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

    1、e游学|民国:除了战争与旗袍,还有一个“黄金十年”

  • 2、但公认的罪人却还有一位:唐玄宗时代的知名奸臣李林甫。
  • 3、张九龄一直是个纯臣,在他的眼中没有私人情谊,有的只有帝国和苍生。这样聪明的人,如何不知道韬光养晦,但从张九龄踏入玄宗一朝后,背负盛世使命感的他就将自己的胸中文韬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了。
  • 4、在唐朝能得到权贵的一句赞誉,就等于基本拿到了混入官场的入场券。年仅十三岁的张九龄在得到王方庆的勉励后更加专心致学,并于武则天长安二年进士及第,从此踏入已见盛世端倪的大唐朝局。
  • 5、这时,李林甫想起了当初他立相时张九龄也竭力阻止,就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张九龄也要之罪。唐玄宗想起了张九龄处处与他作对的往事,新仇旧恨一并发作。于是张九龄也受了牵连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
  • 岁在唐朝已经不算年轻了,这一次辞别长安,回到岭南故里,也许张九龄便再也不可能重回帝都了。带着所有人的不理解,一身孤勇的张九龄收拾好自己单薄的行李,像14年前的长安二年一样,一个人晃晃悠悠地离开了。
  • 6、岁在唐朝已经不算年轻了,这一次辞别长安,回到岭南故里,也许张九龄便再也不可能重回帝都了。带着所有人的不理解,一身孤勇的张九龄收拾好自己单薄的行李,像14年前的长安二年一样,一个人晃晃悠悠地离开了。
  • 7、而平安躲过麻烦的李林甫,反而在唐玄宗心中,留下了厚道的好印象,官位也接着亨通。这次风波后,便当上了主管官吏考核的吏部侍郎。而在这个职位上,以厚道出名的李林甫,更表现出了不畏权贵的高贵品格。连唐玄宗大哥宁王的面子也敢驳。
  • 8、战国时魏国都城大梁是指战国时魏国都城,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魏国都城自安邑迁此,魏国也称梁国。梁,国名,历史上有七个以梁为国号的国家。一是春秋时嬴姓诸侯国之一的梁国。二是战国时魏惠王迁都大梁,魏国也称梁国。三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三个王朝南梁。四是南北朝时期,南梁被攻陷后对西魏称臣的西梁。五是隋朝末期,梁师都建立的政权,国号梁,年号永隆。六是隋朝末期,西梁宣帝曾孙所建后梁。七是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中第一个朝代的后
  • 9、以科举制选拔民间人才,延续到清末
  • 10、【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唐肃宗至德初年,被迫成为太上皇的玄宗李隆基早已没有了开元天子的巍巍圣颜,而那位“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杨玉环也在不久前香消玉殒于马嵬坡。
  • 11、后人称他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代名相,是古代客家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之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

  • 12、科举兴于隋,成于唐。唐朝许多宰相、名家大多是科举进士出身,如名相房玄龄、张九龄、狄仁杰、张说、宋璟、姚祟、李绅,书法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散文大家韩愈、柳宗元,大诗人白居易、杜牧、王维、王昌龄、刘禹锡、李商隐、陈子昂、孟郊、贺知章、王建、张籍等,平乱功臣被尊为“尚父”的郭子仪是著名的武举状元。
  • 13、照着唐诗里的说法“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食”,完全就是一幅国泰民安,老百姓丰衣足食的繁荣景象。国家威望更如日中天,最西边的国土,扩张到中亚地带,安西都护府雄视西方。雄踞亚洲内陆的吐蕃帝国,也被大唐打得乖乖收回触角。强悍一时的突厥汗国,更被大唐彻底团灭。这个经济强大军事更堪称凶悍的伟大帝国,彼时放眼全球,几无敌手。
  • 14、东汉永初6年:窄刃、直身,刀首为环形。这种刀型自汉以后尽管偶尔有小的变化,而窄刃直身的特点却几乎延续了大约1000年,才逐渐被更丰富多彩的宽刃刀代替。
  • 15、两百多年以后的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样的话似乎是为张九龄量身定做的。你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一种人生来就是救济万民的,辞官回乡的张九龄途经大庾岭梅关,眼见百姓深受所累,全然不顾自己已是一介白衣,连上奏疏请求朝廷拨款支持。
  • 16、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
  • 17、唐朝开元九年,名臣张说再次担任宰相,他之前就对张九龄很欣赏,甚至因同姓与他结为宗族兄弟,张九龄也跟着升职,担任中书舍人。
  • 18、而他整人的最厉害之处,不止在于整的狠,更在于藏的深,杀人不见血,背后捅刀子,这对他都是寻常招数,更厉害的是,被整的人打死也想不到,幕后黑手竟然是他。好些被他整的死去活来的人,好多年里,竟然还对他感恩戴德。
  • 19、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
  • 20、第一招是拉外援。开元二十六年,河西节度使牛仙客工作出色,除了保卫边疆外,还厉行节约,使得仓库储备丰厚,令唐玄宗十分高兴,打算破格提拔,把他调到京城里来任尚书。
  • 21、中国历代王朝的世事变迁里,虽然不乏各种由盛转衰的悲情局面,但过程最为意外和毁灭性的一次,当属盛唐王朝的终结。

  • 22、他曾做过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中书令,是岭南地区最早在中央王朝中担任最高职务宰相的第一人,被称为“江南无双士,南天第一人”。
  • 23、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作为唐朝诗坛为数不多的士林巨擘,向来以“格调刚健”的诗风著称于世的张九龄,第一次在诗作《西江夜行》中展现了自己不为人知的孤独和柔软。
  • 2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台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唐中叶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正的宰相。三省长官却先后被排斥出宰相行列,成为荣誉职,决定政策之权则被剥夺。三省六部制名存买亡。宋承唐制,金、元、明只设一省六部。明代胡惟庸案后,中书省与丞相被废,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清沿明制,以六部尚书任天下事,其上先后有议政王大臣会议、上书房、军机处。
  • 25、皇图霸业转眼成空,帝王将相都是浮云,但张九龄主持的梅岭古道即便是千百年后,也仍然惠及着南北两地的百姓。佛家说的功德无量,大概也就是如此了。
  • 26、青铜剑始于商代。那个时候,它的剑身一般较短,形状就像柳树的叶子,制作也比较粗糙。春秋晚期以后,青铜剑的制作达到成熟,“越王勾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典型的青铜剑型。
  • 27、于张九龄而言,张说是他的恩师和贵人,没有张说,也就没有后来的开元最后名相张九龄。但和先天元年的自己一样,在张九龄的眼中,一个吏治清明、百姓安居的盛唐远比私人情分重要得多。
  • 28、青铜刀剑:按现在出土文物来看,最早的剑产生在商代,较短,呈柳叶或锐三角形,初为铜制,无格短柄,只能算是自卫武器。
  • 29、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悲情的毁灭?虽然后世把主要的责任,归结为那场恐怖的安史之乱。
  • 30、愿这盛唐的明月时时月光流转,愿这盛唐的福泽时时泽披苍生,而我张九龄是否流落江湖已经不重要了。
  • 而在张九龄被罢相后没几天,太子瑛和瑶、琚两位王子也被贬为庶人。

    31、而在张九龄被罢相后没几天,太子瑛和瑶、琚两位王子也被贬为庶人。

  • 32、而也正是这句评价让张九龄从此名动天下,上到身居庙堂的高官,下到乡野阡陌的学子,无一不晓张九龄的名字,这位政坛新星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 33、但就是这样一个威名远扬的帝国,却随着安史之乱的号角,被十几万安禄山叛军,像砸精美瓷器一样,轻而易举就砸得粉碎。虽然这场叛乱,被唐王朝历经八年艰苦平定,但随之带来的连锁反应,从中央的宦官专权,到地方的藩镇割据,如一道道绞索一样困住这昔日强大的帝国。这个缔造强盛文治武功成就,以至于今日还令国人被称为“唐人”的伟大王朝,从此再未恢复到昔日鼎盛年代的荣光。
  • 34、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绩、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此外,太宗不计前嫌,重用李建成旧部魏征、王珪,王世充降将尉迟恭、秦琼等。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原则,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
  • 35、人文之旅|大汉帝国的五大贡献:汉文化,集权削藩,尊儒,养息,通西域
  • 36、根据莫氏族谱记载,其父莫让仁早逝,莫宣卿是遗腹子,母亲梁氏改嫁开建县金楼村莫及芝,随继父生活。继父莫及芝乐善好施,家境富裕,年幼入学堂读书。
  • 37、岑参,迁居江陵。自幼亡父,家道中落,后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大历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死成都旅舍。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出塞前多作山7JC、述怀及赠答之作,其边塞诗富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热情奔放,尤擅七言歌行。有《岑嘉州集》,《全唐诗》录其诗四卷。
  • 38、南宋时期广南东路南海县熹涌人,生年不详,宋度宗咸淳七年辛未科状元,卒于宋端宗景炎二年(
  • 39、所以自从李林甫混成宰相后,俩人就对掐不断。而从战斗力说,李林甫对比张九龄,似乎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张九龄既有业绩彪炳,更有皇帝恩宠,更有朝野铁杆遍布。俩人来来回回掐了几次,饶是李林甫会拍马屁,有唐玄宗的偏爱,但一来二去,总还是落下风。
  • 40、但是刀的弯曲度大,其力的释放比直形兵器要强的多。而像剑这种兵器运用于马战虽然砍物很深,但是易折断。
  • 41、知行合模式创新—清总会e游学五大线路正在推出

  • 42、——错!那是科举后期的明清年代。在盛唐,则是另一番景象。
  • 43、张九龄是怎样的一个人?
  • 44、商代短柄翘首大刀
  • 45、在张九龄的诗中大家最喜欢哪首感遇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004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46、唐代前期实行均田制与“租庸调”法,后期实行“两税法”。“租庸调”的赋税制度:“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口则有调。”租是农民向政府缴纳谷物,作为田税。调是农民向政府缴纳当地的土特产,一般指的是绢物等。庸是农民为政府服劳役代替纳物。唐代前期的租庸调法,税额较轻,尤其是采取“输庸代役”的办法,让农民有休养生息的机会,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利于经济繁荣。在开元以后,租庸调法则“陷于败坏”。
  • 47、就是在这一年,张九龄再度赴京参加吏部选才考试,和科举考试相比,才堪经邦科是一场针对优秀人才的高水平遴选考试。果然,不负众望的张九龄又是轻松通过,才堪经邦科登第。
  • 48、张九龄(678~韶州曲江人。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开元年间官至宰相,成为秦至唐在统一王朝任官级别最高的岭南人。张九龄为政注重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亦终因此罢相,后有人认为这是唐朝由治到乱的分水岭
  • 49、五年后,张说因御史中丞宇文融和李林甫等人的弹劾被罢相,张九龄也受牵连改任太常少卿,不久又外调为冀州刺史、洪州都督等职务。
  • 50、而张九龄也是个老倔头,看到这情况,也跟皇帝杠上了。不久以后,又唆使亲信周子谅上奏弹劾牛仙客。这次弹劾更狠,竟说牛仙客的八字与道家的卜卦犯冲,用了就惹祸。
  • 51、当唐玄宗欲立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为相,立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时,张九龄极力阻止。这下也引起了皇上对他的不满。

  • 5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53、所有人都沉浸在盛唐的凯歌中,只有张九龄还瞪着他那双早已老迈的双眼看向帝国繁华深处的崩坏。唐玄宗觉得自己已经做完了帝王的使命,但张九龄却仍然为帝国的未来殚精竭虑,这对原本亲密无间的君臣终于还是走向了歧途。
  • 54、而一直到天宝十一年李林甫过世,安禄山都还一向很老实。李林甫过世之前,因为作恶太多,旧日的政敌就群起而攻之。等着他过世后,还没来得及下葬,就被唐玄宗剥夺了一切荣誉尊号,改由小棺材掩埋。而相比于他身死的悲惨境地,一个后果却更严重:他亲手种下的祸根安禄山,这会彻底没了对头,从此疯狂扩张,终于酿成了那场肆虐八年的灾难:安史之乱,从此大唐元气大伤,再无盛世。
  • 55、“唐均”即唐代创烧的花瓷,为钧瓷之始北京故宫藏
  • 唐刀,唐代军队配备的制式用刀,唐玄宗发起张九龄编纂《唐六典》其卷十六《武库令》记载唐刀分类“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 56、唐刀,唐代军队配备的制式用刀,唐玄宗发起张九龄编纂《唐六典》其卷十六《武库令》记载唐刀分类“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 57、出现切刃造和镐造的刀形状。最先从印度和中东国家运来的镔铁等打造兵器。
  • 58、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每称平允。——《旧唐书··张九龄传》
  • 59、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首先记载了灌钢法,北朝魏、齐间的綦毋怀文曾用这种方法制成十分锋利的"宿铁刀"。谢平用此法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
  • 60、莫宣卿考取状元后,被任为翰林书院修撰。其后他还乡省亲,因母亲不愿随其北上定居,莫遂上书朝廷请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职以奉养母亲。
  • 61、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沿袭到清末。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 62、秦青铜剑
  • 63、就在这几十年如一日的卖力表演下,传说又厚道又公正的李林甫,权位也节节攀升。到开元二十二年,终于如愿当上了宰相。当时与他同任宰相的,还有裴耀卿和张九龄。这二位都是有资历能耐的重量级人物。特别是张九龄,这是被后世称为“开元盛世三杰”的牛人,既忠诚敢言更眼光卓越,诗文才华更是一绝。比起这位大佬来,当时的菜鸟李林甫,似乎很没竞争力。
  • 64、生封公孤,死谥文正。这是历朝历代读书人的终极梦想,而在宋仁宗赵祯之前的朝代,“文贞”谥号就是最高的谥号。
  • 65、而此时已经被贬到荆州的张九龄又重新回到了孑然一身,虽然已在千里之外,但他的魂灵却始终留在那个曾经清澈如水,如今日渐浑浊的庙堂。望着天上的皎皎明月,张九龄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66、这首哲理诗是张九龄写于遭诛被贬谪之后的。诗人以花木自喻,表达了追求高洁的人生理想。诗一开始,就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总结,显示出欣欣向荣的生机。“林栖者”特指与兰桂一样高洁的隐逸之士,他们由于闻到花的芳香而产生喜爱之情。最后诗人点出本诗的主旨: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和兰桂一样,洁身自好而不谄媚于小人去博得功追求富贵。
  • 67、相传莫宣卿七岁时已能吟诗作赋,十二岁参加州试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
  • 68、唐宣宗大中五年,十七岁的莫宣卿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状元,从而成为广东历史上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状元,并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
  • 69、吴地刀,现藏于湖北鄂州市博物馆
  • 70、唐朝天宝八年,46岁的高适才因文采被宋州刺史张九皋荐举,终于有了出仕的希望,但当时的宰相李林甫不喜欢文化人,高适只能担任汴州封丘尉,但很快就离职了。
  • 71、但对这件把握更大的事,李林甫的态度却是俩字:不去。不但不去,还谆谆教诲了一番,说啥我们抨击张说是为了公务,不是私仇,不要揪住不放。一段高论传播出去,成了当时长安官场的正能量。连老谋深算的苦主张说本人都感到,连说李林甫是个厚道人。

  • 72、这位奸人的破坏力,至今还回声萦绕: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奸诈的成语“口蜜腹剑”,最早就是用来形容他的。
  • 73、同样被坑的很惨的,还有昔日的尚书左丞严挺之,早年因为和李林甫不和,被排挤出京城。后来唐玄宗也思念起这位刚正的大臣,动了再度启用的念头,李林甫知道后立刻脚底抹油,拽来了严挺之的弟弟,又是一番花言巧语,骗他说如果想让他哥哥得到重用,可以写奏折请求回长安养病,这样皇帝看到后一同情,你哥就能升官了。严家人哪里知道是计,立刻写信照办。接着李林甫拿着书信给唐玄宗叹息,说严挺之身体不好,不能大用了。唐玄宗听了也喟叹,一位杰出能臣,就这样窝在地方了。
  • 74、作者:我方团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嵚。
  • 75、这位在盛世序曲中踏入庙堂,又在盛世终章前远遁江湖的开元最后名相,早已化为天上的明月,用他君子如玉的德行,大公无私的操守,如同梅岭古道般仍让后世时时感怀。
  • 76、亲爱的悦友,读完后记得分享喔
  • 77、根据莫氏族谱记载,其父莫让仁早逝,莫宣卿是遗腹子,母亲梁氏改嫁开建县金楼村莫及芝,随继父生活。继父莫及芝乐善好施,家境富裕,年幼入学堂读书。
  • 78、但张九龄不一样,这个从荒凉远州一路考进长安的年轻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诸多贵人为他背书。在岭南时有广州刺史王方庆,在长安时有考功郎沈佺期……上天给了张九龄惊世的才华还不够,给了一路相伴的贵人犹嫌不足,因为这一切的一切和接下来出现在张九龄生命里的那个贵人相比,都不值一提。
  • 79、唐高宗咸亨四年,张九龄出生于韶州当地的官宦世家,这个绵延了数代的大家族从曾祖父起就活跃于岭南之地。但在门阀士族的流毒还未消除的大唐,出生在岭南这样远离权利核心的荒凉远州,等待张九龄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继续走上父辈的道路。
  • 80、唐玄宗采纳张九龄建议,制定官吏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唐玄宗提倡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下令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
  • 千里马易得而伯乐难求。文采斐然的李商隐直到暮首晚年才考中进士,读书破万卷的杜甫也在阴差阳错间蹉跎半生,在门阀士族把持官场的大唐,没有贵人在前引路,科举难中;纵然难得中榜,晋升又难如登天。

    81、千里马易得而伯乐难求。文采斐然的李商隐直到暮首晚年才考中进士,读书破万卷的杜甫也在阴差阳错间蹉跎半生,在门阀士族把持官场的大唐,没有贵人在前引路,科举难中;纵然难得中榜,晋升又难如登天。

  • 82、总之,元朝的刀直接影响到其后的清代雁毛刀、雁翎刀以及现在的中国军队指挥刀。
  • 83、唐朝长安二年,张九龄考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虽然在女皇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时期没有大的升迁,但在唐玄宗即位后,张九龄担任左拾遗,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 84、从远离文化中心的荒州,到一路披荆斩棘考入浸染数百年书生气的长安帝都,张九龄就像是个初出深山的愣头青被长安城的繁华所震撼,但他不知道的是,更多的,是长安城里的人们被他的文章所震撼。若非书香累世的豪门世族教出来的子弟,又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然而,张九龄与世家豪门无关。
  • 85、图为现代复刻越王勾践剑
  • 86、其实张九龄对牛仙客本人,倒无恶感。但是他老成谋国,认定就这样提他当尚书,是严重违背唐朝的官吏制度,因此卖力反对。但一直以来,张九龄太过傲慢,早惹得唐玄宗心烦,这次更点了导火索。唐玄宗几次提出,要给牛仙客加官进爵,张九龄轮流驳斥,先说牛仙客没文化,又说牛仙客家庭条件差。这下把唐玄宗也惹怒了,直接大骂张九龄:你说牛仙客出身低微,那你张九龄又是什么出身?
  • 87、虽然彼时的朝局仍因为武氏流毒而动荡不息,但远在岭南的张九龄深埋在内心深处,想要齐家治国,一展胸中抱负的意气终究是忍不住了。
  • 88、作为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雄主,李隆基还是太子时就发现了张九龄,在他亲自主持的道牟伊吕科中,张九龄经世致用的国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盛名之下无虚言,唐玄宗知道张九龄的抱负,张九龄也知道李隆基的雄心,这对让历史铭记的君臣开始了开元盛世的伟大构想。
  • 89、三年后,高适又得到河西节度哥舒翰的赏识,担任左骁卫兵曹,并进入哥舒翰的幕府担任掌书记,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
  • 90、想要了解更多唐朝人的悲欢离合,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看看《曾有少年时》,你会有更多的不同视角。
  • 91、其实张九龄啥出身不重要,但重要的是,一直恃才傲物的张九龄,这次彻底在唐玄宗心中,留下了宽以待己严于律人的恶劣印象。于是破天荒的,唐玄宗没有听张九龄的进言,硬是升了牛仙客的官。

  • 92、读者QQ群:61885089
  • 93、唐玄宗李隆基马球技艺高超
  • 94、【张九龄是哪个朝代的】唐玄宗欣美张九龄的文章,夸他是文场中的元帅,自己会终生敬他为师。
  • 95、西汉时期,随着与匈奴的长期作战,骑兵迅速发展,成为北方草原上战斗的主力。环首刀的快速普及与此密切相关。
  • 96、“贞观之治”是唐朝走向繁荣的开始。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完善"三省六部制",集权中加重分权——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运作方式很类似现代国家的"三权分立"制。
  • 97、唐朝自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到907年朱温建后梁而灭亡,共计289年,以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四夷宾服、安史之乱、牛李党争、科举制、三省六部、两税法、佛经东进等重大事件以及诗歌、文学、音乐、书画、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等领域杰出成就而为后世传说。
  • 98、唐朝开元二十四年,忌恨张九龄的李林甫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张九龄反对,唐玄宗最终将张九龄迁任尚书右丞相,后来又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 99、明清科举达到高峰,考试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可见明清科举制发展的畸形。
  • 100、但李林甫却很有想法,早早就下定了决心。自己和张九龄,绝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要想成功,就要彻底击败这个老头。
  • 101、唐玄宗看了一声叹息:那就歇着吧。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就这样被李林甫轻松搞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