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写竹子的诗【精选100例】

  • 1、郑板桥在《郑桥桥集·题画竹》中说:“盖竹之体,瘦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千霄,有似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生也。”这里的“生”,指竹的外部形象;这里的“神”,则是内在气质。形神毕肖,移情予物,托物寓意,能增强艺术感染力。
  • 2、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处理邻里关系和为贵。通过诗,板桥的难得糊涂现好多人实习,吃亏是祖福好多人把他当做座右铭,所以我爱板挢画,更爱板桥诗。
  • 3、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 4、郑板桥弃官之后,晚年落拓扬州,以卖画为生,生活潦倒,但他丝毫没有退缩妥协。请看他在晚年写的一首诗:“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人老志坚、面对恶势力无所畏惧的凛然气概,于今读之,仍令人感奋不已。
  • 5、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囊橐萧萧两袖寒。《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而今再种扬州竹,秋风江上作鱼竿。这是他的诗作,疑是民间疾苦声
  • 6、些小吾曹州县吏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囊橐萧萧两袖寒。《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而今再种扬州竹,秋风江上作鱼竿。这是他的诗作,疑是民间疾苦声
  • 7、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热情赞美竹子宁折不弯的精神。而竹子的坚强、挺拔、苍劲,又恰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 8、释义:竹子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 9、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 10、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 11、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 12、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 13、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 14、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这是他的诗作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15、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 16、郑板桥的竹画和竹诗,读来不仅仅是爽心悦目!
  • 17、款识:两枝老干无多叶,让尔新篁正展翎。铁骨霜皮终有用,他时留取造柯亭。板桥郑燮写。乾隆甲申。
  • 18、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 19、郑板桥最有名的诗个人认为是

  • 2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21、出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 22、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 23、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 24、出自:清代·郑燮《新竹》
  • 25、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出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释义: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 26、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
  • 27、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 28、释文: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
  •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30、款识: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踈踈,何必重重叠叠。乾隆辛未九秋,板桥居士郑燮。
  •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 31、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 32、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 33、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 34、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 35、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 36、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 37、磨:折磨,挫折,磨炼。
  • 38、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 39、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清代・郑燮《新竹》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 40、“忆君心似面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构思时屏气凝神,殚思竭虑、反复酝酿,直到人、物、事、理烂熟于胸,层次,脉络辅排就绪,表现形式考虑成熟。文章胚胎才算初就。
  • 41、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 42、“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写竹、画竹凡40年,体味不可谓不深,技艺不可谓不精。“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正是诗人积40年诗、画创作之经验所总结出来的艺术哲理。
  • 43、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 44、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 45、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 46、出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
  • 47、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 48、“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
  • 49、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这是他的诗作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50、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
  • 51、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 52、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 53、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 54、郑板桥清代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 55、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5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57、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 58、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59、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 6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61、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更酷爱咏竹。他笔下的竹诗意境隽永,蕴含很强的哲理性。我们常常提笔做文时,会想到他的“删繁就简三秋树”;临窗习字时,会想到他说过“不做前人墨奴”;心情郁郁时,会想到“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翻阅他的诗词文章,隔了200多年的时光,体会他的所思、所惑、所感和所悟,竟然还是如此亲切。
  • 62、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 63、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晚年时曾在一幅《竹石图》中题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笔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 64、因为他心胸豁达,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所以他可以发现更多生活中美好的快乐的事物,他写的诗自然也就妙趣横生了
  • 65、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 66、释义: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 67、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 68、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 69、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7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71、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 72、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 73、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一首诗: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死几笔兰
  • 74、郑板桥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求人不如求己”这本是一句家常俗语,但一经和画面上竹园四周的竹篱笆联系在一起,便使这浅近的生活哲理意味更浓。还有一首诗云:“新栽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丛。竹又不高峰又矮,大家谦退是家风。”在人欲横行的官场中,诗人深感人世间卑污甚多,便转而在大自然中寻找做人的真谛。面对互相“谦让”、决不争强出头的短竹矮峰,诗人的心绪是很不平静的。
  • 75、出自:清代·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 76、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
  • 77、【郑板桥写竹子的诗】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 78、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 79、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 80、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 81、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 82、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 83、形势势力宿舍宿命郑板桥写的,借竹子赞美人不怕任何困难、坚强不屈优秀品质的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84、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 85、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 86、让语文滋润心灵,积淀素养,成就书香人生请关注“书香语文苑”
  • 87、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 88、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 89、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90、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 91、郑板桥曾自述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的这段道出了绘画创作的规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即看竹、思竹至画竹。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写作时我们对于感觉到的东西,往往是有所激动而缺乏深刻的理解,这需静观默察、纵横比较和冷静思考,把握其神貌和实质。
  • 92、【郑板桥写竹子的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93、题识:石虽不言,爱此新竹。竹不能言,爱此山麓。老夫满袖春风,为尔打成一局。板桥郑燮,乾隆壬午秋七月。
  • 94、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 95、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96、郑板桥的竹风韵超然,首先得之于喜竹爱竹。他认为竹子坚强: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严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青青郁郁,竹子“虚心”:不论山野巨竹还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从不妄自尊大。竹子有“节”:经得起磨难不“变节”。竹子的风格与板桥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
  • 97、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 98、诗人郑板桥一生坎坷,50岁才入仕途,先后在山东范县、潍县当过12年知县,这期间的咏竹诗可以反映出他的“为官之道”。他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诗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个下层地方官,对老百姓的疾苦时时不忘,对他们生活中的一枝一叶的小事情能如此关切,实在是难能可贵,后来郑板桥终因为民请命得罪了豪绅权贵,不得已弃官归里。
  • 99、竹子在中华民族里我们的诗词里地位很高,竹子在中国文人的理想世界里,给它附上了很高的品格。从《诗经》我们知道《卫风》里头就有歌颂它的诗,就是《淇奥》,那么他在赞美一个英雄人物,一个保卫周王朝的卫武公,他就用竹子来起兴,用竹子的整个生长过程来说明一个伟大人格的整个的过程。中国的文人里面,在晋朝专门讲清谈的时候有七个了不起的文学家,称之为"竹林七贤",因为这七个贤人是在竹林里面的,用竹林来反映七个文人的人品,又用七个人的文采来附丽在竹子身上,人文同自然相互映照。。

  • 100、启功题裱边:板桥画竹多得之于残窗粉壁,日光月影之中。故生动一如天然图画,然较眼前三竹,又多寄意瘦而劲秀,而拔欹侧,而准绳折转,而减清刚之气,其高雅操亦如板桥之为人。此图取象清劲,笔墨精妙,短长疏密,变化合宜,且屡见著录,题诗亦载于板桥集中允为乾隆任官时之佳作也。坚净翁启功敬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