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寒蝉凄切》(100个)

  • 1、一曲忧伤的《雨霖铃》就这样被柳永演绎得荡气回肠,从离别之前的依依不舍,写到离别之时的痛断肝肠,再写到离别之后的后会无期、孤独凄凉,一场景,一段情,人生如醒醒醉醉,情景是虚虚实实,读起来你是不是也会觉得余味无穷、声情逼人呢?
  • 2、柳永出生于世代官宦家庭,少年成名,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一再落榜,失望之余曾写下了一首词《鹤冲天》,其中有一句“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翻译成今天的大白话就是,人的青春十分短暂,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就消逝了。为什么要去考取功名呢?这不过是个浮名罢了,我宁愿拿它来换与女孩子们一起饮酒唱歌的乐趣。这首词写出后,立即被柳词爱好者们广泛传唱,连当时的仁宗皇帝都知道了。后来,他再次去考,总算录取了,但是当宋仁宗听到宣读他的名字时,立即下令除名,并批示说: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于是,倍

  • 3、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收录于《全宋词》中。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
  • 5、觉得还不错要拉到文末点哦!
  • 所以这是一首哀曲,原本写生离死别,所以整首词都押的仄声韵,使得情感更为哀婉回环。因为是慢词,所以至少要分为上下两阙,上阕写离别当日,下阕写想象中的来时;上阕写当时情绪,下阕写别后心理。上下阙极尽铺排,远比小令写来更增离别的缱绻深情。
  • 6、所以这是一首哀曲,原本写生离死别,所以整首词都押的仄声韵,使得情感更为哀婉回环。因为是慢词,所以至少要分为上下两阙,上阕写离别当日,下阕写想象中的来时;上阕写当时情绪,下阕写别后心理。上下阙极尽铺排,远比小令写来更增离别的缱绻深情。
  • 7、刘禹锡:《陋室铭》
  • 8、黄高贤||征程往,江山秀丽春风漾
  • 9、陈可||要在人间的三月天,爱我所爱
  • 10、【!《雨霖铃·寒蝉凄切》】“此去经年”最后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 11、链接:广东诗人公众平台“诗家风采”征稿
  • 12、高琳||没有冬天可以阻止春天到来

  • 13、华中||雨疏深夜,那堪煎急;壮怀何寄,只争朝夕
  • 14、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 15、唐淑婷||一枚手印,就是一朵欲放的红梅
  • 16、“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17、整首词凄凄切切,伤入肺腑。写完整首词,柳永也没有让自己从这种离愁别绪中解脱出来。
  • 18、黄端平||五岳之外,还有一座山
  • 19、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 2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21、更:一作“待”。
  • 22、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无绪:没有情绪。

  • 2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 24、正是这种无从排遣的愁绪,才顺理成章推出了最后几句至情之语:“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经年就是多年的意思。从此一别,年复一年,美景依旧,可是没有你,风景再美,对我又有何意义?我又能与谁分享?
  • 25、这首词是婉约派的代表作
  • 2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
  • 27、郭勤亮||致敬!白衣战士
  • 28、所以在慢词长调的铺排里,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从三郎到柳七的哀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不是再没有比这伤心的离别?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分离呢?是不是只有分离才能让我们永远在一起?我愿为你在眼角挂起一串风铃,让它在雨夜响起,唤醒我所有有关你的深情的回忆。
  • 29、黎启天||庚子年:口罩里的山河
  • 3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赖辉||一寸土一座城,热爱生命
  • 31、赖辉||一寸土一座城,热爱生命
  • 32、整首词前后照应,层层深入,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虽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所以,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 33、徐金丽||困守远离武汉的地方度日如年
  • 3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握着你的手啊,看着你满眼的泪花,千言和万语噎在喉间,满满的都是说不出来的话。那一刻,柳永和他那个可能是叫做“虫娘”的爱人,他们的情感肆意地流淌在那一瞬间凝固的时空中,不仅一下就轻易地淹没了互相执手的爱人,也轻易地淹没了千年以下所有被这一句情话打动的人。
  • 3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雨霖铃·寒蝉凄切
  • 36、王保生||莫道田家礼羽鸿,春风一缕化冰融
  • 37、《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 38、林日洪||我们,在一起
  • 39、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 40、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诗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4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于抒情中偶然议论,最是诗词创作的千古妙法,最易得千古不易之趣,不易之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就是这样的名句。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便是离别,更何况又逢着萧瑟冷落的清秋时节。
  • 42、‘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以脍炙人口也。”又有人认为“‘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这都道出这首词的妙处的。

  • 43、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44、每一次,每一条,都是您对我的鼓励!每日解读诗词,就不会再走丢啦!
  • 45、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 46、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代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
  • 47、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 48、黎启天||祈祷词:向着无穷伸出的手掌
  • 4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5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51、谢海衡||时间里,一座桥是彼此心中的链子
  • 52、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得出一条人生哲理:“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为层层加码,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 53、图文|中国日报、百度、网络等
  • 54、还需要提供你的通行证号,你的通行证号在你的“个人中心”里可以找到。千万不要急着采纳为答案,否则问题就结束了。等编辑为你修改好。
  • 55、意思是: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 一边是无限留恋,一边却是连声催发。词人真恨不得那场秋雨一直下,他才有足够的借口一直留。但“骤雨初歇”之后,他必将面临“兰舟催发”,无论你怎么耽搁淹留,离别的时刻终究近在眼前了。
  • 56、一边是无限留恋,一边却是连声催发。词人真恨不得那场秋雨一直下,他才有足够的借口一直留。但“骤雨初歇”之后,他必将面临“兰舟催发”,无论你怎么耽搁淹留,离别的时刻终究近在眼前了。
  • 57、杨一帆||家山有约遥相待,满岫风烟入梦迷
  • 58、《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 59、“今宵”二句,又进一步推想别后的凄凉,然而景物清丽真切,真象别者酒醒后在船中之所见。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也是写离别的。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昔别的情景。
  • 60、起首“寒蝉凄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 61、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像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那不远处的长亭,已经隐隐约约,可见天色将晚,一场大雨也刚刚停歇。天将晚,雨已停,河边不时传来艄公的喊声:“快上船吧,要开船了!”两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帐外,万般依恋之际,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
  • 6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63、链接:广东诗人公众平台“我为春天写首诗”征稿
  • 64、杨柳岸,晓风残月。MooredbyariverbankplantedwithwillowtreesBeneaththewaningmoonandinthemorningbreeze
  • 65、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这蝉鸣助添悲凉,而一开始即道出“凄切”,为这首词定了调子。这一层展开了一个凄凉的氛围。
  • 66、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67、“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 68、最后四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 69、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希望采纳!谢谢
  • 70、投稿说明:原创作品,现代诗一般六至八首;散文诗三至六章节;旧体诗词十至十六首,新旧韵均可,但不混用。配上个人简介和相片,放于一个文档。
  • 71、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 72、

  • 73、《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 7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75、柳永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而《雨霖铃》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
  • 76、“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是秋后的蝉,一听那寒蝉叫得那样凄凉而急促,是不是它们也知道即将面临生命的离别了,所以一句“寒蝉凄切”点出晚秋时节,而“对长亭晚”,正是傍晚时分,“骤雨初歇”则与“雨霖铃”的词牌相呼应。所以这三句看似随意写来,却巧妙地点出了离别时的环境,营造了一种悲切的氛围。
  • 77、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 78、黎钢||我愿争春飞翰墨,湾区呼鼓作良媒
  • 7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 80、沈琼华||闭关•三十日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寓情于景,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渲染烘托气氛,表达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在这首词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明显是词眼所在。“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答案:词眼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它最能体现词的主旨,高度凝练,极富有概括性。
  • 8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寓情于景,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渲染烘托气氛,表达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在这首词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明显是词眼所在。“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答案:词眼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它最能体现词的主旨,高度凝练,极富有概括性。
  • 82、你看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船开了,人去了,渐行渐远。情人岸边伫立,含着泪,举着手,一直目送那兰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暮霭里。

  • 83、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就是他离bai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du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zhi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dao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专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属、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 84、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85、“暮霭”句: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暮霭:傍晚的云雾。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 86、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 87、杨卫华||春光在槐花里流动,生命在芬芳中鲜活
  • 88、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 89、【!《雨霖铃·寒蝉凄切》】起首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以及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具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 90、这首词是他在仕途失意之时,不得不南下楚地,离开京城,与自己的恋人别离时的送别词。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写别后的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十大金曲”之一。
  • 91、经典一句
  • 92、“人间自是有情痴,此爱不关风和月。”上一次我们讲了韦庄的《女冠子》,讲了“四月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那是一首离别的小令,但我们也讲过《女冠子》这首小令后来被改作了双调的慢词,而这个创新者、改动者就是后来在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制作慢词的柳永柳三变。那么谈到柳永的慢词,谈到离别之情,就不得不说他的那首千古名作——《雨霖铃》了,词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 93、吴子璇||爱是一场胜利
  • 94、詹海林||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正向你我走来
  • 95、耆卿词长于铺叙,有些作品失之于平直浅俗,然而此词却能做到“曲处能直,密处能疏,鼻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像“兰舟催发”一语,可谓兀傲排鼻,但其前后两句,却于沉郁之中自饶和婉。“今宵”三句,寄情于景,可称曲笔,然其前后诸句,却似直抒胸臆。前片自第四句起,写情至为缜密,换头却用提空之笔,从远处写来,便显得疏朗清远。词人在章法上不拘一格,变化多端,因而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付之歌喉,亦能奕奕动人。
  • 96、谷新光||庚子•疫情•人心•家园
  • 97、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 9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99、再从此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
  • 10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第一个出现的意象“寒蝉凄切”并非付诸视觉而是一种听觉感受,“寒蝉”是典型的孟秋意象。《礼记Ÿ月令》里说:“孟秋之月……白露降,寒蝉鸣。”一声寒蝉,本已点染出一派萧瑟凄凉的孟秋景象了,又怎么经得起再一番秋雨骤降呢?对于离别在即的行人看来,寒蝉、秋雨,这样的凄清寒冷,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