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翻译(优选101个)

  • 1、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
  • 2、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 3、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麦秀歌》佚名 年代: 先秦
  • 4、相伴一起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在南山冈劳作。
  • 5、南冈:地名。
  • 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6、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7、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 8、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 9、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 10、为悲伤:为之悲伤。
  • 11、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 12、中心思想:诗歌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1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14、观刈麦的名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该名句意思是: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15、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 16、唐代。《观刈麦》是白居易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至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
  • 17、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18、《观刈麦》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这种手法的作用。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用官吏的舒适安逸对比农民的困苦,对政治有讽刺之意。白居易在诗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
  • 19、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 20、翻译:荆州麦子时节,茧已出蛾,蚕事已成,家家都在煮茧缫丝。 我一边缫丝,一边思念你,我对你的思念比一团乱丝的头绪还要多。
  • 2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 22、赏析: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
  • 23、tīngqíxiānggùyán,wénzhěwèibēishāng。
  • 24、《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翻译: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沉醉,不知道回去的路。玩得尽兴了,而且天已经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赶快划呀,赶快划呀。不小心,惊动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 25、翻译: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 26、翻译:麦子吐穗,竖起尖尖麦芒;枝叶光润,庄稼茁壮生长。
  • 27、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28、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 29、《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丶早期的一首讽喻诗。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30、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
  • 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 31、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 32、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 33、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力尽不知热”两句,曲尽农家苦心,恰是从旁看出。“贫妇”一段悲悯更探,聂夷中诗摹写不到。
  • 34、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里人们加倍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酒浆,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汉都在南冈。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怜惜夏日天长。又有一个贫苦妇女抱着孩子.在割麦者旁边拾取散落的麦穗,放入左臂上挎着的一只破筐。听他们相互诉说:“因为缴纳租税.家业田地都巳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填填饥肠。”听到这话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我有什么功业德行,却不从事农耕蚕桑?—年领取三百石米的薪
  • 35、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 36、龚克昌、彭重光《白居易诗文选注》:这是白居易诗中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一首。诗中对农民的辛勤劳动和苦难生活都作了真实而形象的描绘,并把自己放进去和他们作对比,从而看出作者深切同情农民、反对残酷的经济剥削的思想。
  • 37、译文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两脚被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被灼烤着火般的太阳。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更有那些穷苦的女人,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的悲伤:"我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每年到头来

  • 38、你好。你问:观刈麦描绘了那两幅画面白居易的《观刈麦》描绘了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和“家田赋税尽”的贫困村妇拾麦穗以充饥肠的两个场面。
  • 39、【观刈麦翻译】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 40、《唐诗鉴赏辞典》是国内文艺类鉴赏辞典的发轫制作。它首创的融文学赏析和工具书于一体的编写体例,已成为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的固有模式。《唐诗鉴赏辞典》第一版于1983年出版,是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的第一部。2013年的新一版《唐诗鉴赏辞典》共收唐代190多位诗人诗作1100余篇,由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古典文学专家撰写赏析文章。所收唐诗作品面广,各种艺术流派的诗篇兼收并蓄,较全面地展现了唐诗绚丽多彩的艺术风姿。全书约190万字。另配有唐代诗人年表、唐诗书目、诗体诗律等多种附录,是文学爱好者的
  • 41、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 42、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初夏即事》王安石 年代:宋
  • 43、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农家望晴》雍裕之 年代:唐
  • 44、这是一首讽喻诗。诗歌一开头四句便交代了写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四句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接着,然后作者又描绘了更令人心酸的图景:“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原来为了缴纳官税,她家买光了田地,如今无田可种,只好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来过活!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强烈的讽谕尽在其中。在诗的结尾处,诗人触景生情,
  • 45、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地名。
  • 46、《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
  • 47、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成熟金黄。

  • 48、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49、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 50、xiāngsuíxiǎngtiánqù,dīngzhuàngzàinángāng。
  • 51、翻译: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 52、曾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 53、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 54、创作背景《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 55、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 【观刈麦翻译】《观刈麦》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至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 56、【观刈麦翻译】《观刈麦》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至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 57、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 58、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59、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60、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 61、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 6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63、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
  • 64、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 65、fùyǒupínfùrén,bàozizàiqípáng,
  • 66、脚被地面热气熏蒸着,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 67、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68、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 69、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 70、jīnwǒhégōngdé?céngbùshìnóngsāng。
  • 71、译文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 72、吏禄三百石: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 73、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 74、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 75、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 76、农家少空闲月份五月更加繁忙夜刮起南风覆盖田垄麦已熟发黄妇担着用竹篮盛饭孩提着用壶装汤相互跟随给田劳送食物收割麦男都南冈双脚受面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阳光烘烤力气耗尽觉热珍惜漫夏见位贫苦妇抱着孩站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田拾取麦穗左臂挂着破篮听望着家说番都禁悲伤缴纳租税卖尽家田拾些麦穗填饱饥肠现今我功劳德行直事农业产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底剩余粮食想些内非惭愧整能忘却
  • 77、原文:《观刈麦》唐代:白居易

  • 78、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
  • 79、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 80、古风泊客┃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 一年有三百石的俸禄,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 81、一年有三百石的俸禄,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 82、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 83、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
  • 84、岁晏:年底。晏,晚。
  • 85、lìlùsānbǎishí,suìyànyǒuyúliáng,
  • 86、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 87、yèláinánfēngqǐ,xiǎomàifùlǒnghuáng。

  • 88、翻译:在高高的田土上播种小麦,最终而难以长出麦穗。
  • 89、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 90、《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91、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酒浆,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
  • 92、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 93、jiātiánshūshuìjǐn,shícǐchōngjīcháng。
  • 94、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 95、《观刈麦》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至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
  • 96、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97、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98、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 99、yòushǒubǐngyísuì,zuǒbìxuánbìkuāng。
  • 100、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 101、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