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包拯字希仁(101句)
2023-01-31 12:26:44
6348
- 1、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疏不通关系,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 2、来源:国家能源财务
- 3、个性官员包拯一上任就高调破除这则运行多年的潜规则,下令只能按规定数量生产端砚,州县官员一律不准私自加码,违者重罚。并且表态,自己作为“一把手”,决不要一块端砚。此举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三年后,包拯任期满,被调至中央任职,果然“岁满不持一砚归”。《包公掷砚》的故事就是以这个蓝本创作的。
4、于是,他一连写了五道奏疏,弹劾这个既有后台、又有势力的大人物。为了这件事,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竟和宋仁宗当面争持起来。在包拯的再三反对下,宋仁宗终于免去了张尧佐的两个官职。
- 5、宜推择真贤,讲求治道,外则黜郡守县令不才贪懦苛虐之辈,以利于民;内则辨公卿大夫无状谄佞朋比之徒,以肃于朝。
- 6、包拯在河间任职期间,地方史及民间传说都遗存下了他的一些故事,尤其各种版本的河间方志,都详细地记载了包拯于河间上疏的三道重大奏章,即:《论瀛州公用》、《请放高阳一路负欠》、《请迭雄州并高阳关官吏》。
- 7、徙知瀛州,诸州以公钱贸易,积岁所负十余万,悉奏除之。以丧子乞便郡,知扬州,徙庐州,迁刑部郎中。坐失保任,左授兵部员外郎、知池州。复官,徙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 8、戏曲、电视剧中的包拯已经是演绎的,有很多跟历史上真正的包拯有所区别了,但是这些演绎、传说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
- 9、张方平任三司使,因购买豪民的财产而获罪、包拯上奏弹劾,罢免了张的官职;但宋祁取代张方平,包拯又加以指责;宋祁被罢免后,包拯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权兼三司使。欧阳修说道:“包拯真是《左传》中所说的‘牵牛踩了别人的地而地的主人把牛抢夺过来’,这种惩罚已经过重了,又贪恋三司使的肥缺,不也太过分了吗!”
- 10、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 11、封建社会,生产力较低,所以耕牛作为重要的劳力是不允许私自宰杀的。即使杀那些老耕牛也必须有官府发给的批文。
- 12、包公,名包拯,字希仁,宋朝合肥人,曾任开封府尹,是宋朝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执法公正不阿,替民伸冤除害,深得人心。
- 13、包孝肃知瀛州日,忽外有传契丹人大举兵将犯境者,州中皆恐。孝肃素严静,至是亦为稍动,召幕僚谋之。判官吴某独后至。孝肃责其慢。吴云:“非慢也,正思此事耳。以某度之,契丹和好方坚,必无败约。恐有好人欲借端生事,故播流语。惟当静镇之,自无事矣。”后数日,果有告边猾张子隆等聚徒谋入州劫府库,逃入契丹,造此恐吓。捕得诛之。孝肃即荐吴于朝。(乾隆《河间府志》卷十八“琐录”引
14、为民请命的包拯。
- 15、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
- 16、)
- 17、民间百姓都信以为真,一时之间都传闻冷青是宋仁宗的皇子。当时的开封府府尹是钱明逸,听到这个消息后,赶紧派人把冷青给抓到公堂上审讯。冷青在公堂上盛气凌人。
- 18、【包拯字希仁】至正五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至正六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 19、“不长。头尾半顿饭的时间。”
- 20、虽然地位高贵,但衣服、器物、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归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包拯人物经历简介包拯,北宋名臣。
- 21、又上章陈述天子应当明智地听取和采纳臣下的意见,辨清结党营私的人,爱借有才能的人,不能坚持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见,一共是七件事;又请求去除刻薄的风气,抑制投机取巧的人,端正刑典,明确禁令,不要轻易大兴土木,禁止妖妄荒诞的事情,朝廷大多实施推行了这些意见。
- 22、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任京东转运使,改授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移任陕西,又移任河北,进京担任三司户部副使。秦陇斜谷专门置办造船用的木材,随意向老百姓摊派征取,而且这里的七个州负责提供造河桥用的竹索,常常多达几十万,包拯都上奏朝廷,停止了这些摊派。
- 23、出生于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少年包拯耳濡目染,自幼勤奋好学,熟读《诗》《书》《左传》《易》等儒家经典,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行为规范。
24、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
- 25、又上言天子应当明于听取采纳,分辨朋党,爱惜人才,不坚持先入为主的说辞,一共七件事;请求废除苛刻不宽厚的做法,抑制侥幸投机得官,正刑法明禁令,戒除兴建劳作,禁丘妖言妄说。朝廷大多加以施行。
- 26、我生于平民家庭,从小学习为官的各种知识,信奉古书的记载,仰慕古人的行为,知道为官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行为要端正,要竭尽忠心,敢于献身,坚持操守,遵循法则。
- 27、他,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官26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嫉恶如仇的清官形象,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
- 28、这首诗的核心即“清心”、“直道”。
- 29、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 30、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专门记载了包公少年时不与富豪交往的故事,并在与学生讨论“君子交际之道”时多次引用。
- 31、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 32、王延龄双手一拱,说:“那就仰仗也大人了。”
- 33、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但因体例、年号不一而未成。
34、在皇佑二年的四月,开封府的坊间流传着一个惊人的传言。有一个叫冷青的人,屡屡当众宣称自己是宋仁宗的皇子。自己的母亲是宫女,在出宫之前被仁宗临幸怀有龙种,出宫后生下了他。
- 35、包拯在朝治事刚强坚定,那些贵戚、宦官因而有所收敛,一听见他都十分害怕。人们把包拯的笑脸比作黄河变清那样难得见到,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字,称他为“包待制”。京城的人流传一句话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日的规定,凡是来衙门诉讼的人,进门后不能够直行到大堂阶下。包拯改变陈规,打开府中正门,使他们得以直接到堂前陈述是非,从而使胥吏不敢欺负他们。宦官和豪门贵族为自己修建园榭,侵占了惠民河边的土地,因此使河道阻塞不通。恰好京城发了一次大水,包拯便下令将那些楼台亭阁全部拆掉。有人手持地契去找包拯,说地契上就是这样
- 36、包拯,字希仁,男,庐州合肥人,北宋名臣。
- 37、据史书记载,公元1042年,任知端州三年期满,包公即将乘船离开端州。
- 38、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
- 39、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 40、后来,包拯调到京城里做官。有个张尧佐,他的侄女在宫内当贵妃。凭这点关系,他竟同时担任了三司使等好几个重要官职。三司使是主管全国财政赋税的官员,包拯以为依照张尧佐的才干,不适合担任三司使,更不适合同时担任几个重要官职。
- 41、三娘子:他一进门就问,三娘子,三娘子,老三呢?
- 42、史家普遍认为,《宋史》是保存宋朝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统全面的一部史书,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要想了解宋朝历史便不可能脱离《宋史》,后世众多的修订之作,虽然确实各有其长处,但却不能取而代之或者与之并行于世。
- 43、为官26载,包公尤其痛恨贪官污吏,在弹劾贪官时,他常常引用范仲淹的一句话“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意思是说,弹劾掉一个贪官只是他一家哭,而一方百姓就能免受其害了。在《乞不用赃吏疏》中包公写道:“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认为,清廉的官员能成为百姓的表率,而贪赃枉法的官员则为世人所不耻。
44、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至是,请:“罢河北屯兵,分之河南兖、郓、齐、濮、曹、济诸郡,设有警,无後期之忧。
- 45、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
- 46、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告状。包拯说:“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 47、★河间府署同知署二堂包拯的三口大铡刀
- 48、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汉族。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咸平二年。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 49、其实包拯心里跟明镜似的,他让报案者回去宰杀耕牛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就是给报案者减少损失。第二个目的就是如果谁来举报私宰耕牛,那么这个人肯定就是凶手。
- 50、于是,朝廷改授包拯为和州监税,离庐州很近。然而,父母仍然不愿意随同包拯一起赴任。
- 51、至正十二年九月,脱脱亲率大军镇压镇压徐州芝麻李红巾军起义,执意屠城,军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师。至正十四年,脱脱被派往讨伐高邮张士诚起义军,正酣战即将攻陷士诚之际,为朝中弹劾,功亏一篑。
- 52、王安石生于1021年,1086年5月21日去世,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柳永生于约984年,约1053年去世,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又称柳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
- 53、王五:
54、个性官员包拯一上任就高调破除这则运行多年的潜规则,下令只能按规定数量生产端砚,州县官员一律不准私自加码,违者重罚。
- 55、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 56、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
- 57、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 58、左右为难之际,29岁的包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辞官回家,侍奉双亲。而且,这一辞就是十年。
- 59、第二个案件就比较复杂了,而且涉及到了当朝皇帝。事情发生在皇佑二年,当时的包拯已经由地方调任到京城为官了,被皇帝任命为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长官的职务。
- 60、包拯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曾建议在边境无事时将军队移到内地,但没有得到答复。现在,包拯请求:“罢除河北的屯兵,将他们分别安置在黄河以南的兖、郓、齐、濮、曹、济各州,即使边境告急,也无需担心来不及调遣。如果说边境的守兵不能一下子减少,那么就请求朝廷训练义勇,减少干粮,每年的花费,比不上屯兵一个月的费用,一州的财赋就很充足了。”没有得到答复。
- 61、包拯性情严峻、刚正不阿,其出任公职时,务求忠诚厚道、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不爱乌纱只爱民”,深受百姓敬仰。他断案英明刚直,民间多有作品描述其断案故事,如《包公案》等。
- 62、三娘子::大人冤枉啊~~~
- 63、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曾经提议太平无事时把军队调到内地,没有答复。至此时,请求:“解除河北驻守军队,把他们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兖、郸、齐、濮、曹、济各郡,如果有紧急情况,没有误时的忧虑。
64、脱脱,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脱脱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元朝元统二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
- 65、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 66、从反腐败斗争的实践来看,官与商的勾结,权与钱的交易,几乎是所有贪腐案例的共同特点。一些落马官员的朋友圈中,往往不乏有关系固定的商人巨贾,掌握权力的官员在金钱美色面前,很容易被腐蚀、被俘虏,心理产生失衡,贪欲私欲膨胀,由称兄道弟到沆瀣一气,由小恩小惠到巨额贿赂,一步步彻底沦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工具,最终身陷囹圄,追悔莫及。自身硬气,才有底气。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天上也从来不会掉馅饼。行使公权力者,当慎待权力,心存敬畏,胸怀戒律,切莫打开贪欲的闸门,贪欲熏心,利令智昏,终会自取灭亡。
- 67、弹指一挥间,1000多年过去了。但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包拯一直受到历朝历代不论为官还是为民者的普遍敬仰。包拯及其包拯精神并没有过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这种精神的光辉的闪耀。公明廉威、勤政为民,既是全社会的政治诉求,也是执政者需要再一次拾起的历史文化遗产。
- 68、包拯铁面无私,任何皇亲国戚、权贵大臣,都没有方法在包拯那里走路径,通关节,所以,当时传播着这样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人们曾经把他和传说中阴间的阎罗相提并论了。
- 69、A但,只管不久暂时调动官职,指升官为官清廉巧言善辩,不辱使命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到官署。属于侧面描写。从侧面衬托包拯威名远扬,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廉洁奉公、广开言路、执法公正等。
- 70、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 71、众人一惊,顿时,老实了。可是包拯连问三次,这些家人竟象木头桩子一样,闷声不响。秋菊站在那里,也象无事的一样。王延龄在一旁睁大眼睛,装着急于要把此事弄明白的样子,眼看众人一言不发,他想:“包拯啊包拯,这事够你喝一壶了,下一步你难道和一般官员一样动刑吗?即使棍棒下面找出犯人来,也不算高明。”想到这,故意说:“包大人,常言说,肉怕渣,人怕打,既然他们不说,你用刑吧!”
- 72、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 73、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74、★河间府署同知署二堂包拯铜像
- 75、【包拯字希仁】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曾经提议太平无事时把军队调到内地,没有答复。
- 76、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雄州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
- 77、本文出自《宋史》。讲述了包公为了孝敬父母,29岁考中进士一甲,但是,直到39岁才开始出仕当官,10年中闲居在家,不去上任,为的就是孝敬父母。包公父母相继去世后,包公才在邻里的劝说下,出来当官的以及作做官后的政绩。
- 78、但是心里又不放心,于是就把这个案件专门交给包拯来审理。在宋仁宗的心里,还是十分的信任包拯的。包拯通过明察暗访得知,这个冷青上面还有一个姐姐。
- 79、《包孝肃公奏议》几乎囊括了包拯一生中所有的奏折、陈表和各种各样的建议、意见,全面呈现了包拯的政治主张和他的阅世态度,尤其他关于反对增加农民负担和精兵简政的建议,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及现实意义。
- 80、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 81、人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人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在《铡包勉》和《包公赔情》等戏曲里,说包拯从小受父母遗弃,由包拯大嫂带养成人,这不符合历史实际。事实上,包拯的幼少年时代,深受父母宠爱和教养。包拯长大后,也极为孝顺父母。与包拯同时代的欧阳修,曾经弹劾包拯“素少学问”。这里的“学问”,主要不是指读书和文化水平,而是指不懂人情世故。
- 82、包拯说:“大师,刚吃过鸡蛋,一定会有蛋黄渣子塞在牙缝里,我让他用清水漱嘴,再吐出来,就根据吐出来的水里有无蛋黄沫子来判断。她不敢喝清水漱嘴,不是她是谁呢?”
- 83、多年前,包公的第五世孙包康二迁居到这里,从此代代相传,繁衍生息。
84、因断案出名,庆历元年,四十岁的包拯调任端州知府,后屡次升迁,先后任职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开封府尹、枢密副使等官职。
- 85、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在这方面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教训,不要做出使后人蒙羞的事情吧!贻:留给。来者:后人。
- 86、这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缅怀。作为包公的后人,他们不能忘、也从不敢忘记一千年前祖宗留下的家训。
- 87、知府:开口就叫三娘子,定知屋内无丈夫。你该唤张老为何唤三娘子?你怎知张老三不在屋中?还等动刑吗?!
- 88、穿越千年,包公清廉爱民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感动着一座城。
- 89、★河间府署二堂展厅内《论瀛州公用疏》内容
- 90、★河间府署中轴线二堂包拯与左右护卫
- 91、包公让家人把这段话刻在石碑上,立于堂屋东壁,时刻戒示子孙,永远不要忘记
- 92、“问了,他们都说未见。你说怪不?”
- 93、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拯共论之,语甚切。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94、王五:大人,那天俺们是打算一同进城趸货,相约一大早在青陵桥碰面,谁知俺到了桥边等了半天也不见人来,俺家就跑到了老三家去问,可一问三娘子说早走了,当时俺就觉得奇怪为啥俺就没见着他哩——
- 95、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任京都转运使,改任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迁陕西,又转调河北,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秦州、陕州、斜谷一带官府衙门的造船材木,大都向百姓征来;而且秦、成等七州交付河桥所用竹索,一年常在数十万竿,对这些负担,包拯上奏后都免去。契丹在关塞附近聚集军队,边境的州郡逐渐发来警报,朝廷命令包拯到河北征调军用粮草。包拯上书说“:漳河一带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然而人们不得耕种生产,邢州、氵名州、赵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大多被用来牧马,请把这些土地全部交还百姓,让他们耕作种植。”朝廷听从了这个意见。解州池盐的
- 96、包拯有奏议十五卷,今存《包孝肃公奏议》十卷,收入《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类”第427册,历朝都有翻刻本出版行世,深受后世研究者的重视。
- 97、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高抬贵手。
- 98、知府:速速把案情讲来~~~
- 99、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疏不通关系,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 100、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拯共论之,语甚切。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 101、CD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状呢?②于是暗地里派人用墨汁涂钟,涂了好久。聪明,机智,善于利用罪犯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