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经典禅语
2023-03-12 01:51:00
4179
1、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 2、经典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 3、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 4、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5、如一念微动,即是有所住;有所住,即非实相。
- 6、意指世间万物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正是所谓的一切皆流,无物永驻,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个概念。
- 7、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而今再到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 8、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 9、人生美好的享受是安居,是沉默,是孤独,是听见自己的呼吸声,是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
- 10、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11、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 12、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切莫刻意的寻求,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到此境界,才是开悟。
- 13、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
- 14、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 15、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 16、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
- 17、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 18、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 19、经典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 20、所以古德云:“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21、慷慨施舍,诚心服务,成长创造,无怨无悔,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 22、如果抱怨成习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抱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
- 23、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若以音求我,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不可说。
- 24、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 25、另外,禅宗的理念,佛陀境界需要人自己从人生的日常流转中去领悟,才能真正达到精神的自由。
- 26、一佛名为“大无畏”,度人时叫做“施无畏”。无畏有五:无死畏,无恶名畏,无不活畏,无恶道畏,乃至无大众威德畏。
- 27、清心是沉五欲之沙、驱烦恼的初步功夫。
- 28、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 29、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 30、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31、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就转给你周围的朋友和亲人吧~
- 32、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用爱化疑;心中有爱、就不会有疑。
- 33、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34、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从傲慢中来的;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高明,比别人更有见识,比别人更正确,于是相互轻视,矛盾也就逐渐生起了。
- 35、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 36、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 37、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
- 38、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
- 39、修行要有诚心,更要有恒心;
- 40、禅师曰:“倾山覆海宴然静,地动安眠岂睬伊。”
41、经典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 4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 43、出处为《大品般若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可言传不可意会,所谓的不可说意思就是不能说的意思。佛家认为,“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而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故曰不可说,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也是这个道理。
- 44、【佛家经典禅语】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 45、【佛家经典禅语】经典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 46、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学着放下的过程。很多事,你经历过后,回头再看,那些你越是放不下的东西,也往往对你伤害越深。很多时候,如果你还看不开、放不下,不是因为你不够聪明,只是因为你经历得还不够。你内心所有的执着,现实最终都会一刀一刀将之消解,你每一次的抗拒,得到的就是你所感知的疼痛。
- 47、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 48、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 49、在生活的道路上,不必要叫苦不迭,所有的过往不过就是生活的一种衬托。
- 50、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51、禅语主要指从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含意深远,对人生思想等方面有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由于禅语的文雅和隽永,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应用。
- 52、原文出自《华严经》。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如花草。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一切众生,处处成佛,时时成道。
- 53、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 54、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 55、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 56、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
- 57、将心比心,便是佛心。当你能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很少人会再与你计较。当你能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你的人缘将好得出乎你的想象。用宽厚仁慈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自己容易爱别人难,如果你能做到像容忍自己一样去容忍别人,你就是真正地得道成佛。
- 58、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包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而不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在包容的背后,蕴含的是爱心和坚强,是挺直的脊梁,是博大的胸怀。
- 59、七塔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南至百丈路,西靠箕漕街,北接箕漕街38弄,东近彩虹北路,历史上即为浙东佛教四大丛林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重点开放寺院。寺院殿堂结构典雅,古朴庄严,为典型的禅宗伽蓝七堂建制,主要建筑有:七佛塔、山门牌楼、天王殿、圆通宝殿、三圣殿、法堂暨藏经楼、玉佛阁、祖堂、钟楼、鼓楼、东西厢房、综合楼等。
- 60、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61、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 62、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63、菩提树是树,明镜台是台。此为俗谛。所谓俗谛即有分别也,即以主客方式去认识事物也。但对佛家真谛而言,其认识事物的方式是主客双泯,即佛家自语的境智双泯,能所双泯,此即无分别也。此即康德的物自身,即物之在其自己。既无分别,则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矣。此为约真谛而言也。原创作品,欢迎浏览!
- 64、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 65、一个人越成长越觉得很多东西不必看得太重,比如外界对你的期望,比如无关紧要的人对你喜欢与否。过分看重就会让你迷失自我。为了讨好别人,踮着脚尖改来改去,而被别人绑架了人生。一路走下来,才明白真正的魅力不是你应该变成谁,而是你本身是谁。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
- 66、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 67、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 68、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 69、相信自己,一路风景一路歌,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 70、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71、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 72、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
- 73、人,可以真实地活着,但不要太认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完美主义者最大的悲哀,就是活得不真实。现实才是最真的真实。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苦有乐,有酸有甜。人活着最大的乐趣,就是从痛苦中把快乐找出来。什么都追求好,是一种积极的思想,却不是最好的活法。难得糊涂,你随和,生活才随和。
- 74、“蝉”是一种境界,唐虞世南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75、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普通感情,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则是开大智慧,此智慧已不是言语所能表达;而大笑是真正的高兴,发自内心的喜悦更非笑声所能轻易表达的。
- 76、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77、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78、人生是一种减法,减去多余的奢求,减去过多的欲望,减去心灵的负担,减去不必要的争斗,减去不必要的烦恼,减去那些是非的牵绊,减去那些爱恨的纠缠,还人生一场轻松和洒脱,也让人生多一份自由和幸福。
- 79、生而为人,活着,活出风度,风采,风格。这些皆为外表,而气度则是内涵,是质地,是根本。
- 80、智慧的人,努力地了解自己。
81、经典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 82、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 83、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 84、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 85、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 86、不要因为他人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身心!
- 87、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分享到朋友圈
- 88、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 89、佛语有云:善恶一念之间。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 90、我们时时刻刻都有感恩的思想,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自私自利、欺骗压迫就会逐步缓解和消除,人间就会充满谅解和爱心。
91、楞严咒护身符
- 92、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 93、冲动是魔鬼,说话要先想清楚再说,做事要先考虑好后果再做。做与说前先思考就可以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减少自己事过之后的悔憾。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因为,轮回的路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 94、经典二:不可说。
- 95、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 96、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 97、阿弥陀佛佛教哪本经书,经典,或祖师大德开示,有说过这句话?如果你找到了,再来提问。如果没找到出处,就不要拿一句没有出处的话,也许是世人胡言乱语,装神弄鬼,没有什么意义的话来提问,还说是佛家的话。
- 98、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 99、经典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 100、梦想是一个幸福的念想,想着想着就快乐了,它执着地立在那里,是生活的一个界标,代表着活力与向上。