们该多委屈?如今温州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否该出来透透气了?
  • 57、我第二次到仙岩①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 58、他写下了《水心即事六首兼谢吴民表宣义》,其一为“生姜门外山如染,山水娱人岁月长。净社倾城同禊饮,法明阖郭共烧香”,其三为“虽有莲荷浸屋东,暑烦睡过一陂红。秋来人意稍苏醒,似惜霜前零乱风”,其五为“听唱三更啰里论,白榜单桨水心村。潮回再入家家浦,月上还当处处门”,在叶适总体上文采不足的诗歌作品里,这几首难得清新如永嘉四灵,受到温州地方书籍的喜爱,引用率相当高。
  • 59、陈宜中作为温州历史上第一位宰相,是温州的骄傲,但他又是一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宋末宰相,他似乎也理应负起赵宋王朝灭亡的责任,后人持此见者不乏其人,元末明初叶子奇说:“徘优戏文始于《王魁》,永嘉人作之。识者曰:‘若见永嘉人作相,宋当亡。’及宋将亡,乃永嘉陈宜中作相。”将产生于温州的南戏,视作南宋亡国的靡靡之音,甚至把南宋亡国罪责归于永嘉学派的事功思想和温州人的性格使然,这真是天大的冤枉。民国初年冒广生在《戏言》中认为,永嘉学派和南戏是南宋温州两个丰碑,是温州地方文化在全国的“两霸”。
  • 60、纸右一圆月,淡淡的青光遍满纸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花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
  • 61、通过细致的描述,没有见过画的读者对画的内容就可以有一全面具体的了解;与此同时,作者还可以带领读者随着自己的思路去欣赏品味画幅各部分的细节笔触,为后面领会作者的理解和感受铺下基础。
  • 62、通过细致的描述,没有见过画的读者对画的内容就可以有一全面具体的了解;与此同时,作者还可以带领读者随着自己的思路去欣赏品味画幅各部分的细节笔触,为后面领会作者的理解和感受铺下基础。应该说,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布局,看似随意,实则极有用心。

  • 63、留下您的姓名、联系方式
  • 64、这页画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活,故精彩足以动人。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韵之厚,已足肌浃髓而有余。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故将所感受的印象细细写出,以志段因缘。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一一那也只好由他了
  • 65、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那低画题,系旧句。
  • 66、据他的弟子因弘的回忆,弘一还在温州的时候曾说对庆福寺主持寂山和尚说过这样的话“吾以永嘉为第二故乡,庆福为第二常住。住俾可安心办道,幸勿终弃。”1937年春,大约就在他演讲《南闽十年之梦影》左右的时间,他将手书的《庖人陈阿林往生传》和《玉泉居士墓碣铭》寄送给《微妙声月刊》发表。这些举动表明在弘一大师晚年的生活中,温州是他最牵挂和怀念的城市,这所城市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让他留下了温暖的回忆。
  • 67、校对|文学院研究生助理叶怡麟
  • 68、时不时乘着记忆的风,回到那咿呀作响的木房子,还有那条不知走过多少人的石子路,心还是会飞起来。
  • 69、纸右一圆月,淡淡的青光遍满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
  • 70、
  • 71、朱自清名作欣赏》·温州的踪迹 一"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
  • 72、第一段对画面布局的介绍,对画面内容的描述相当生动、形象。

  • 73、山河昭日月,孤屿仰忠臣!
  • 74、白水漈的幻网,作者寥寥几笔带过,但是这两个瀑布一比较,作者显然是着力赞赏梅雨潭
  • 75、孙诒让(1848—字仲容,号籀庼,是我国清代著名经学大师和大教育家,与黄以周、俞曲园合称“清末三先生”。他学问体大思精,著有《墨子间诂》、《周礼正义》、《契文举例》、《温州经籍志》等30多部著作,章太炎赞他为“三百年绝等双”,郭沫若称他是“启后承前一巨儒”。
  • 76、《宋季三朝政要》附录卷六《广王本末》记南宋德祐二年二月,“广王益王由海道趋温州,二王驻温州之江心寺。苏刘义、陆秀夫来会。时陈宜中海航泊清澳门,诸人往见之,共议兴复。”《心史》卷下《大义略叙》载德祐二年:“二月二王至温州,御舟驻江心寺,谋建行都,讶续国脉”。随后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群臣聚于瓯江中江心寺。
  • 77、细雨霏霏的上周,我来到横渎的小巷深处,祠堂坐北朝南,约建于清末民初,麻雀小,五脏全,两盏红灯笼高挂下,有楹联有横匾,“叶适祠”三字落款为清代书法篆刻家“完白山人邓石如”,大门上还站着两员满身甲胄的威武门神。
  • 78、作者游温州,欣赏了精美的画,游历了秀美的潭,目睹了一件奇事——七毛钱的生命,这一行是有喜有忧啊我品读此文时,心情也随着文章而大幅度上下翻腾,美好的事物能使人心情舒畅,而七毛钱的生命之事让人义愤填膺生命本无价,珍惜吧!
  • 79、陈宜中之所以能成为宰相,据说与海坛山有关。海坛山位于鹿城“九斗山”之斗口,俗称上岸山,濒临瓯江,潮涨潮落,浪里淘沙,是一风水宝地。宋朝温州有谚语云:“海坛沙涨,温州出相。”海坛沙是经常涨,温州状元也常中,但温州宰相不常见。
  • 80、走到金锁匙巷23号,如果没注意门脚低调贴嵌着的一块市文保碑,很容易对这单层三间的白墙黑瓦房视若无睹,它是如此质朴平实,毫无虚饰繁雕,仿佛契合着永嘉学派不搞花架子的接地气精神。
  • 明年是弘一大师来温州100周年纪念,我们纪念大师和温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因缘,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发掘弘一大师在温州的文献、实物史料,不断弘扬弘一大师“凡事认真”的精神,结合地方文化讲好弘一大师与温州的故事。我的这篇文章专门谈弘一大师与温州十二年的踪迹,主要讲以下三个问题:
  • 81、明年是弘一大师来温州100周年纪念,我们纪念大师和温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因缘,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发掘弘一大师在温州的文献、实物史料,不断弘扬弘一大师“凡事认真”的精神,结合地方文化讲好弘一大师与温州的故事。我的这篇文章专门谈弘一大师与温州十二年的踪迹,主要讲以下三个问题:
  • 82、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作家。既是散文圣手,民主斗士,又是功力精湛的文学评论家,。新文化运动中,他以长诗《毁灭》奠定了他的新诗人的地位,以小说《笑的历史》显示了他文学创作的才华。

  • 83、应该说,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布局,看似随意,实则极有用心
  • 84、朱自清(189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朱自清与温州颇有渊源。1923年,朱自清受邀来到温州,在浙江省第十中学和省立第十师范学校任教,并写成《月朦胧鸟朦胧》、《绿》等散文四篇,集为《温州的踪迹》,其中描写梅雨潭的名篇《绿》六十余年来一直作为范文收入中学教科书。
  • 85、夏承焘旧居位于登选坊40号,是一座晚清院落,大院前后两进29米深,夏承焘当年居住的是前进的西首正间、边间和厢房。西首厢房里,一个塞得满满的书柜和墙上一幅杜甫《春夜喜雨》的书法横匾,以及另一间木板门上贴着的一副“萼绿神仙牡丹富贵,金屏吉庆玉镜团圆”对联,似乎还留有当年文脉书香的遗韵。
  • 86、离家数月,时不时会想回到父母身旁。
  • 87、【温州的踪迹】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妖娆了。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那低些的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缩着颈儿睡了。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
  • 88、今青山村莲花心斜岩有状元岗,是青山陈氏拜祭六世祖陈宜中的敬仰之地。陈宜中为景定三年廷试第二名,在宋代,凡进士前三名都可称状元,故榜眼陈宜中也被其后人尊称为状元,其祭拜之地也被称为状元岗。据《青山陈氏族谱》记载:在青山村白岩山,至今还保存有据说是陈宜中曾祖父的坟墓。
  • 89、碧绿帘,圆月亮,在这纯美的背景下,伸出的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双栖而各梦”的八哥,就在这月下盛开的海棠间,引出了作者的猜测: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设问过后作者给出这样的答案: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作者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这些强烈的问号,将作者那“瞿然而惊”,那“留恋之怀”,那“不能自己”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了
  • 90、《绿》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
  • 91、年春弘一大师在厦门南普陀寺作《南闽十年之梦影》的演讲时,深情地回顾了温州的岁月,他说“我在温州住得很久,差不多有十年光景。”
  • 92、归去来兮,陶渊明有南山,孔稚圭有北山,谢安有东山,你有《西山》:“对面吴桥港,西山第一家。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竹下晴垂钓,松间雨试茶。更瞻东挂彩,空翠杂朝霞。”只是需要落实,西山究竟是哪座山。地方学者有的说今景山,有的说太平山,均扯远了,按照“对面吴桥港”的地理方位与你亲笔的“余既庐松台下”,应该是今松台山,因位于州城西角,旧称西岩山或西山。

  • 93、除了这些寺庙外,据孙良好先生在2019年的发现,弘一大师在1921年六月曾前往头陀山头陀寺借阅佛经。头陀寺系永嘉大师的行宫,为近代浙南名刹。晚清民国年间,谛闲法师曾任该寺主持。弘一大师虽然去了头陀寺,但是没有在那里居住。因为在他心目中,清静无扰的庆福寺及其下院宝严寺,才是理想的“研治毗尼”与“回向安养”之地。
  • 94、栖息这片清净的河网湿地,叶适终于可以一心著述,完成皇皇50卷的代表作《习学记言序目》,把永嘉学派集大成,写作之余,举目即景,“十里沧浪绝岸遥,幽人行处有谁招。幸无车马妨来往,买断寒蔬取意挑”,而不远处,会昌湖畔著名的思远楼一直是他钟爱的雅集地点,令他诗兴屡发,写下《端午行》《后端午行》《永嘉端午行》《端午思远楼小集》《雪后思远楼晓望》。
  • 95、《绿》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游记散文《温州的踪迹》里的一篇,作于1924年2月8日,是一篇贮满诗意的美文。文章不仅取题为《绿》,也用“绿”自然地将全文勾连在一起。
  • 96、当年,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子韩彦直来任知州,看到水城温州居民繁衍,占据桥梁堤岸为屋,乱倒垃圾,河道淤积变窄,加上官府河政不修,乃至干流都浅不胜舟,小支流更藏污纳垢,死水一潭,滋生病菌,发作成疠疫,“民之病此,积四五十年”,便集资招募民工,挖泥疏浚,“虽远坊曲巷,皆有轻舟至其下”,完工之后刻石为记,叶适因此兴奋地写下《东嘉开河记》(卷盛赞韩彦直的仁政。对比古代温州开河导水,现当代温州填河为路,“浙南威尼斯”沦为梦里水乡,叶适有知,是否会再写一篇《东嘉填河记》痛惜之?
  • 97、然后这无疑是叶适政治舞台上最后的辉煌,北伐充其量只是南宋的“蹿起打一棒”,三板斧还未耍完就失利了,主和派得势,韩侂胄被害,叶适也再次遭到御史弹劾,嘉定元年落职回家。
  • 98、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 99、全篇重在通过梅雨潭水的绿,抒作者之情。因此文章起笔点题,使读者对本文中心一目了然。写瀑布、梅雨亭的美景是为下文着意刻画梅雨潭的“绿”做好铺垫。所以,作者只作简洁而形象的介绍,便扣“绿”字细腻描绘并时时与文章标题照应。
  • 100、青山村莲花心斜岩状元岗是青山陈氏拜祭六世祖陈宜中的敬仰之地。在宋代,凡进士前三名都可称状元,故榜眼陈宜中也被其后人尊称为状元,其祭拜之地也被称为状元岗。
  • 101、孙氏故居玉海楼为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位于瑞安市安阳镇道院前街5号,建于光绪十五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2平方米。故居前后二进,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门厅、花厅、东西回廊、主楼、东西厢房、轩房。屋面结构均为硬山顶,设龙凤吻,封火山墙,门窗主要有格扇门、槛窗、支撑窗,具有浓厚的浙南地方特色。故居建成后孙氏居此直到逝世。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