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
2023-02-08 01:38:13
1697
- 1、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
-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3、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 4、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 5、A①孟子②诸葛亮③欧阳修④“三苏”
6、酒杯遮盖赠送枕、垫或踩、踏
- 7、七《相见欢》
- 8、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10、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 11、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 12、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
- 13、一向,平素握,持答复,回答感到奇怪
- 14、雾凇沆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15、丙: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明镜新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16、无留牍:没有遗留下的公文;牍:公文。
- 17、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之乐。
- 18、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乐亦无穷也B若夫霪雨霏霏日出而林霏开
- 19、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④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 20、《小石潭记》《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 21、《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 22、上联:传承文明,营造书香社会。
- 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
- 24、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醉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 25、信息的提取与概括;理清说明顺序和结构;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品析说明文的语言;内容拓展与延伸
26、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 27、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②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 28、D.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是“先忧后乐”没有“与民同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 29、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 30、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1、整体把握能力。即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
- 32、A.树林阴翳B.佳木秀而繁阴
- 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34、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 35、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36、聊城市近五年中考命题一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国家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为依据,遵循“面向全体、注重基础、贴近实际、稳中求变”的基本思路,考查考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引导教师努力提高考生的语文素养。
- 37、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 38、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 39、官吏们共同在厅堂庆贺
- 40、就构成条件看,双关可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这两种双关形式又可结合使用。
- 41、直接默写、理解默写、迁移默写
- 42、C.醒能述以文者以画竹、兰为长
- 43、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
- 44、①语文老师给右边的话剧海报配写了一则广告语——三分钟与三十分钟的对话。请你对这则广告语的妙处进行点评。
- 45、A影布石上B以其境过清
46、嘉靖曾说:“这个人可以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嘉靖虽然将海瑞关进诏狱,但刑部将判处海瑞死刑的判决书送上后,却留在宫中不批复。不久,嘉靖去世,明穆宗继位,海瑞被释放出狱。
- 47、本题应结合乙文第二段的内容来分析作答。乙文第二段先提出了“富贵者之乐”和“山林者之乐”两种乐,之后将两种乐进行了比较,指出“其不能两得”,可是李侯却做到了两得,从而突出证明了选文第一段的“李侯可谓贤矣”。
- 48、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 49、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 50、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 5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52、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3、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 54、《醉翁亭记》《郑板桥开仓济民》
- 55、诗歌鉴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问.“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问.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现代诗鉴赏祈傅天虹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那是一串移动的音符。而我只是一粒石子,不祈求完美,也请大地至少给我一点花纹。问:此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诗中“我作为一粒石子,不求完美,还是请大地给我一点花纹”中你悟出作者怎样的追求?
56、D.“客路”“行舟”与“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 57、八《渔家傲》李清照
- 58、予问己,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己。”
- 59、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60、A.句意为: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活:救助.使…活.
- 61、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活:救助。使……活
- 62、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63、①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 64、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 6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66、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67、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 68、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69、郡县治,天下安。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地方官吏是连接国君治国与百姓生活的一个重要群体。历朝历代对于地方亲民之官多有表彰颂扬,称之为“循吏”。
- 70、B
- 71、D.使得至前陈曲直陈:陈述
- 72、
- 73、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 74、又想到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哪有存在的道理!
- 75、杂然而前陈者陈:
76、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
- 77、示例:播种知识,享受智慧人生
- 7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79、【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 80、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81、年中考试语文对联题答案
- 82、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 83、【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航标引道,旌旗指路,构和平,同创华夏伟业,锦绣河山涛声笑;
- 84、A.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8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6、对文章人物的分析评价;对人物形象作用的分析;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语句的作用;对词语的品味;开放性试题
- 87、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 88、这应是郑板桥开仓济民中的一句。
- 89、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诵诗,甚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做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郑板桥立即发米给老百姓,救活了上万人。他离任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感激他给予的恩惠和好处到了如此程度。
- 90、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 91、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 92、⑴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93、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