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浔阳望庐山【精选101例】

  • 1、⑤东林精舍:即庐山东林寺,慧远所建。
  • 2、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
  • 3、诗人在遐想,深深怀念这位高僧的尘外幽踪,这时,夕阳斜照,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从远公安禅之地的东林寺里传来阵阵钟声,东林精舍近在眼前,而远公早作古人,高人不见,空闻钟声,心中不禁兴起一种无端的怅惘。“空”字情韵极为丰富。这儿是倒装句法,应该是先闻东林之钟然后得知精舍已“近”。这一结余音袅袅,含有不尽之意。且点出东林精舍,正是作者向往之处。“日暮”二字说明闻钟的时刻,“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加深了深远的意境;同时,也是点题。
  • 4、【晚泊浔阳望庐山】“经言末有东方当有护法菩萨,勖哉仁者,善弘其事。夫才有五备:福、戒、博闻、辩才、深智。兼之者道隆,未具者疑滞。仁者备之矣。”
  • 5、阳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样绚烂,天气清和时像风雨一样可闻。灵异的山峰多具有秀丽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雾霭一片氤氲。
  • 作者:每日成语故事。每日一读,贵在坚持,你若喜欢,欢迎支持。
  • 6、作者:每日成语故事。每日一读,贵在坚持,你若喜欢,欢迎支持。
  • 7、“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文化实践活动,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广泛深入地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 8、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 9、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 10、手敛衣襟想象着仙人乘坐的车驾,
  • 11、香炉峰是庐山的秀中之秀,在不少诗人的歌咏中常见它美好的身影。“日照香炉生紫烟”,在李白笔下,香炉峰青铜般的颜色,被红日映照,从云环雾绕中透射出紫色的烟霞,这色彩何等浓丽。
  • 12、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 13、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
  • 14、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1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16、三是结尾用日暮的钟声留下悠悠的神思与无限的向往之情,余意袅袅,悠远不尽。
  • 17、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 18、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 19、李白用的是七彩交辉的浓笔,表现出他热烈奔放的激情和瑰玮绚烂的诗风。而此时的孟浩然只是怡悦而安详地观赏,领略这山色之美。因而他用的纯乎是水墨的淡笔,那么含蓄、空灵。从悠然遥望庐山的神情中,隐隐透出一种悠远的情思。

  • 20、开元二十一年(诗人孟浩然漫游吴越之后,在还乡路上,途经九江时,晚泊浔阳,眺望庐山进而怀念古代高僧慧远,随笔写下了这首被后人叹为“天簌”的唐诗精品。
  • 21、阳光照射上去像一条彩色的虹霓,在这晴朗有天气里,又好像听到风雨的声响。
  • 22、dàodéháiláibiéwúshì,lúshānyānyǔzhèjiāngcháo
  • 23、物化:庄子提出的理论,指泯灭万物的差异,消除物我隔障的境界。
  • 24、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全诗中;‘挂席’即,诗中指;‘尘外踪’系指高僧慧远。分析尾联‘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东林精舍近在眼前,而远公早作古人,高人不见,空闻钟声,心中不禁兴起一种无端的怅惘。“空”字情韵极为丰富。这儿是倒装句法,应该是先闻东林之钟然后得知精舍已“近”。这一结余音袅袅,含有不尽之意。且点出东林精舍,正是作者向往之处。“日暮”二字说明闻钟的时刻,“闻钟”又渲染了“日
  • 25、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 26、彭滭收积雨,庐山放嫩晴。多情是瀑布,只作雨中声。
  • 27、一是开头采取铺垫的手法,前四句从数千里处落笔,一气舒卷,用“始见”二字突出了可称之名山的香炉峰。
  • 28、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
  • 29、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 30、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 31、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 32、释义: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开篇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了出来,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看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到了高僧慧远,而感到惆怅和感
  • 33、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 34、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 35、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 36、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 37、轻松缥缈的感觉如同升起在天空。
  • 38、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 39、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写自己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一开始即极尽夸张:“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写到山本身,则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孟浩然所用的也是对比手法,对笔调却是淡淡的:“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 40、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 41、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 42、故此诗被前人奉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逸品”。
  • 43、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 44、灵阙:指神仙所居的宫殿。
  • 45、诗词翻译: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傍晚的钟声听到也徒然。
  • 46、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 47、无奈攀缘随手长,亦知恩爱到头空。
  • 48、深处不唯容鬼怪,暗中兼恐有风雷。仙人往往今谁在,红杏花香重首回。
  • 49、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 50、经典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需要从点滴做起,将古诗词通过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希望给诗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给青少年爱好者,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特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和诗词爱好者,共同开展网络展览活动。
  • 51、抬头远望似乎登上了仙人的灵阙,
  • 52、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
  • 53、影寒已令水底去,脚阔欲过湖心来。
  • 54、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 55、慧远问:法身与色身有何差别?法身无去无来,无有起灭,与泥洹同像,云何可见?
  • 刘国华,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岳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
  • 56、刘国华,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岳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
  • 57、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僧人所居。
  • 58、远公传:梁代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
  • 59、“执取”比鬼针草还黏人

  • 60、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 61、表现作者对庐山和高僧慧远的热切向往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62、③远公:东晋高僧慧远。《莲社高贤传》载:“法师惠远,博综六经,尤善老庄。至浔阳,见庐山闲旷,乃立精舍。”
  • 63、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
  • 64、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 65、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 66、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 67、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 68、草堂久闭庐山下,竹院新抛洛水东。自是未能归去得,世间谁要白须翁。
  • 69、chángdúyuǎngōngzhuàn,yǒnghuáichénwàizōng。dōnglínjīngshèjìn,rìmùkōngwénzhōng

  • 70、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 71、:唐: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白话译文: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晚泊浔阳望庐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律。此诗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情带景,以空灵之笔来写内在的情感。全诗简淡自然、空灵无迹,颇有随笔的味道,而
  • 72、《彭蠡湖中望庐山》唐代:孟浩然
  • 73、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 74、我们选取部分问答,以飨xiǎng读者:
  • 75、这首诗色彩淡素,浑成无迹,后人叹为“天籁”之作。上来四句,颇有气势,尺幅千里,一气直下。诗人用淡笔随意一挥,便把这江山胜处的风貌勾勒出来了,而且还传递了神情。
  • 76、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
  • 77、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 78、每日背诗|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
  • 79、豁然开朗,精神为之一振!几千里的行程都未遇到名山,当我到了浔阳,猛然抬头,看见了香炉峰就在眼前,原来我已到了庐山。

  • 80、bùshílúshānzhēnmiànmù,zhǐyuánshēnzàicǐshānzhōng
  • 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 81、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 82、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 83、wànzhànghóngquánluò,tiáotiáobànzǐfēn。bēnliúxiàzáshù,sǎluòchūzhòngyún。
  • 84、它穿过杂树而直下,它穿过重重云雾。
  • 85、Hishermitagenotfaraway,
  • 8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87、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 88、陵:通“凌”,升高而接近。
  • 89、《望庐山瀑布水其二》唐代:李白

  • 90、诗人写出了“晚泊浔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然而尽管“精舍”很“近”,诗人却不写登临拜谒,笔墨下到“空闻”而止,“望”而不即,悠然神远。
  • 91、慧远与鸠摩罗什同为东晋时期的佛学大师,惺惺相惜,让当时的南北方佛教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 92、【晚泊浔阳望庐山】诗的前四句,写见庐山。用语只如说话一样,毫无做作。然而却是万千自谓懂诗的诗人口所不能道。或许不懂诗,不识字的人能说出同样的意思的话,却作不成诗。唯有孟浩然不但能道出,而且能写入诗里。初见庐山的欣喜之情,自然流露,像是对着庐山说出的话。读之,恍然使人不记得有文字,而只感受到诗人兴奋喜悦的心情。前人所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得意忘言",大概就是这样。
  • 93、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还乡路上途经九江,晚泊浔阳,眺望庐山所发思古幽情。此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企图超脱尘世的思想。
  • 94、这首诗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结尾余音袅袅,包含毫无尽兴之意。
  • 95、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 96、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 97、曾经读过在香炉峰修行的高僧慧远的传记,他远离尘俗的踪迹一直让我心存怀想。
  • 9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99、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 100、在四十个字中,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而又全不费力,一片神行,正是孟诗高境。王士祯曾引进禅学对此诗大为赞赏:“诗至此,色相俱空,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确实说出了其特色。
  • 101、不久二人经常通信往来,慧远向鸠摩罗什询问了很多佛教问题,鸠摩罗什也一一作答。这些问答后来结集成为《大乘义章》、《鸠摩罗什法师大义》、《法问大义》、《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